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唐代金州(今安康)建有万春、双溪、天圣、新罗等佛教寺院,世称“四大丛林”。唐代中叶,安康禅宗僧人怀让开南岳一系。圆寂后,唐敬宗谥为“大慧禅师”。清光绪八年(1882)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在安康双溪寺礼海珠法师受具足戒,主持双溪寺度牒传临济正宗,说法度生。辛亥革命后,佛教受到冲击,更因战乱不止、经济困难、后继乏人等因素,不少寺院无人管理,非毁即废。民国24年(1935),古鼎、古训、古源等在西安卧龙寺受具足戒,回安康后,经觉性、心道、慈云、力空等僧诵经传戒,修行悟道。古训等和尚改革寺院,接纳各方信众。1943年安康佛教分会呼应中国佛教协会号召,在双溪寺设坛祈祷抗日战争胜利,追荐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作护国息灾法会。
1951年10月开始,对佛庙、寺院的土地、山林进行土地改革,没收部分无僧人居用的寺庙,作为公用或办学;对尚有僧人居用,且影响较大的寺庙,保留其房屋,允许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分给寺庙一定土地,让其僧尼参加劳动,自食其力。1955年5月成立安康县佛教协会,时有会员449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视宗教人士为“牛鬼蛇神”,僧尼遭管制,受冲击,正常的宗教活动停止,有名的寺院双溪寺、天圣寺里的文物古迹遭极大破坏。1979年后,先后退还了金堂寺、白云寺、龙兴寺、双溪寺等4处佛教房产。1980年率先恢复了金堂寺的宗教活动,逐步解决了信教群众正当宗教生活的需要。
1987年,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制定了《关于宗教活动管理的暂行办法》。
安康佛教现有的主要寺庙有双溪寺、天圣寺、白云寺、龙兴寺、金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