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县
留坝县位于秦岭腹地主脊南坡紫柏山麓,是汉中北部门户。东邻城固,南接汉中市,西连勉县,北靠太白、凤县,位于东经106°38′~107°18′,北纬33°17′~33°53′之间。境域东西宽46.4公里,南北长67.2公里,总面积1958.2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8万多公顷,农用地3732公顷,为林业县。1995年,辖3镇、15乡、100个村,12443户,454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04人。以汉族为主,散居回、藏、维、满、苗等少数民族。
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褒河、黑河沿岸的川道和台地就有人类居住。夏时,境域为雍、梁二州的交界处;春秋战国时期,为氐、羌人所居,属白马氐管辖。秦属汉中郡,后划归陇西郡。三国时期,为蜀伐魏重要通道。两晋时期属益州武都郡,为河池、沮、故道三县地。南北朝时,改南岐州为凤州,本境属之。明洪武三年(1370),地属凤县。元、明、清代,境内设有巡检司。清乾隆十五年(1750),汉中府水利通判驻留坝。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设置留坝厅。民国2年(1913),改为留坝县,隶属汉中道。1949年12月2日留坝县解放。1959年撤县,南部划入汉中市,北部划入凤县。1961年恢复县制。
全县在秦岭腹地之中,山岭环抱,东南部地势较低,西北部较高。南部谷底海拔585米,西北部最高山峰紫柏山主峰2610米。汉水支流褒河,自北而南纵贯县境,支流纵横,河谷深切,沟地狭窄,呈串珠状坝坪。
县境位于南北气候的交汇地带,属亚热带北缘山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日照1804.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86.3毫米;全年无霜期214天。主要树种有松、栎、杉、柏、桦、杨、桐、水曲柳、槐、椿、楸、槭、椴、漆、苹果、板栗、五倍子、桑和核桃等,有珍稀古老孑遗种和栽培植物的亲缘种特有种庙台子槭和低等植物(含食用菌),约1000种。
留坝县素称“天然药库”。全县动、植物药材共1720种,挂牌收购224种。主要有鹿寿草、杜仲、黄柏、五倍子、五加皮、辛夷、山萸肉、苦杏仁、参叶、当归、玄参、党参、黄芪、黄连、大黄、首乌、附子、三七、生地、山药、柴胡、茵陈、青藤、金银花、细辛、五味子、夏枯草、半枝莲、益母草、龙胆草、苍术、天麻、茯苓、猪苓、麝香、牛黄、熊胆、蛇胆、豹骨、水獭肝、鳖甲、蜈蚣、乌蛇、全蝎、山溪鲵等。1981年,引种美国西洋参成功,被国家科委列入首批“星火计划”项目。
境内菌类资源很广,全县野生菌类主要有多孔菌、木耳、侧耳和银耳等12科、21属、300多种,1970年以后,推广人工丰产栽培技术,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1984年,黑木耳产值占全县多种经营产值的1/3。1992年香菇产值占全县多种经营产值的3/5。1995年,全县香菇和黑木耳产量达400余吨,商品率达99%。
县境内野生动物近1000种,主要有大熊猫、黑熊、金钱豹、猪獾、鼠獾、花面猫、豹猫、林麝、水獭、貉、野猪、小麂、黄鼬、竹鼠、草兔、大灵猫、毛冠鹿、大鲵、羚羊、青羊、鬣羚、猞狸等。有红腹角雉、锦鸡、白冠长尾雉(花鸡)、金雕、长耳鹗和大鸨等鸟类270多种。
境内矿产金属类有铁、铜、铬、砂金、白银、铅锌、锰和铀等,其中以铁、铜、砂金和铅、锌矿蕴藏量最大;非金属类有煤、大理石、石英石、水晶石、石墨、冰洲石、花冈石、镁质粘土、辉绿石、柘榴子石、石棉和滑石等。大理石和蛇纹石板材加工企业已形成规模效益,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1/3,成为全县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大、小河流17条,年径流量平均12亿立方米,其中褒河水系年径流量11.3亿立方米,境内流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全县有草坡2.1万公顷,占总面积10.8%。
留坝县境内旅游景点较多,主要有古褒斜栈道、连云栈道,二千多年来,为关中通汉中、川蜀的重要栈道,沿途遗迹甚多。紫柏山为南抵川汉、北至关中的天然屏障,山下有留侯祠,亦称张良庙,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众多匾额、楹联、诗词和摩崖石刻,已被列为全省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建筑群”之一;紫柏山也被列为全省“三大名山旅游区”之一。有马道樊河桥遗址,相传为汉萧何追韩信处。
自古以来,留坝就是三秦通往蜀汉的天然孔道,秦汉时期,境内栈道因军事需要或洪灾,时修时毁,时荣时衰;三国时期,诸葛亮由汉中经县境出兵伐魏;大将赵云、邓芝在境内屯兵积粮。南宋时,该地为抗金前沿阵地。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曾长期屯兵境内,曾在境内的武休关重创金兵。理宗四年(1227),蒙古兵攻破武休关,入兴元府(汉中)。理宗端平三年(1235)秋,蒙古兵再次攻破武休关,直入兴元(汉中)。
199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881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512万元,农业生产总值39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7元,财政收入500万元。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洋芋、豆类等。高山区二年三熟,川道一年二熟。畜牧以黄牛、山羊为主。主要林特土产有木材、石材、毛皮、西洋参、杜仲、生漆、香菇、黑木耳、核桃、苹果和板栗等。1995年产粮14208吨,油料787吨。县办工业、乡镇企业以木材、石材和土特产品加工为主。
1936年修通川陕公路,现改建为316国道(宝汉公路),贯境南北,为川陕通道。境内城乡公路沿古栈道路线与各乡镇串连。
1995年,全县有中学4所,在校学生1633人;小学108所,在校学生5136人。县设有文化馆、张良庙文物管理所、电影院、广播电视差转台、医院等文化卫生设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