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汉中市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汉中大事记(截止中华民国)(11)

2013-7-24 8:47:08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南宋
    建炎元年(1127)
    七月,关中流民史斌率众据兴州(今略阳)起义。兴州守臣向子宠弃城逃,史遂称帝于兴州,谋入蜀,利州路兵马钤辖卢法原拒于剑门,史退回兴州。攻汉中,统制官韦知己等领兵相拒,史退去。翌年十一月,引兵复入关中,欲取长安,被宋泾原兵马都监吴玠袭杀。(《宋史·高宗纪》)
    建炎二年(1128)
    六月,永兴军(今西安市)经略使郭琰逐王择仁(系颖昌府经制使僚属,于二月收复永兴军),择仁奔兴元。(《宋史·高宗纪》)
    建炎三年(1129)
    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至汉中主持抗金,向高宗皇帝建言:“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粟理财,以待巡幸。”高宗命张浚治兵于汉中,以节制(西北)五路兵马。(《续资治通鉴》)
    建炎四年(1130)
    九月,张浚自宋军在陕西富平大败于金兵后,溃逃至兴州(略阳),诸将亦逃至陕南和陇右,关陕大地全被金占。浚溃逃时,属官有提议退保夔州(今四川奉节)者,参议官刘子羽厉声说:“议者可斩也。宣抚司岂可过兴州一步?驻此,前系关陕之望,后安全蜀之心”(《续资治通鉴》)。秦凤路副总管吴玠,收集散卒,保守和尚原(今凤县辛家山),积粟、练兵、列栅,为死守计。或劝吴退守汉中,吴曰:“我保此,敌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敌惧吾蹑其后,是保蜀良策也。”吴死守和尚原,关中百姓,感其精神,相与夜间结队送粮资助,局势逐渐好转。(《宋史·吴玠传》)
    绍兴元年(1131)
    五月,宋将吴玠大败金军于兴州北之和尚原。十月,吴玠再次打败金兵于和尚原。
    绍兴二年(1132)
    五月,张浚以参赞军事刘子羽代王庶为兴元府知府(《宋史·高宗纪》)。子羽至汉中,通商输粟,辑睦邻援,饬兵练卒,栅险待敌(朱熹《刘子羽神道碑》)。城固县令薛可光率吏民以拒寇,兴水利以溉田。民怀其德,故名其所筑桥为薛公桥,渠为薛公渠。(《汉南续修郡志》)
    绍兴三年(1133)
    正月,金将撤离喝率大军十余万,攻金州(今陕西安康),抢占饶风关(在今石泉县西,汉中东大门),欲偷袭汉中。吴玠率精骑数千,一日夜飞驰三百里。洋州(今洋县)义士(民兵)参战者一万三千余人。吴军抢先半日占饶风关,与金军激战六昼夜,敌死者山积而不退。吴军中之敌奸细导敌袭占关背的高山。吴玠退保西县(今勉县)。兴元知府刘子羽闻饶风关失守,急焚汉中城,坚壁清野,退屯潭毒山(今宁强县北)。撤离喝进入汉中空城,见瓦砾一片,食宿无着,只得移驻中梁山乾明寺,野无所掠,食乏。四月,烧毁乾明寺房舍千余间,北还。吴玠遣兵邀截于武休关(今留坝县南),金军堕涧死者以千计,尽弃辎重而去。(参《宋史·吴玠传》、《续资治通鉴》)
    绍兴四年(1134)
    三月,金兵攻仙人关(在今略阳县北70公里),吴玠率诸将与战,大败之。金人遁。玠遣王俊伏兵河池(今凤县)扼其归路,又败之,遂复秦、凤等州。朝廷闻捷,授玠川陕宣抚副使(《宋史·吴玠传》)。利州东路安抚使宇文价奏:于南郑石幢增设廉水县(故址在今廉水乡),以便民输纳。(《宋史·宇文价传》、《舆地纪胜》)
    绍兴五年(1135)
    吴玠部将杨从仪任洋州知州兼管内安抚司公事。筑杨填等八堰,溉城固、洋州田一万余亩。至绍兴二十九年,民为从仪建生祠于杨填堰头(在今城固县宝山乡丁家村南),称“杨将军祠”。(袁勃《杨从仪墓志铭碑》)今存。
    绍兴七年(1137)
    吴玠与金兵对垒10年,常苦远饷劳民,屡次裁汰冗员,节约浮费,又命梁、洋守将修褒城废堰,灌溉农田,使数万家逃离的农民回归务农。(《宋史·吴玠传》)
    绍兴九年(1139)
    正月,加吴玠开府仪同三司,为四川宣抚使(《宋史·高宗纪》)。六月,吴玠病逝于仙人关,年47岁,谥武安,修庙于仙人关祀之,号思烈。淳熙中,追封为涪王。(《宋史·吴玠传》)
    绍兴十年(1140)
    杨政任兴元知府,后升为利州东路安抚使。政守汉中18年,褒河山河六堰久坏,失灌溉之利,政为修复;汉江水决为害,政筑长堤捍之。(《宋史·杨政传》)
    绍兴二十八年(1158)
    六月丙申,汉水及嘉陵江大水,暴雨。(《汉南续修郡志》)
    绍兴三十二年(1162)
    洋州辖西乡县产茶,然山险民穷,赋税甚重,朝廷使者韩球将增赋邀宠。茶民避苛敛外流,饥馑相藉。洋州通判唐文若力争,替民呼冤,赋终不增,民乃安居。(清《一统志》)
    乾道元年(1165)
    吴璘主持修复褒城古堰,溉田数千顷.(《宋史·吴璘传》、杨绛《重修山河堰记》)
    乾道七年(1171)
    兴元知府吴拱(吴玠长子)重修褒河六堰(山河堰),修大小渠65道,溉南郑、褒城田23.3万亩。(《宋史·河渠志》)
    乾道八年(1172)
    三月二十七日,陆游到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期间,写有大量抗金诗词。十一月底,随王炎调离汉中,赴成都。(陆游《剑南诗稿》)
    乾道中,四川宣抚使虞允文驻汉中。时金州、洋州、汉中二万余人,跪道向虞诉说欠重赋被囚监禁之苦,虞悉释之,并分给官田。民立祠以祀。(清《一统志》)
    淳熙八年(1181)
    顺政县(今略阳县)县令王某在交通要道刻《仪制令》碑,文为“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碑现存略阳县灵崖寺。中梁山乾明寺原有房舍千余间,于绍兴三年被金兵烧毁,经六代寺僧苦心经营近五十年,至此年修复还原,《重修乾明寺碑记》以记其事。
    淳熙十年(1183)
    洋州知州赵善拊,为州学增置官田一千零四十亩。州民请州学教授文伯振撰文刻碑以表彰其德行。
    绍熙二年(1191)
    七月,嘉陵江暴溢,兴州塌坍城门、郡狱、官舍共十七所,漂民居三千四百九十余家;大安军皆水。(《汉南续修郡志》)
    夏,黑龙江(褒河)大水,山河堰尽决。(《汉南续修郡志》)
    绍熙五年(1194)
    兴元府知府章森、常平使者范中芑等主持修复上年被大水冲毁的山河堰,并刻石以记其事(今存汉中博物馆)。(宋《山河堰落成记》摩崖石刻)
    庆元四年(1198)
    重修汉中东关净明寺塔。(1953年《修复东塔记碑》)
    嘉泰元年(1201)
    首相韩佗胄准备北伐抗金,任命吴曦为兴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
    开禧二年(1206)
    五月,下诏伐金,兴元都统秦世辅出师至城固,军大乱(《宋史·宁宗纪》)。吴曦在兴州,欲与亲信谋反。密遣姚准源献关外阶、成、和、凤四州于金,求金封其为蜀王。时,韩佗胄已出兵北伐,日夜望曦进兵,曦借口持重,按兵不动,导致北伐失败。宋朝廷屈辱,杀韩佗胄,函首送金以求和(《鹤林玉露》、《齐东野语》)。十二月,吴曦在置口(今略阳县罝口镇),密受金人封为蜀王(《宋史·吴曦传》)。三十日,吴曦叛变消息传开,百姓奔走相蹂躏,汉中民心如沸,四川宣抚使、兴元都统制程松急由米仓山逃至重庆。(《宋史·程松传》)
    开禧三年(1207)
    正月十八日,吴曦称蜀王于兴州,以治所为行宫,称年号“转运”,改兴州为兴德府。吴曦叛变,西北大震,朝廷惊慌万状。吴曦遣人至成都督修宫殿,准备迁都。又遣人四出,网罗名士,作为羽翼,为己张目。诸名士俱拒伪命,非死即逃(《宋史·宁宗纪·吴曦传·安丙传》)。吴曦授安丙为丞相长史。杨巨源、李好义等义士暗与安丙密谋诛曦,二月二十九日凌晨,拥入伪宫,杀死吴曦及其党羽,在外地者,遣人诛之。杨巨源、李好义等共推安丙主持西北军政事宜。安丙命好义进兵,先后收复阶州、成州、大散关等。金主完颜纲撤五州之兵,退保要害之处。好义进趋秦州,军声大振(《宋史·安丙传》)。三月二十六日,诏杨辅为四川宣抚使,安丙为副使;四月二十三日,改兴州为沔州(《宋史·宁宗纪》)。因安丙把诛曦之功据为已有,而杨巨源仅得通判一职,心中不满。安丙以巨源谋乱欲除之。六月,杨巨源与金人战于凤州之长桥,丙密使兴元都统制彭辂拘巨源,械送阆州狱。至大安龙尾滩(在今勉县西南)杀之,以巨源自缢上报。忠义之士,闻者莫不扼腕流涕。(《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
    嘉定元年(1208)
    兴元知府刘甲修武备,筑城垣。(《汉南续修郡志》)
    嘉定二年(1209)
    十一月朔,沔州统制张林等谋作乱,事发,押赴广南羁管。(《宋史·宁宗纪》)
    嘉定十二年(1219)
    正月,金兵破凤州,守臣雷云弃城逃,金人大肆烧掠其城。宋兴元都统吴政与金人战与黄牛堡,吴战死。二月,金人攻破武休关,兴元都统李贵逃回,利州路提刑暂代兴元府事赵希时弃城而逃。金人破兴元府,毁府城。金人破大安军,守臣李文子弃城逃。金人攻洋州,守臣蔡晋卿遣兵拒之,不克,洋州破。四川制置使董居谊自利州逃。沔州都统张威遣统制石宣等,于大安军大败金人,获其将巴土鲁安,金人遂离开兴元府、洋州;三月,金人复入洋州,焚城而去。从破凤州起,金兵在十几天之内连破兴元、洋州、大安军。兴元军士权兴等起事,攻巴州。兴元军士张福、莫简起事,以红巾为号,是为红巾军,连破数城,四川大震。十二月,修复兴元府城。(《宋史·宁宗纪》)
    嘉定十三年(1220)
    九月,安丙主持五路伐金,沔州都统出天水,利州副都统程信出长道,兴元副都统陈立出大散关,兴元统制田胄出子午谷,金州(今安康)副都统陈昱出上津。(《宋史·宁宗纪》)
    嘉定十四年(1221)
    十二月,沔州百姓因感安丙五路伐金义举,重建仙人关安丙生祠(现留残碑一通,篆额:“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碑”)。
    绍定三年(1230)
    五月,沔州知州田克仁重刻《汉郙阁颂摩崖》于灵崖寺罗汉洞。
    绍定四年(1231)
    八月,蒙古以使臣被杀,派军统帅拖雷分骑兵三万攻兴元、沔州,入大散关,攻破凤州。一军直趋华阳,屠洋州;一军攻武休,出武休东南,攻破汉中,军民走散,死于沙窝者数十万。又分东西两军,东军屯兴元、洋州间,以攻占饶风关;西军入沔州,取大安军,进而入川。(《宋史·理宗纪》、《续资治通鉴》)
    绍定六年(1233)
    洋州知府李显忠(字君锡,陕西清涧人),重建洋州州治。(《重建州治记碑》)
    绍定中,废廉水县仍并入南郑县。(民国《南郑县志》)
    端平元年(1234)
    二月,以赵彦呐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兴元知府。
    端平二年(1235)
    十二月,蒙古库端率兵攻占沔州(今略阳),知州高稼被俘不屈,遂被害。诏进稼七官,为正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谥“忠”(《宋史·高稼传》)。制置使赵彦呐闻稼死,沔州破,驻屯清野原,蒙军围至,曹友闻带兵解围。既而,蒙军先锋汪世显捣大安,友闻又解其围,蒙古兵退,友闻进驻仙人关。
    端平三年(1236)
    九月,蒙古军五十余万,大举南侵,攻占汉中,欲冲大安。宋令曹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仅三万多兵,率部在大安军阳平关与敌死战,因众寡悬殊,且大雨不利宋军,友闻与全体将士殉国。鸡冠隘失守,蒙古(元)兵长驱入蜀,汉中入元版籍。(参《宋史·曹友闻传》、《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汉中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南郑县小南海风景区 西大池 红军在汉中
西乡县鹿龄寺风景区 勉县天灯寺 宁强卧云山庄
陈仓古道 佛坪温泉 汉中革命历史陈列馆
西乡县镇水龙王庙 西乡县玄坛歌石刻 古阳平关
兴州珍园 西淮仙湖 黑龙潭
汉中市美食 更多
西乡酸辣子
金裹银
汉中美食:汉中梆梆 汉中美食:石门麻辣
汉中美食:麻辣鸡 汉中美食:红豆腐
汉中美食:米糕馍 汉中美食——汉中粉
汉中美食:汉中板鸭 汉中美食:柿饼
汉中腊肉 西乡酸辣子
汉中市特产 更多
汉中市地方特产:腊汁肉
汉中市地方特产:镇巴腊肉
汉中方言中的忌讳 汉中乔迁之喜俗
奇特的嫁妆---腌 背手和解手的来历
汉中滑竿 陕南吃剖膛俗闻
秦巴中华猕猴桃酒 陕南传统民居
陕南把嫂叫姐趣谈 乡土美味——陕南腊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文明文化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自然风光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科技教育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交通通讯
·汉中市概况:汉中市简明历史
·汉中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外的影响
·汉中市及其周围名胜古迹体现的历史价值和科
·汉中市建城的历史及其格局风貌市区丰富完好
·汉中历史文化概述
·汉中市行政区划介绍
·人间仙境——美丽的汉中
·汉中特色饮食文化介绍
·汉中市概况介绍
·汉中汉水航运考察札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