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天主教
天主教在安康的传布,始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汉中教区派德国人康礼乐传教士来安康,在安康城关金银巷购买民房设立天主堂,此后,先后有英、德、意、波兰等国传教士在安康地区的石泉、汉阴、平利、岚皋、紫阳等县集镇传教,设立天主教堂,民国14年(1925)天主教在安康成立监牧教区,民国17年(1928)罗马教庭委派苏辑武正式主持安康教务,为安康教区第一位主教。民国20年(1931)10月苏被杀,由巴南初接任。1940年9月,日本轰炸安康,巴被炸死,由马骥笃代理主教一年,后由方万道接任,为第三任主教。民国34年(1945)方调回罗马教庭,由马骥笃代理主教。民国37年(1948)马回意大利,由白慕理代理主教,1949年马骥笃又来安康,任第四任主教。安康解放后,先后由中国神甫张升堂、张毅然代理主教。
天主教安康教区在安康总堂办有修道院、拉丁语学校、医院、保稚院、残老院、教会小学,在各县教堂办有诊所。
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播是同外国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扩张联系在一起的,天主教在安康霸占田产,收买无赖,欺压官民,制造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清末和民国年间,安康曾发生过数起教案和教务纠纷,震动较大的有“洛河教案”、“苏辑武被杀案”、“殴打神甫”事件。
1951年10月9日成立安康天主教革新筹备委员会,1952年成立天主教革新委员会,外籍神甫相继离境回国。1953年,更名为安康天主教爱国会,由中国神甫陆寿安任主任委员,开始对各教堂行政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断绝与国外教会的一切联系,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1958年,在天主教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教友思想觉悟,对教会人员和财产做了妥善安排和处理。逐步走向自治、自养、自传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教堂拆毁。
安康较有名的天主教堂是安康天主教总堂。
第五节 基督教
基督教传入安康,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传教士车步云,由中华内地会派来安康,在西关购买民房设立福音堂进行传教活动。民国6年(1917),汉口信义长老会又派挪威籍牧师夏明华来安康,在小北街购买民房一院,作为传教场所。之后,基督教先后在安康、汉阴、白河县设教堂;在安康的恒口、五里、白河的卡子、冷水、小双荆竹园,旬阳的蜀河镇等设立分堂,并在主要教会点兴办医院和学校。
1949年前,安康基督教会所有外籍牧师、传教士均离境回国。全区当时有受洗礼的教徒300多人,由中国籍牧师唐文培、长老李天成主持教务。
建国后,安康基督教会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方针,由教友选出“三自”革新筹备委员会,1953年成立安康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徐云涛被选为主任委员,1956年,在福音堂开办社会主义公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武斗,安康福音堂被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区恢复社会主义公学。1990年落实宗教政策,将部分房屋退还安康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并给予资金补偿。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