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道教
一、传教活动
境内道教的传播,起于北朝时期。《魏书·释老志》记:“扶风鲁祈,遭赫连子暴虐,避地寒山,教授弟子数百人。好方术,少嗜欲。”北魏时扶风郡治置于好畤。泾阳西北泾水出山处古称瓠口(谷口),又称寒门,鲁祈传道处,疑在此山。从各县(区)遗存的北朝造像石可以看出,当时境内信奉道教之风盛行。其特点是把道、佛两教合二为一,同时供奉。许多造像石上,既刻释迦牟尼像,又刻太上老君像。北周天和四年(569)的王迎男造像石(现藏咸阳博物馆内)就是如此。隋唐时,境内道教遗物较少。五代时,咸阳道士钟离权弃官修道,和隐于华山、终南一带的道士刘海蟾等人在内丹修炼方面多有建树,成为后代全真道尊崇的祖师。又有乾州人、普济大师张志清,长期活动于华山、太白一带,并在长安、扶风等地建有真大道宫观。
宋金时期,道教开始分衍宗派。金大定年间,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从此道教正式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道士不饮酒茹荤,不娶家室,为出家道士;正一道士可饮酒食荤,可娶家室,为在家道士。王重阳早年为儒生,精通武术。曾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后出关传道。全真道以道教《道德经》、佛教《般若心经》和儒教《孝经》为经典,主张三教合一,通过“正心诚意,少私寡欲”的清修,达到克己、忍辱的超脱境界。王重阳死后,全真道尊其为祖。
元初,由于战争,各地宫观多有损坏,终南山祖庭灵虚观也化为灰烬。后在全真道士丘处机的努力下,全真道受到蒙古统治者的特殊礼遇,战争结束后,道教活动迅速恢复。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敕封王重阳为“全真开化真君”。在王重阳出生地咸阳县大魏村修建天圣宫。至元二十六年(1289)为王重阳刻立《重阳王祖师仙迹记》。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王重阳为“全真开化辅极帝君”。泰定三年(1326)全真道掌蓝道元因罪被黜,并诏“道士妻悉给徭役”,道教地位大降,走向消沉。
明清时期,正一道传入咸阳,各地广修城隍庙,大多为正一道士居住。民间与道教有关的祭祀活动泛滥,各地修建的三皇、五帝、城隍、火神、龙王、娘娘等庙达87类之多。
民国时期,道教进一步衰落,道教与民间信仰相互掺杂情况普遍。如长武县在1905年由马浩堂、司汉章、鱼仙源、曹士安倡导,设立了静修坛,1923年改为悟醒宫。1933年发起修建道德会募捐活动,历时一年,化募银洋2115元,在马寨村建成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一二层各3间,三层1间,飞檐翘角,玲珑秀丽,顶层供木雕无极老母像,中层供儒、释、道、伊斯兰、基督五教教主牌位,底层为礼拜堂,楹联为“三期普渡万教归一,五教同尊四民共仰”,横额“大同先导”。其楼阁“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现仅存石碑一通。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咸阳道教有了很大变化。经过土地改革,道士从事农业或林业生产,自食其力。1956—1957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先后公布了全省第一、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咸阳境内的道观有:兴平县立清观、三原县城隍庙、彬县姜嫄公刘庙等。“文化大革命”中,道士、道姑被迫还俗,宫观建筑遭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道教重新恢复了活动。
二、道观
中五台在咸阳市城区东北部,是道教活动的胜地。该台原名九天太一元君庙,金大定三年(1163),朝廷赐名“太清观”。明、清时期,称为“真武台”,后变为“中五台”。解放后,曾一度为塔儿坡小学校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宗教活动。道徒和群众集资修复了部分建筑,游人云集,香火不断。现有金太真等5名从道人员。
中五台历史遗迹丰富。主要有由金大定时颁发“尚书礼部牒”原样雕刻的牒石,记录着该观名称的来由。其文为“陕西东路转运司京兆府咸阳县,住持九天太一元君庙道士王道法状告:见住本庙,自来别无名额,已纳讫合着钱数,乞立太清观名额。勘会是实须合给赐者。”此外,境内各县已发现的还有:渭城广教禅院牒、礼泉福严禅院牒、泾阳洪福院牒、兴平云寂寺牒。《金石萃编》载,清代仅泾阳县就发现7块牒石。
黄山宫位于兴平城西15公里,马嵬镇北坡上。其地古称黄山,西汉惠帝二年(前193年)靠山凿洞修建。《东方朔传记》和《三辅黄图》载,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微服出游,北至池阳,西到黄山宫,曾在此为母求药。唐代,改黄山宫为老子宅,大加修葺。黄山宫明清两代多有修建,规模宏大。从坡下建前殿,沿台阶而上,庙庙相通,直到中洞,东西两侧,有几处小庙,曲径通幽,林荫遮地,甚为清静。黄山宫与楼观台隔河相望,曾称为“北台”。每年香客先朝楼观台,后朝黄山宫。清同治元年(1862)黄山宫毁于战乱。同治十二年(1873),兴平群众捐款修复东西两侧,光绪三十年(1904),兴平、乾县、武功群众捐款重修。先后建有山门、二门、钟楼、鼓楼、卷棚、玉皇殿、三清殿、老君洞及靠山崖半圆形排列的16孔窑洞,各塑神像,形态逼真,雍容华贵。1954年大部分建筑被拆除,移盖学校。“文化大革命”中塑像被毁,窑洞大部分坍塌。1980年,道士魏明仙居住黄山宫后,周围群众捐钱修中洞,塑老子像,盖三间大殿,供玉皇。附近有善男信女近千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