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汉中市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汉中大事记(截止中华民国)(12)

2013-7-24 8:47:08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蒙古·元
    蒙古宪宗八年(1258)
    二月,元遣参知政事刘太平括兴元户口。四月,元宪宗(蒙哥)自带兵伐蜀,军四万,号十万,分三道而进。蒙哥由陇州入散关。总把李进经陈仓道趋兴元。诸王莫哥由祥州入米仓关;九月,蒙哥驻汉中。李进率兵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伐木修道700余里。十月,蒙哥至白水江(《元史·宪宗纪·李进传》),在铎水镇(今勉县黄沙镇)设立褒州,并设铎水县。(元《一统志》)
    蒙古中统二年(1261)
    洋州创修真性院(一名良马寺,在今洋县湑水乡五丰村,尚存觉皇, 殿一座)。(清光绪《洋县志》)
    蒙古中统三年(1262)
    改利州路为兴元路,隶属于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兴元路总管府设于南郑县,割洋州之西乡县隶属兴元路,下领南郑、褒城、城固、西乡四县及凤、洋、金(今安康)三州。割出西县(今勉县),隶属沔州。另有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此为汉中地属陕西之始。(《元史·地理志》)
    中统四年(1063)
    朝廷批准在利州大安军以盐易军粮。(《元史·世祖纪》)
    蒙古至元二年(1265)
    洋州辖内撤兴道、真符二县。(《元史·地理志》)
    元至元十四年(1277)
    以沔州改隶广元路。(《元史·地理志》)
    元至元二十年(1283)
    废褒州。降大安军为大安县,隶于沔州;并三泉县入大安县。将沔州由今略阳迁治于今勉县之旧州铺,下领铎水、略阳、大安三县(元《一统志》)。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
    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汉中、褒城以东属陕西行省。褒城以西属四川行省。
    元至元间(1264~1294)
    城固县令蒲庸创修五门堰,改创石渠一条,以通水利,民蒙其惠,立生祠于斗山之麓(《汉南续修郡志》)。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畅师文置义仓,教民种艺法。(清《一统志》)
    元延佑三年(1316)
    七月,敕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汉中属内各县及较大集镇遍为建庙(文昌庙、魁星阁等),府城文昌庙在南门内西侧顺城巷内,今仅存其巷名。
    元泰定四年(1327)
    八月,汉中北部山中地震,汉中城有感较强。(《汉南续修郡志》)
    元至正十七年(1357)
    十月,反元军刘福通军部将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攻占汉中,遂入凤翔。(《元史·顺帝纪》)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
    五月,明玉珍大夏军大将明二进攻汉中,不克。(郭沫若《孔雀胆》附录)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
    明二再攻汉中,占领之。(郭沫若《孔雀胆》附录)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
    六月,西安地震,波及汉中;十月又震。(《汉南续修郡志》)

    洪武三年(1370)
    四月,明大将军徐达攻取略阳、沔州,遣将金兴旺、张龙由凤翔入连云栈,合兵攻兴元(汉中)。五月,元守将刘思忠、知院刘庆祥迎降,徐达留金、张镇守兴元(《平夏录》)。改兴元路为兴元府,置司农司,以兴农桑。六月,改兴元府为汉中府(《明史·地理志》)。七月,夏将明升攻汉中,明将傅友德击退之。夏吴友仁攻汉中,明将金兴旺击退之。后友仁复来攻,兴旺与战。时汉中城中守兵三千,友仁兵三万,兴旺遣使间道走宝鸡取援兵,友仁乃围城、决壕、填垫急攻。兴旺拒守,发炮擂石,夏兵多死。时徐达在西安得报,即帅师还屯益门镇(宝鸡市南)。先令傅友德率兵三千,直趋黑龙江,夜袭木槽关,攻斗山寨。下令军中,人持十炬,燃于山上。友仁见列炬起,大惊,乘夜遁去(《平夏录》)。汉中光复,明太祖朱元璋以汉中遭元剥削特重,民不堪苦,特选费震任汉中知府,重修城池,建树颇多,受朝廷赞赏,百姓好评(《汉中府志》、清《一统志》)。沔州由四川行省广元路,改属汉中府,又废铎水县,并入沔州(《明史·地理志》)。汉中全境皆隶属于陕西。沔州知州王昱将州城移于今勉县老城,将原州置铺(即今旧州铺)。(《汉南续修郡志》)
    洪武五年(1372)
    六月,大雨,汉水暴溢,巨木蔽汉江而下,抵府城南岸,如山积,用之创修汉中府文庙(址在今汉中市政府大院)。(《汉中府儒学碑记》)
    洪武七年(1374)
    七月,降沔州为沔县、凤州为凤县、洋州为洋县。(《明史·地理志》)
    洪武八年(1375)
    重建净明寺于汉中府城东门外。
    洪武十年(1377)
    六月,撤褒城县,并入南郑县;撤沔县,并入略阳县;撤洋县,并入西乡县。不久,三县恢复。(《明史·地理志》)
    洪武十五年(1382)
    方孝孺任汉中府学教授,常为学生讲学,由是山南(指汉中)人皆知向学。
    洪武十六年(1383)
    建万寿寺于文庙之东,即今南大街万寿巷,后设僧会司于内。
    洪武三十年(1397)
    正月,沔县僧人田九成、县吏高福兴及农民王金刚奴、何妙顺等,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事。田九成称“汉明皇帝”,年号“龙凤”,高福兴称“弥勒佛”,占据险要山地,声势浩大。阳平关一战,大败官兵,遂北上攻克略阳县城,杀死知县吕昌;又攻破甘肃徽县,烧毁县城,杀死学正官颜叙彬。一时,各地响应,威镇川、陕、甘三省。九月,明朝廷急派大将耿炳文进剿,义军退守宁羌州后河(今宁强县金家坪乡后河村),田九成阵亡于马面山,高福兴、何妙顺等被俘,牺牲者四千多人,王金刚奴仍潜伏民间进行秘密活动。至永乐七年(1409),在家被捕牺牲(《明纪》、《辞海》)。在沔县大安置宁羌卫。
    天顺元年(1457)
    元旦,褒城县云雾寺(今勉县栗子坝乡)僧人王斌率流民数千起义,攻占褒城县,国号“极乐”,年号“天绣”,设官职,一时声势浩大。湖北襄阳农民闻风而起,遥相呼应,威震襄汉。三月,王斌进攻汉中府城,被杀,起义失败。(《明史》、《辞海》)
    成化六年(1470)
    八月,汉水涨溢,汉中城郭居民淹没。(《汉南续修郡志》)
    成化十一年(1475)
    秋九月,新建汉中府庙学(即儒学)成。
    成化中,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数以万计。其中在城固、西乡等地就地安置流民众甚多,给以土地、入籍。流民安定下来,生活有着落,立原公祠祀之。
    成化二十一年(1485)
    重修沔县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成化二十一年(1485)
    六月,宁羌卫改为“宁羌州”,上属汉中府,并将沔县、略阳二县划属于州。
    弘治元年(1488)
    夏,略阳大旱;至冬,人相食。(《汉南续修郡志》)
    弘治五年(1492)
    汉中府推官兼摄城固县令郝晟,督令五门堰灌区之民,用火焚水激之法,开凿抱石嘴为堰渠,深二丈,宽四丈,灌溉下游稻田,民获其利。(康熙《城固县志》)
    弘治八年(1495)
    十一月,汉中地震。(《汉南续修郡志》)
    弘治十五年(1502)
    夏,大雨伤禾,民多疫。(《汉南续修郡志》)
    正德二年(1507)
    略阳大雨,高家山塌,死190多人;后大旱,民皆流徙(《汉南续修郡志》)。四川农民军蓝廷瑞、鄢本恕部至略阳境,都御史蓝璋调扶风知县孙玺往略阳筑城。筑城三面,民军突至,孙率城中人守城。城陷,民军执玺,玺骂。民军脔杀孙,大掠三日离县。朝廷派御史勘得实情,特赠孙玺光禄寺卿,荫子。县人修节义祠祀玺。(《汉南续修郡志》)
    正德四年(1509)
    七月,四川民刘烈等起事,攻汉中等地。
    正德五年(1510)
    四川流民起义军蓝廷瑞、鄢本恕部攻入汉中。
    正德六年(1511)
    刑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察御史、总制川陕湖河四省军务塘浙江钱塘人洪钟,率兵剿蓝廷瑞、鄢本恕义军,驻兵汉中。
    正德七年(1512)
    八月,巡抚蓝璋、关南分巡道边亿、府同知何子奇主持始修褒城县城,次年四月竣工,城高二丈,周长5260余尺。(《汉南续修郡志》)
    正德八年(1513)
    陕西巡抚蓝璋奏请将武侯祠由勉县汉水南定军山下诸葛亮墓所迁建于汉水北,朝廷准其奏。次年四月开工,九月竣工。(《汉南续修郡志》)
    正德十四年(1519)
    陕西按察使抚治副使吕和整修拜将坛,建亭立碑,汉中府学教授康海(武功人,后为状元)撰碑《拜将坛记》(民国《续修南郑县志》)。吕和主持重修南郑县学。六月,汉水涨,淹沔县城。(《汉南续修郡志》)
    正德年间,在南郑县南青石关置巡检司。
    嘉靖元年(1522)
    张仕隆以御史任关南兵备副使。时汉中官贪吏酷,盗匪横行,各级官吏不敢惩治,纵容为恶。张到任,按察得实,即置于法;又问民疾苦,关照孤寡,严禁科索,一时贪官污吏,望风敛迹。山南矿徒(矿工)为匪,张谕以祸福,诸盗解散;又开红花堰(今南郑县高家岭)灌田;兴学校亲为讲授,学风始盛,人人称颂。(明《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七年(1528)
    大饥,人相食。(《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九年(1530)
    八月,褒城地震。
    嘉靖十一年(1532)
    关南分巡道刘一正及汉中知府孙銮合修马道驿樊河桥(人称“樊哙所建”,非)。夏,大水,大风拔木三日,民大疫。六月,雨冰雹。(明《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十二年(1533)
    汉中地震,声如雷。(明《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十五年(1536)
    洋县大雨,水淹纸坊街居民;秋,南方星落,有声。(《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十六年(1537)
    春,地震,有声如雷。
    嘉靖十八年(1539)
    二月,褒城地震。
    嘉靖二十年(1541)
    汉中府同知张良知主持修复山河堰,创修《汉中府志》,二十二年(1543)刻版付印。
    嘉靖二十九年(1550)
    乌龙江(褒河)水涨,漂打钟坝民舍。(《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三十八年(1559)
    改宁羌州下隶之沔县、略阳二县,直隶于汉中府。(《明史·地理志》)
    隆庆二年(1568)
    三月初五日戌时,南郑等县地震;次日卯时,雨沾衣为泥;十五日又震,倒塌汉中城东北角;十六日丑时又震,塌西城垛。(《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五年(1571)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归蜀,经今留坝紫柏山,暂住坐馆讲学。(姚化晴《柴关岭留侯祠考》)
    嘉靖六年(1574)
    南郑知县李梓上诉请按正德以前办法征赋摊差,获准。先是正德中期,“川贼山寇”(指蓝廷瑞、鄢本恕义军),啸聚汉中,朝廷大军,云集围剿,重役徭赋,既繁且急。当道者为应急,暂移金(安康)、宁(羌)、城(固)、洋、褒(城)、沔县之差于南郑,后来成为定例,寇平而差不返,仍由南郑一县承担,民甚苦之。历任知县虐民媚上,不敢上诉。至本年,李梓(四川绵州人)连续上诉才得减赋。南郑人民,始解重负。(民国《续修南郑县志》)
    万历六年(1578)
    城固知县乔起凤刻卧碑(朝廷所制学规)竖于儒学门前,俾师生遵奉。碑文中不但严教学生,更严惩学官(明代卧碑今极少见,此为研究古代教育发展史重要实物文献,弥足珍贵,今存城固五门堰文物管理所)。乔起凤自万历二年莅任,连年重修五门堰,扩大石峡堰,用石固堤,以绝冲决之患。民连年丰收,感恩起凤,群请进士黄九成撰《重修五门堰碑》以记其德。
    万历十四年(1586)
    九月,万历皇帝敕谕洋县智果寺僧众人等,御颁佛经678函,地方官即在寺内建藏经楼一座。至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竣工。由分巡道、陕西按察使司签事郭元柱、汉中知府田礼门、洋县知县李用中等立“圣谕碑”一通,今尚在。巡按御史钟化民到略阳,农商联名,恳请重修白水路。化民令当局限期动工,期月而成。
    万历十六年(1588)
    西乡大水坏城,南关坏民居百家。县令李鸣筑堤垒河,以削其势,水患始息。(《汉南续修郡志》)
    万历二十二年(1594)
    南郑知县项思教主修正学方先生祠,祀汉中府学教授方孝孺;项后升汉中知府,尽复汉属水利,捐俸置学田,教育学生。(《汉南续修郡志》)
    万历二十三年(1595)
    汉中知府崔应科修堰浚渠,续修《汉南续修郡志》,筑城葺庙,修建学校,有废必兴,多有建树。(《汉南续修郡志》)
    万历二十九年(1601)
    十月,万历皇帝封其第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建藩南郑(《明史·地理志》)。即年拨款派人,动工建府,侵夺民田,征工敛财,大兴土木。其府址(今汉中城北校场、莲花池一带)约占府城四分之一。天启元年(1621)扩充,将北城墙向外推展二丈十步。(《汉南续修郡志》)
    万历三十三年(1605)
    洋县重修酆都山崇道观(俗称大爷山),建琉璃照壁一堵,高5米,厚0.7米,长9米,造形美观,雕塑精良,人物姿态,栩栩如生;花草虫鱼,逼真可爱;造诣高深,技艺超群(按:1956年5月30日此照壁被列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0年照壁被砸,道观被毁)。
    天启四年(1624)
    九月,洋县地震,波及汉中,城垣、民居倾圮。(《汉南续修郡志》)
    天启七年(1627)
    瑞王府经26年修建而落成,朱常浩由京到汉中就藩(明史·地理志》)。朱在汉中先后修建睡佛寺、洞宾庵、五云宫,修复城隍庙等(光绪《南郑县志》)。瑞府摊给汉中赡盐银每年610.28两。汉中知府王在台任内,政先教化,耿直不阿,不避权贵。时瑞王府一批爪牙,仗势欺民,侵夺民田,在台力为禁除。任满升兴安守道,临行,民攀卧挽留者以万计。(《汉南续修郡志》)
    崇祯三年(1630)
    法籍天主教传教士方德望莅汉,在洋县、城固县传教,此为天主教传入汉中之始。
    崇祯七年(1634)
    春,李自成、张献忠各路农民起义军东攻兴安(安康),北占凤县,西逼秦州(今天水),汉中三面被兵,情势危急。瑞王朱常浩急向朝廷求援,朝廷自顾不暇,无力派兵驰援汉中(《明史·朱常浩传》)。四月,义军占凤县,分兵向汉中。知府断栈道守鸡头关,义军不得前,问道向城固、洋县,官兵御却之。义军走石泉、汉阴(《明史纪事本末》)。六月,总督陈奇瑜围李自成义军于车厢峡(今安康平利县西约35公里),适连雨40日,李军乏粮草,死者过半。自成自缚乞降,奇瑜许之,各给免死票,由汉中北褒斜道回籍,自此复纵横不可制(《明史纪事本末》)。十月,张献忠义军十三营入汉中,歼明将杨芳。(《明史·庄烈帝记》)
    崇祯七年(1634)
    秋,蝗灾;冬又地震。
    崇祯八年(1635)
    洋县地震,汉中有感强烈,连三日,垣屋尽倾,伤人甚多。又旱,蝗灾相继。十二月十四日,李自成义军自凤县三河口奔黑谷坝,各路义军会于马道东沟,分为三:一由栈道攻城固、洋县,取汉中;一由略阳攻阳平;一由阶州、文县攻白水。明总兵侯良柱率川兵六千入秦,赴汉中。十五日,义军从武关马道至城固、洋县;十九日,川兵破义军于马丽坪,义军走洋县。(《流寇志》)
    崇祯十年(1637)
    “小红狼”起义军围汉中,瑞王朱常浩告急,明兵部尚书洪承畴率贺人龙部之兵,由两当县趋救,义军解围去(《明史·贺人龙传》)。九月,洪承畴数败义军,李自成南走,破宁羌,十月,分道入川。
    崇祯十六年(1643)
    瑞王朱常浩闻李自成破西安,汉中镇总兵赵光远乘机劫持朱逃蜀,次年六月朱常浩被张献忠起义军杀于重庆。朱逃走后,瑞王府被当地官府、兵营、机关、寺庙、豪家、居民、店铺抢拆一光,成瓦砾一片。
    崇祯十七年(1644)
    五月,李自成军退出北京,回据西安,遣帅田见秀破汉中,令其将贺珍据汉中抗清。(清《流寇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汉中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南郑县小南海风景区 西大池 红军在汉中
西乡县鹿龄寺风景区 勉县天灯寺 宁强卧云山庄
陈仓古道 佛坪温泉 汉中革命历史陈列馆
西乡县镇水龙王庙 西乡县玄坛歌石刻 古阳平关
兴州珍园 西淮仙湖 黑龙潭
汉中市美食 更多
西乡酸辣子
金裹银
汉中美食:柿饼 汉中美食:汉中板鸭
汉中美食:麻辣鸡 汉中美食:红豆腐
汉中美食:米糕馍 汉中美食:汉中梆梆
汉中美食——汉中粉 汉中美食:石门麻辣
汉中腊肉 西乡酸辣子
汉中市特产 更多
汉中市地方特产:腊汁肉
汉中市地方特产:镇巴腊肉
汉中茶馆与茶俗 汉中方言中的忌讳
汉中乔迁之喜俗 奇特的嫁妆---腌
背手和解手的来历 汉中滑竿
陕南吃剖膛俗闻 秦巴中华猕猴桃酒
陕南传统民居 陕南把嫂叫姐趣谈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文明文化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自然风光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科技教育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交通通讯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简明历史
·汉中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外的影响
·汉中市及其周围名胜古迹体现的历史价值和科
·汉中市建城的历史及其格局风貌市区丰富完好
·汉中历史文化概述
·汉中市行政区划介绍
·人间仙境——美丽的汉中
·汉中特色饮食文化介绍
·汉中市概况介绍
·汉中汉水航运考察札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