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宋永初三年(422)
三月,秦、雍流民,南入梁州。宋武帝遣使送绢万匹,漕运荆、雍(南雍州)之谷赈济。(《宋书·武帝纪》)
宋元嘉三年(426)
十一月,以刘道产为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道产在州,政绩卓著,关中流民前后入汉川归之甚多。(《宋书·文帝纪·刘道产传》)
宋元嘉十年 魏延和二年(433)
梁州刺史甄法护刑政不理。文帝起用萧思话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梁州刺史。九月,魏以仇池氐王杨难当为南秦王,难当举兵袭梁州,破白马(今汉中勉县老城)。十一月,法护逃奔洋川(今西乡县)。(《宋书·氐胡传》、《魏书·太帝纪》)
宋元嘉十一年 魏延和三年(434)
正月,杨难当攻占汉中,宋萧思话遣司马萧承之攻汉中。杨难当焚掠汉中,引众西还,留其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守梁州,魏太守薛健据黄金山(洋县东)。承之进屯敖头(今洋县黄金峡乡渭门东南),遣阴平太守萧坦攻黄金、铁城二戍(二戍相对,皆在黄金山上)拔之。二月,赵温、薛健与魏冯翊太守蒲早子合攻萧坦,坦击破之。赵温等退保酉水(今洋县东)。承之、司马锡、文祖进据黄金。宋平西将军刘义庆遣龙骧将军裴方明率三千人助萧承之,健、早子退保下桃城(今洋县黄金峡乡沙河铺的桃溪河)。思话至,遣行参军王灵济率偏军出洋川,攻南城(在今城固县汉江南),擒魏守将赵英。南城空无所资,灵济复引军与承之合于黄金。三月,承之率众军进据峨公固(今洋县黄金峡乡峨公滩北)。杨难当遣其子杨和进兵与蒲早子等共击承之,相距四十余日,合围数十重,短兵相接。杨部悉衣犀甲,戈矛不能入。承之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捶其后,一槊辄贯数人。杨部不能当,烧营逃,据大桃(今洋县龙亭镇西,南临汉水的榆树梁)。闰三月,萧承之、裴方明遣将直入角弩谷(今略阳县西),杨部败走,承之悉收汉中地,置戍于葭萌水(即白水江,在今四川广元市南)。南城为氐所焚,不可复,梁州刺史萧思话徙镇南郑,占据汉中。(《宋书·萧思话传》、《宋书·氐胡传》)
宋元嘉十八年(441)
夏五月,汉水泛滥,淹没民居,害苗稼。(《宋书·文帝纪·五行志四》)
十一月,杨难当起倾国兵攻汉中,遣其将苻冲出东洛(今四川广元之昭化),被梁秦刺史刘真道击斩之,难当乃还。(《宋史·文帝纪·氐胡传》)
宋元嘉十九年(442)
五月,宋龙骧将军裴方明到汉中,与刘真道分兵攻占武兴(今略阳)、下辨、白水。(《宋书·氐胡传、刘怀肃传》)
宋元嘉二十年(443)
二月,宋秦州刺史胡崇之与魏战,败被擒,余众走汉中。(《宋书·氐胡传》、《资治通鉴》卷124)
宋元嘉二十五年(448)
汉中饥馑,境内骚然,梁、南秦二州刺史刘秀之改以绢交易为货币交易,民受利称便(《宋书·刘秀之传》)。氐王杨文德为魏所破,奔宋汉中。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
七月,刘秀之督所部分道攻魏,遣建武将军杨千秋率二千人向子午谷南口,府司马竺宗之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威远将军梁寻千人向斜谷南口,破氐军杨高部。(《宋书·刘秀之传》)
宋元嘉三十年(453)
六月,诏调刘秀之为益州刺史。秀之留俸禄二百八十万,付梁州镇库,萧然而去。刘在任期间,整肃吏治,以身率下,远近安然。梁益二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任刺史营聚资产均逾万,在京贫士出任梁益二州郡、县官者,也都暴富。(《宋书·刘秀之传》)
宋秦始三年(467)
二月,以镇西司马刘亮为梁、秦二州刺史。亮在任俭廉,不营财货,所余公禄,悉以还官。但服药修道,终致死于益州。魏薛令伯部扰梁州,败死。(《宋书·明帝纪·刘怀慎传》)
宋秦始五年(469)
四月,以原给事黄门侍郎杜幼文为梁、南秦二州刺史、辅国将军。幼文莅任贪横暴敛,家累千金。(《宋书·明帝纪、杜骥传》)
宋元徽元 年魏延兴三年(473)
氐帅杨文度自立为武兴王,降于魏,被封为武兴镇将。武兴,即今略阳县。(《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三)
宋元徽四年(476)
二月,步兵校尉范柏年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宋书·后废帝纪》)
宋元徽三年 齐建元元年(479)
汉中郡属齐,领南郑、城固、沔阳、西乡、西、上庸五县。(《南齐书·州郡志下》)
晋寿民李乌奴与白水氐寇梁州,刺史范柏年说降之。左卫帅胡谐之谮于齐主曰:“柏年欲据梁州(反)。”齐主使南郡王长懋诱柏年杀之。乌奴叛,引氐为寇,刺史王玄邈诱破之。(《资治通鉴》)
齐建元二年(480)
四月,李乌奴乘间屡袭攻梁州,据关城(今宁强县阳平关),豫章王嶷遣汉中参军王图南率益州兵从剑阁掩击之,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惠景遣长吏裴叔保发梁州兵屯白马(今勉县老城),与图南腹背击乌奴,大破之。乌奴败退保武兴(今略阳县)。八月,裴叔保攻李乌奴于武兴,为氐王杨文弘所败,叔保还南郑。(《南齐书·崔惠景传·氐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
北魏太和九年(485)
魏梁州氐羌乱,旋定。
齐永明十年(492)
九月,氐王杨集始攻齐汉中,至白马(今勉县西)。齐梁州刺史阴智伯遣军主桓卢奴、阴冲昌、辅国将军江悦之等击破之,俘斩数千人。集始逃回武兴,请降于魏。被封为南秦州刺史、汉中郡侯、武兴王。(《南齐书·氐传》、《魏书·氐传》)
齐永明十一年(493)
九月,齐梁州刺史阴智伯遣兵接应魏秦陇一带的支酋、王广民众起义,未果。十一月,阴等因贪赃巨万,皆抵罪。(《南齐书·魏虏传》、《资治通鉴》)
齐建武二年(495)
夏四月,魏安南将军、梁州刺史拓跋英率十余万人通斜谷,与平南将军刘藻会攻汉中,驻军沮水(今勉县老城西)。齐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率兵二万,据险,隔水于角弩谷、白马、沮水立五栅拒魏,与战大败,季群被擒,白马戍兵连夜溃逃。魏乘胜进围汉中城数十日,不克。后,魏帝召兵还。英退入褒谷,遭仇池氐截击。(《魏书·南安王桢传》)
齐建武四年(497)
秋八月,南梁州刺史、氐帅杨灵珍举州降齐,被任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袭魏武兴王杨集始。集始亦降于齐,魏遣李崇讨之。九月,李崇出其不意,表里以袭,群氐多弃灵珍散归,灵珍众减大半,进据赤上。灵珍又遣从弟建率五千余人屯龙门(今勉县阜川金家沟龙洞),亲率精勇一万,据鹫硖龙门之北数十里,抗拒魏军。崇命统军慕容拒率众五千,从他道夜破龙门。崇自攻并败灵珍,俘其妻子。崇多设疑兵,袭克武兴,灵珍走奔汉中。(《魏书·李崇传》)
齐永元二年(500)
齐使杨集始率众万余自汉中北出,欲收复旧地。魏梁州刺史杨椿诱之,集始率其部千余人降魏。魏还其爵位,使归守武兴。(《魏书·杨播传》)
北魏景明四年 梁天监二年(503)
魏梁州氐杨会反,主梁州事。五月,魏大破杨会,斩首数千级,立氐王杨绍先为武兴王。(《魏书·世宗记》)
北魏正始二年 梁天监四年(505)
正月,梁梁州长史、领汉中太守夏侯道迁与冠军将军江悦之及军主李忻荣(汉中人)、张元等同谋叛梁,杀梁南郑使者及杨灵珍父子降魏。江等推道迁为梁、秦二州刺史。梁白马戍(在今勉县西)主尹天宝引兵击道迁,败其将庞树,斩李忻荣,遂围汉中。道迁求救于氐王,杨集朗引兵来救道迁,击杀天宝。二月,魏镇西将军邢峦至汉中,击诸城戍,所向摧破,拜梁、南秦二州刺史。氐杨集起等闻魏克汉中而惧。闰三月,率群氐叛魏,断汉中粮道,峦遣军屡击破之(《魏书·世宗纪·夏侯道迁传》)。四月,魏占梁梁州十四郡,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梁徙梁州治西城(今安康市),魏梁州由仇池徙治于南郑,分南郑县置汉阴县,分沔阳置嶓冢县,分城固置龙亭县,废西乡县,置丰宁郡、丰宁县,并置晋昌郡、南城县(《魏书·地形志》、《陈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太平寰宇记》)。十月,氐帅杨集起等推杨绍先僭称帝位于武兴(今略阳),集起、集义并称王,外引萧衍为援(《魏书·氐传》)。魏光禄大夫杨椿引兵讨伐;十二月,魏骠骑大将军源怀再讨武兴氐杨。
北魏正始三年 梁天监五年(506)
正月,杨集义攻围魏关城,魏邢峦遣建武将军傅竖眼击破之,乘胜追击,克武兴,执杨绍先送洛阳,遂灭仇池杨氐之国。魏以其国设武兴镇,期年复改镇为东益州(《魏书·氐传》、《寰宇记》卷一百三十五)。夏,梁州刺史邢峦在汉中,肆意诛灭百姓,籍为奴婢者二百多口。侍中卢昶使御史中尉崔亮弹劾之。峦以汉中所得美女二十多口贿侍中元晖,晖为峦说情于魏帝,遂不问(《魏书·邢峦传》)。十一月,獠王赵清荆引梁辅国将军范季旭率众攻魏益州,魏梁州刺史羊祉遣统军魏胡击破之。(《魏书·獠传·酷吏羊祉传》)
北魏正始四年(507)
九月,因羊祉上表请示,魏世宣武帝下诏开褒斜谷旧路,以通梁州。遣左校令贾哲(字三德)领刑徒一万人、石匠百人修筑。(《魏书·世宗纪》、《石门铭》摩崖石刻)
北魏永平元年(508)
正月,魏颖川太守王神念以子午旧道水路(今洋县东汉江),桥梁百数,多有毁坏,乃别开干路(今洋县东金水、龙亭路),仍名子午道。(《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
北魏永平二年(509)
贾哲治褒斜旧道毕功,刻《石门铭》摩崖于汉中石门洞内东壁,以记其功。
北魏永平四年(511)
复置褒中县(在今汉中市西北打钟坝),并置褒中郡辖之,郡上属梁州。(《魏书·地形志下》)
北魏延昌元年(512)
分南郑县置武乡县(今武乡镇)、廉水县(今南郑县廉水乡)(《魏书·地形志下》)。大同中废,仍并入南郑县。(民国《续修南郑县志》)
北魏延昌三年(514)
分城固置兴势县(今洋县北兴势山),属晋昌郡。(《魏书·地形志》)
北魏延昌四年(515)
二月,梁宁州刺史任太洪自间道入魏益州,招诱氐蜀,绝魏运路,袭破魏东洛、除口(今宁强县西北)二戍,围逼关城(今阳平关)。(《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五)
北魏熙平元年(516)
夏四月,梁信武将军张齐攻魏,在大破魏军之后围武兴(今略阳)(《梁书·张齐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八)。五月,魏以傅竖眼复为益州刺史,率步骑三千击张齐,受民獠拥戴,斩梁州刺史任太洪。齐退保白水,竖眼入武兴城(《魏书·肃宗纪·傅竖眼传》)。是年,梁兵围关城,魏梓潼太守、关城戍主苟金龙卧病,其妻刘氏率兵民乘城拒战,固守百余日,直至傅竖眼救兵至。(《魏书·烈女·苟金龙妻刘氏传》)
北魏永安二年(529)
秋七月,魏行台子建囚贪暴的巴州刺史严始欣于南郑,以唐永为东益州刺史,以梁州刺史傅竖眼为行台。氐攻陷东益州(今略阳),唐永弃城走(《魏书·獠传·氐传》)。傅竖眼之子敬绍受严始欣重贿而放欣,并谋擅据南郑,使人煽诱山民,相与围城,欲为内应。城中将士杀敬绍,竖眼耻恚而死。(《魏书·傅竖眼传》)
梁州刺史司马寇俊令郡县立学校,劝民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一新。俊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离任时与其子徒步而去。州人送俊,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周书·寇俊传》)
梁大通六年 魏永熙三年(534)
四月,氐王杨绍先据武兴(略阳),附于魏宇文泰。八月,梁以杨绍先为秦、南秦二州刺史。
梁大同元年 西魏大统元年(535)
十一月,梁州民皇甫圆、姜晏等率领百姓,反魏。梁北梁州刺史兰钦率兵接应,攻南郑,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西魏梁州刺史元罗举州降。汉中大部归梁。梁州还治南郑,废廉水县,置东巴州于木马县(今西乡县东南)。(《方舆纪要》卷五十六)
魏遣部督董绍等攻围南郑。梁州刺史杜瑶怀请救,兰钦率援兵大破魏军,斩三千余,董绍退,兰钦追入斜谷,斩获略尽。(《兰钦传》)
梁大同七年 西魏大统七年(541)
三月,梁州人孙贵宾聚众起义,自号“天王”,反西魏,被魏夏阳镇将扑灭,起义失败。(《魏书·孝静帝纪》)
梁太清初(547)
魏兴太守萧教掘发张骞塞,得银镂、铜镜、方尺。(《南史·齐宗室传》)
梁大宝元年 西魏大统十六年(550)
冬十月,因图谋称帝的梁汉王侯景逼江陵,湘东王萧绎求援于西魏,并命梁秦二州刺史、宜丰侯萧循以南郑归西魏,循不从。西魏太师宇文泰遣大将军达奚武率兵三万出散关,攻汉中。梁武陵王萧纪遣潼、南梁二州刺史杨乾运(傥城郡兴势县——今洋县人)带兵万余救之。(《周书·文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
梁承圣元年 西魏废帝元年(552)
夏四月,梁武兴(今略阳)守将杨贤、白马(今勉县西)守将梁深以城降西魏,梁之梁、秦二州刺史萧循固守南郑,杨乾运率蜀兵入境;西魏达奚武简精骑三千,令骠骑大将军杨宽督将邀击乾运于白马,大破之。达奚武将蜀军首级陈于南郑城下,且遣人辱萧循。循怒,出兵与战,都督杨绍伏兵击之,杀伤殆尽。适逢曾任南郑令的蜀郡太守刘璠,自成都还,至白马西,为达奚武所获,送长安。宇文泰素闻璠名,待之如旧交。时南郑拒守未下,达奚武请屠之,泰将许之,唯令保璠一家。璠请保全南郑,泰不许,璠泣而固请,移时不退,泰乃从其请(《周书·文帝纪、达奚武传、杨乾运传、杨宽传》)。达奚武迁汉中民二万口以回。五月,梁萧循降西魏,剑阁以北汉中之地,全入西魏,以王悦行梁州刺史事。(《周书·文帝纪、柳庆传、赫连达传、王悦传》)
西魏废帝二年(553)
改东益州为兴州(《元和志》卷二十二)。授宇文贵大都督、兴、西益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宇文贵表请于梁州屯田,数州丰足(《周书·宇文贵传》)。五月,魏直州(今安康)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起事,魏太祖遣雁门公田弘平之,乐炽烧绝子午谷栈道,宇文泰命车骑大将军李迁哲与开府仪同三司贺若敦击败之,并徇地至巴州,巴、濮之民皆附于魏。(《周书·李迁哲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
西魏恭帝元年(554)
春正月,改置州及郡县(《周书·文帝纪》)。废仇池郡、略阳郡,置仇池县(今略阳县西北,不久改名灵道)。改晋昌郡名傥城郡,废南城县,改南郑县名光义县、武兴县名汉曲县,明水县名落丛县(《寰宇记》)。秋九月,西魏宇文泰欲开梁汉旧路,命侍中崔猷、仪同三司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众开通车路,凿山堙谷五百余里,以通汉中。(《北史·崔猷传》)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
汉中地属北周。(《寰宇记》卷一百三十三)
北周大象二年(580)
八月,益州总管王谦起巴、蜀之众,反摄政的隋国公杨坚,攻始州(今四川剑阁)。杨坚以柱国梁睿代谦。睿至汉中,督将破谦。(《隋书·高祖纪·梁睿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