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相当多的重要历史文献典籍,对汉中的历史文化都作了记载介绍,重要的如《诗经》、《战国策》、《尚书》、《史记》、《汉书》、《三国志》、《水经注》、《华阳国志》、《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宋史》、《读史方舆纪要》、《舆地纪胜》等等。关于汉中历史文化的记载,在这些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一定篇幅。
自古至今对汉中作出评价的著名历史人物和记载很多。《战国策》中说秦惠王“西有巴蜀、汉中之利”。西汉丞相萧何对刘邦说过“汉中古称天汉(即银河、云汉),其称甚美”。韩信《登坛对》说:“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司马迁指出:“汉之兴,自蜀汉”。汉武帝知道汉中富庶,有水运之利,曾命群臣奏议修凿褒斜漕运之事。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说:“益州(时辖汉中郡)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后来宋代的赵明诚、洪适、章德懋,明朝的方孝孺,清代的吴大徵、杨守敬、康有为等都高度评价汉中的历史文化。近代冯玉祥将军、于右任先生等都亲赴汉中,为汉中历史名胜拜将坛、武侯祠、张良庙、古汉台等写下了传世的楹联。
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王树声等都在汉中有过革命活动。近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乔石、杨静仁、李鹏、陈慕华、黄镇等视察汉中,黄镇同志为汉中的历史古迹题写了“国之瑰宝”的题辞,并且说:汉中的历史文物可以同法国巴黎罗浮宫保存的文物媲美。自抗战至今,著名学者黎锦熙、许寿裳、杨仲健、何洛夫、高亨、罗根泽、白寿彝、冯其庸等都亲临过汉中。黎锦熙为张骞墓书刻了碑记,许寿裳书刻了《汉书·张骞传》作为碑阴,冯其庸为汉魏石门十三品题词:“千载书家说颂铭,杨淮一表亦晨星,看到魏王衮雪字,月明万里海潮清”。白寿彝说:“汉中是一个好地方,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
汉中的历史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拓,影响在外。在居延汉简中,已经出现了汉中的特产黑糯米(秬)的记载。元代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他对元世祖说过“汉中土地肥沃,一切种植都合适”。近代以来,汉中的历史古迹文物愈为海外所了解。美国历史博士近年到汉中考察张鲁政权的活动历史及其深远影响。全日本书道联盟常务理事,年过七旬的种谷扇舟先生,多年来收藏了汉中摩崖石刻的几乎所有拓片,近年还两度访问汉中,题写了“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的石碑。日本著名学者,京都艺术大学名誉教授中田勇次郎访问汉中市题诗道:“蜀道摩崖隶草奇,天然古秀入神技。春潭千丈绿依旧,移得巉岩中外知”。近年到古汉台、拜将坛、武侯祠、武侯墓等处观光凭吊的国际友人也络绎不绝,这反映出汉中历史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日益扩大。
近年在汉中还先后召开了诸葛亮研究会、张骞与丝绸之路研讨会、蔡伦造纸术学术研讨会、褒斜石门国际研讨会、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汉中笔会。有日本及法国、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参加了这些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瞭望》、《每日新闻》等国内外报刊报道了这些学术研讨会。这些关于汉中历史文化的研讨会,促进了汉中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汉中的经济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