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原无家兔饲养,农村猎户冬闲狩猎野兔,食其肉,皮制耳套等。后来西方传教士曾零星带进家兔。
民国21年(1932)11月,陕西省颁发的《促进家庭畜牧、副业实施细则》中曾提倡农户饲养家兔。
新中国成立后,研制防治畜疫的疫苗用兔试验,科研单位、制药厂家引进兔推广饲养。60年代初,准许私养家兔,一度出现养兔热,一只青紫蓝种兔价值二三百元,1961年全市养兔54000只。后因销路不畅而大减。
1978~1979年,市外贸局从浙江引进长毛兔8594只,投放千阳、陇县等地办集体兔场71个。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市有养兔重点户、专业户391户,存栏兔达77576只。以后,外贸系统和陕西省聚粮农场(地址扶风县),又引进肉用日本大耳白、美国优黑、青紫蓝、安哥拉獭兔和长毛种兔2000多只,扶持农户养兔,家兔养殖发展迅速,1987年全市存栏167000只,创历史最高纪录。到1990年,因销路不畅,价格偏低而大幅度下降,全市存栏仅615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