略阳县
略阳县位于汉中地区西部,在秦岭西部主脊南坡山峦腹地。东与勉县为邻,南接宁强县,北部、西部依次与甘肃省两当、徽县、成县、康县相联。县境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54公里,总面积2831平方公里。全境皆山,山地占总面积97.7%,境内高山林立,连绵不断,间有沟谷小平坝。
略阳属大陆性过渡气候,四季分明,北部属北暖温带气候区,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2℃,年均无霜期236天。年平均日照1558.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60毫米。境内河流西部为嘉陵江水系,由北而南流经县境,流长86.75公里,年径流量17.3亿立方米,有支流青泥河、西河水、金家河、八渡河、东渡河、乐素河等;东部为汉水水系,较大支流有黑河(亦名沮水)、白河等。
1995年,全县设7区、1镇、35乡(镇)、260个村,48357户,2003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245人。汉族占99.09%,另有回、蒙、苗、彝、壮、满、土家、藏、侗、佤、土、达斡尔、锡伯14个少数民族。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人。
1995年全县有耕地20645公顷,农民人均耕地2.06亩。林业用地19015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5%。主要树种有华山松、栎类、核桃、桦、漆树、油桐、杉类、棕榈、茅竹等。主要林特产品有杜仲、蚕桑、食用菌(木耳、香菇),为全县经济开发的主要项目。杜仲为国家生产基地,人工栽培成片杜仲6500多万株;蚕桑为省生产基地,有桑树4000万株。动物资源有扭角羚、金钱豹、鹿、熊、岩羊、獾、大鲵、锦鸡、鹰等。略阳地处陕西“金三角”地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铁、金、银、铜、镍、铬、铅、锌、锰、磷、硫铁、石棉、硅石、闪角石、重晶石、大理石等28种,其中有铁矿70余处,金矿8处。
略阳县古代原为氐、羌居地,称白马氐。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沮县,属益州武都郡;三国蜀汉设武兴郡;北魏设武兴镇,西魏改称兴州,设顺政郡,辖汉曲、槃头、落丛、厨北、呜水等县。南北朝时因战乱将原在甘肃张家川的略阳县侨设今县境。隋、唐时设有顺政郡、兴州、顺政县等。宋为利州西路治所,辖兴州。南宋开禧三年(1207)改兴州为沔州,改顺政县为略阳县(以南北朝时侨县定名)后将沔州移至今勉县,元、明、清、民国迄今,设略阳县。
略阳先秦时即有故道,为关中通川蜀要道。汉元年(前206),刘邦由汉中经县境北出散关、定三秦;三国时,诸葛亮经由县境出祁山,北伐曹魏;南北朝时,氐羌杨氏“武兴国”政权世居县地;唐时,李白、杜甫、唐僖宗等经由县地,李白诗《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青泥岭即在县境北。北宋末年,史斌在县境聚关中流民起义,称帝于兴州。南宋时,县地为抗金前线重镇,名将吴玠、吴璘曾在境北和尚原、仙人关与金人大战数次,吴氏祖孙三代在境坚守抗金80多年,使金人不敢南下窥蜀。吴曦据兴州叛宋附金,后为安丙等诛灭。明初,明将傅友德平定略阳。县城是嘉陵江航运重要码头,明、清时船帮在县兴盛,是汉中与陇西交通的重镇。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东汉著名摩崖石刻《郙阁颂》,有名刹灵崖寺,有南宋吴氏抗金遗址多处;有明、清氐羌船帮遗址江神庙。
1995年,略阳县国民生产总值49550万元,工业总产值30685万元,农业总产值8915万元,财政收入2450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豆类为主,粮食总产40015吨,油料1019吨;工业门类主要有冶金、建材、化工、森工、黄金、食品、酿造、电力、机械加工工业。1956年宝(鸡)成(都)铁路建成通车,纵贯县境,境内长80.37公里,有火车站9个;有略阳钢铁厂专用铁路1条。1954年后,先后修通沔(县)略(阳)公路、康(县)略(阳)公路。截止1995年,全县有省道公路1条,98公里;县道6条,164.7公里;乡道19条,243公里;乡村道路164公里,厂矿专用道67公里。嘉陵江水运可直通四川。电话实现数字程控交换,总容量4500线,农话交换1124门,开通了勉略二级光缆,长途电路120条,邮路总长1106公里。
1995年全县有科技人员3218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81名。有普通中学25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416所,成人技校10所。在校中、小学生26869人,职业中学学生363人,成人技校学生862人。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电视差转台等文化设施。有医疗卫生单位50个。
中央、省、地区驻略阳县的单位有:略阳发电厂(能源部属西北电业管理局)、略阳钢铁厂(省属)、略阳磷肥厂(省燃化局属)、金家河磷矿(省化肥工业公司属)、何家岩磷矿(省化肥工业公司属)、杨家坝铁矿(省汉江钢铁厂属)、何家岩铁矿(汉中铁合金厂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