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佛教
一、传教活动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境内秦都、渭城两区,兴平市、泾阳、三原、永寿、淳化、彬县、长武、旬邑等县,都发现和存有北魏、西魏、北周时的佛教造像石,彬县大佛寺石窟内有北魏摩崖石像。佛教在咸阳地区传播至少有1600余年。
隋、唐两代是境内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境内佛寺林立,兰若、招提丛生。重要佛寺有:隋文帝杨坚为其母在泾阳修建的太壶寺,唐天宝年间改名中兴寺,与长安青龙寺同为讲经胜地。唐太宗李世民在豳州为其母修建的庆寿寺(今名大佛寺)。以李世民出生地武功庆善宫改建的慈德寺。窦太后母弟忍辱和最师在咸阳修建的最师埪寺和义乡埪寺。武则天时为安排宫女在咸阳修建的德业寺,在这里出家的宫女,死后均赠以“七品亡尼”。此外,还有位于今三原境内的庆善寺、云寂寺、观音寺、万善寺,兴平境内的千福寺,泾阳境内的宝泉寺、振鍚寺,武功县境内的广元寺、昭光寺等官办佛寺。此外,还有数不清的民办小佛寺,名曰兰若或招提。这些小佛寺数量虽多,但无遗迹可寻。1980年,淳化县一唐墓出土了墓志型的一块石刻兰若遗记。此兰若名神塠兰若,刻于元和五年(810)(《淳化县文物志》称其为“道广恭毗遗记”),填补了境内唐代佛寺的一大空缺。
随着佛寺的普遍建立,佛经也广为流传。今存秦都、永寿、淳化的三通经幢保存比较完整。幢面由罽宾沙门佛陀波利翻译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字迹比较完整。1981年在淳化金川湾发现的石窟中,窟壁刻满了约10万字的经文。可见的有《七阶佛名经》、《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妙法莲花经》、《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序品》等唐刻精品。
宋金时期,咸阳佛教发展趋缓。明清时期,各县佛教寺院,有的重修,有的扩建。洪武初年,三原县建洪福寺,正统年间建招庆寺,景泰年间建南观音寺,弘治年间建文峰寺,万历年间建金山寺。弘治九年(1496),修葺了唐时所建的三原县普觉禅寺,泾阳县龙泉寺、文塔寺。另外,泾阳的太壶寺、振鍚寺、宝泉寺均于明时重修。彬县大佛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嘉靖二十年(1541)两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道光二十四年(1844)、光绪元年(1875)三次重修。清顺治年间,三原县重修了金山寺,康熙年间重修了庆善寺、积庆寺、木塔寺。光绪六年(1880)永寿县重修了云寂寺,光绪九年(1883)重修盘龙寺,光绪十年(1884)重修香山寺。
民国以来,因战乱频仍,寺院经济不足,佛教界后继乏人,不少寺院非毁即废,名存实亡。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境内佛教寺院所存无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制定和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佛教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过土地改革和宗教民主改革,废除了寺院的封建地租剥削和封建特权压迫,广大僧尼逐渐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不少佛教代表人士分别担任了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一些年久失修或被战火所焚毁的寺院,由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有些寺院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佛教爱国团体被迫停止活动,不少佛教寺庙被拆除,有的被改作他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重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宗教界的冤假错案平反,恢复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一些县区先后成立了佛教协会及佛教小组,还开放了一些大的寺院。同时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机构,恢复了传统的住持制度,制定了学习、佛事、收徒、挂单等规章制度。对年轻一代僧众,除送一批有文化、爱国守法的到中国佛学院深造外,还举办僧伽培训班。
二、寺院
彬县大佛寺大佛寺位于彬县城西10公里,原名庆寿寺,在泾河南岸,清凉山南麓石崖下,依山开凿造像。除唐贞观二年(628)的大佛窟造像外,其他石佛造像多属北朝时期修建。大佛寺驰名中外,州、县志均有记载。现存明《邠州志》载:庆寿寺,在州西二十里路旁,唐贞观二年建像。坐石崖下,高十丈许。座后出泉,前护层楼。俗名大佛寺,雄伟壮丽,关中一大奇观。
明《邠州志》记载,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修。据清代《重修邠州大佛寺记》、《直隶邠州志》记载,清代大的重修有3次:康熙四十二年(1703)一月由陕西抚宪鄂山布政司督理粮盐道参政黄明和邠州知州王世爵主持重修;光绪元年(1875)四月由统领淮军刘咸藻和邠州知州吴钦曾等主持重修;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这次只修葺了菩萨殿。三次重修都有碑石记载。1947年重修时,将所有小造像改为石胎泥塑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两次拨款,对西道院、护楼、千佛洞等进行修缮。
彬县还有倒流寺、云岩寺。
泾阳县振锡寺振鍚寺位于泾阳县北嵯峨山二台顶。清雍正年《泾阳县志》载,寺创建于唐元和七年(812)。现寺内存有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悟空禅师塔一座;残破红沙石坐佛一尊(光头、敞胸,似为弥勒佛或是悟空禅师像);铭文石一个;并有残断石刻文字,以及残断石墙、石柱。西侧的三台顶上有残碑一块。
悟空禅师塔为砖石结构,密檐楼阁式。每层青砖叠涩出檐,并仿木构件作单拱,一斗三升。塔为六棱柱体,以黄土实其心,共5层,高13.5米。据寺内石鼓铭文载,该塔为唐大中十四年(860)八月三十日建,内藏悟空禅师灵骨。明时,其塔倾颓,惟有灵骨存在,明嘉靖二十年(1541)三月,僧人如通等重建此塔,复记悟空之行状。
泾阳县还有太壶(kūn)寺、清凉寺、正觉寺、文塔寺等。
三原县文峰寺 文峰寺又名木塔寺。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处的中王堡。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万历三十四年(1606)工部尚书温纯捐俸倡修,建佛殿四楹,木塔一座。清康熙十九年(1680)住持僧如幻又多方募化进行了重修。寺院占地30余亩,建有大殿、钟鼓楼、乐楼,还有造型独特的木塔直立寺中。终因年久,墙倒屋倾,殿楼焚于兵乱,碑石毁于樵牧,木塔也倾斜不堪。寺僧散亡,游人杳无。1940年寺院经维修后,改作学校。
1981年县人民政府将文峰寺内学校迁出,并设立了文管所,辟为旅游胜地。木塔乃经重修,彩绘一新,再现古时风采。木塔3层,六边挑檐,塔身高20米,塔顶呈六角攒顶,远望似亭阁。塔基高4米,铺设砖阶通道,塔内可沿木梯登高极目,北望嵯峨山峰,气势雄伟;南眺八百里秦川,辽阔无垠,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三原县还曾有藏梅寺、庆善寺、西观音禅寺、清凉寺等。
永寿县佛爷沟寺佛爷沟寺位于永寿县渠子乡去坊村慢坡沟底,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年(1797)又建菩萨大殿及戏楼。佛爷沟寺,景色迷人,寺在沟底,南北两山树木成林,花香鸟语,顺沟东北而行,泾水滔滔。石佛莲台下有一清泉,经专家化验,为优质矿泉水。
1987年,释本义法师四处募化13万余元,重建佛爷沟寺。现建大雄宝殿3间,塑佛像10尊,建僧房8间,在石佛洞前建靠山亭3间,在亭南侧建砖窑两层,寺内立“重修佛爷沟寺”石碑一座。
永寿县还有云寂寺、盘龙寺、香山寺、大力寺等。
武功县石佛寺石佛寺坐落在武功县南仁乡,面积30亩,始建于北周。寺院规模宏大,外貌奇特,佛像千姿百态。寺里有耕地180亩,常年出租。寺为十字形,坐北向南,寺背后有两级两坎,形成天然椅形,寺建在椅面上。由南进山门,内列四大天王,东西处有钟鼓楼,山门正北为头殿。殿正中,佛祖两边站立石佛身高1.8米,两壁列二十四天尊,前殿东西两边有伽蓝和药王殿各1间。头殿向北为中殿,殿内正中塑有三尊佛像,两旁列坐十八罗汉。中殿东边为白衣菩萨殿;西边为吉祥陀。中殿北为后殿,也称千佛殿。正中三尊大佛,内壁塑有千佛像,形态各异。寺内古柏参天,景色优美,山门外东南方有一塔林,面积4亩,内有舍利塔11座。山门西有戏楼,戏楼南50米处有一古槐,内虽已空,但枝繁叶茂,为一奇观。
武功县还有兴善寺、广元寺、清凉寺、月临寺、朱雀寺、宏法寺、广慈寺等。
长武县昭仁寺昭仁寺位于县城东街,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寺内有唐碑一座,大雄宝殿3间,东西厢房6间。据《长武县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浅水原战役阵亡之将士,并昭彰其战功而修建昭仁寺。从此,佛教在长武县兴旺起来。随着僧人、教徒的不断发展,先后在乡村修建了华阁寺、云德寺、云霄寺、清凉寺、潘家寺、回朝寺等。1953年昭仁、华阁、云德寺和泰鸿、泰元、义泰3个佛堂,共有和尚3人,居士5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终止。华阁、云霄寺已作他用。从1978年开始,昭仁寺由县文管所管理,供人们参观游览。寺内无僧人,有居士21名。
兴平县保宁寺保宁寺位于兴平县西街,相传东汉明帝时蔡愔、秦景宪等人去大月氏取佛经返回时,在此地停留3日。后来地方官民为纪念佛教东传盛事,在此地建一佛寺,名曰“清梵寺”。唐时在寺内又建一座八棱七层砖塔和殿宇。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为保宁寺。宋咸平二年(999)铸铜钟。宋天禧二年(1018)建浴室院。清末,寺渐衰落。民国时多驻军队,现县印刷厂设在塔南,塔东、塔北建成民宅。砖塔现为文物被保护。1986年由西安兴教寺派来二尼姑,法名释孔莲、释维灵,在塔下建3间佛殿,赵朴初题写的“清梵寺”匾额挂在殿前。1987年,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点。
兴平县还有千福寺、弥勒寺等。
淳化县龙盘寺龙盘寺位于淳化县西官庄乡席家村南5里的金牙山上。金牙山,西、南濒水,东临姜嫄河,北有走马岑一线之路,峭壁陡绝,孤峰高耸,秀丽奇特。据1984年10月金牙山金代窑藏出土宋金时期的木雕菩萨、罗汉和玉雕布袋和尚像,证明龙盘寺最迟建于宋代。玉雕布袋和尚像(现存龙盘寺),高95厘米,肩宽58厘米,座宽74厘米,喜笑、袒胸、乳肌突起下垂,右腿按地曲坐,左腿半支,跣足。
清道光七年(1827)《增修金牙山龙盘寺碑记》记载,龙盘寺有窑洞数10孔,佛殿3间,观音菩萨与无量祖师前后排列。后又建两座大殿,塑佛像23尊,建钟楼一座。后毁。
1955年龙盘寺住持释传利,由耀县香山寺来龙盘寺,僧侣5人,开荒种地十多亩,植松柏数十万株,栽果树八亩半,发展寺院经济。先后凿窑洞10孔,建僧房12间,大殿6间,塑佛像十余尊。
淳化县还有昌隆佛学院。
乾县铁佛寺古名清凉寺,因建于清凉山而得名。后因火灾寺毁,迁建于山下今铁佛村东南隅。明万历年间,铸铁佛一尊,更名铁佛寺。民国年间,拆寺兴学,大部分殿宇被毁。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铁佛变为碎块,惟3尊铜佛像、水陆神像和36轴布缯子等存放在县文化馆内。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执行。铁佛寺被批准为开放寺院。在释正文法师的住持下,从1987年3月开始,建成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韦驮殿、铁佛庙、斋堂、比丘宿舍、比丘尼宿舍,后殿厦房6间,山门外大石狮一对,钟、鼓楼各一座,总占地面积6.2亩。该寺有比丘6人,居士及周围信教群众200多人。
乾县还有中曲寺、方山寺、观音寺、兴国寺、弥陀寺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