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自古为通往西北、西南的要冲。民国26年(1937),陇海铁路通达宝鸡,开始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宝鸡至成都、宝鸡至中卫铁路相继建成,从而使宝鸡的铁路交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第一节 线路
一、陇海铁路西(安)宝(鸡)段
西宝段从西安渡渭河,经咸阳、兴平、武功、虢镇到达宝鸡,全长173公里。
(一)设计施工 民国24年(1935)6月1日,国民政府铁道部设陇海铁路西段工程局,委任原潼西段工程局洪观涛为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西安至宝鸡段修建工程。是年开始修西安至咸阳段,次年起修咸阳至宝鸡段。24年2月5日~12月15日,完成测量工作,5月至次年6月征购土地。共征收土地7.44万公亩(其中收用官地1394公亩),购地费28.42万元,平均每公里购地434亩,每公里购地费1657.70元。沿线最宽处150米,最窄处15米;车站用地最宽320米,最窄100米。设计技术标准为:轨距1.435米,最大坡度5‰(西安至咸阳4‰),曲线最小半径500米,路堤顶宽5.5米,路堑底宽7.9米,路边坡度3∶2,路堑边坡度1:1;钢轨长12米(43公斤/米),枕木,正线17根12米钢轨一节;道床石渣1.38立方米/米(第一层0.8立方米,第二层0.58立方米);桥梁设计荷载,古柏氏E50;车站股道有效长度350米。工程设计总预算为1581万余元。
全段土方工程7个月完成,铺设轨道1年完成,于民国24年(1935)11月8日开工,民国25年(1936)12月7日竣工。路段共有大小桥涵217座,其中涵洞、水管204座,小型桥8座,大型桥5座,车站15个。全部工程费用预算1350.12万元。实际工程造价1048.62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14万元。
(二)线路改造 民国37年(1948)和38年(1949)5月,由于战争原因,西宝线的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渭河、沣河5座大桥曾遭破坏,虽经抢修仅能维持临时通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1951年对上述各桥进行修复,后又多次整修,至1958年成为永久性大桥,行车安全得以保证。更换旧轨工程于1984年3月结束,将原48公斤/米的旧轨更换为50公斤/米的新轨,并将茂陵站至卧龙寺站262.42公里的复线更换为无缝线路。
(三)复线建设 分两次施工。第一次自茂陵车站西端至斗鸡台车站东端,全长132.69公里,总概算2298.6万元,1958年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完成设计,同年7月先由铁道部第六工程局施工,9月转交西安铁路局施工,到1959年第二季度,全部复线的路基、桥涵和部分客货运设备基本完成,1961年7月停工。第二次于1969年9月,由西安铁路局设计施工,次年6月20日交付使用。线路较原方案延长,东自咸阳站,西至斗鸡台站,全长144.02公里。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7.8万立方,大桥1座延长384.70米,中桥1座延长86.20米,小桥34座,涵管122座,正线铺轨144.02单线公里,站线铺轨15.90公里,通信、信号、电力各14站,建房1.45万平方米。工程投资3373.5万元,西安铁路局更新改造款源投资52.5万元,连同停工前的投资848万元,总计4274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9.7万元。
(四)电气化建设 电气化建设,是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铁路技术改造项目,东起郑州西止宝鸡。由郑州铁路局西安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按照“分期建设,分段受益”原则,分为3个施工段:郑州至三门峡西站为第一施工段;三门峡西站至西安东站为第二施工段;西安东站至宝鸡东站为第三施工段。西宝段1987年4月开工,1988年12月28日完成,历时1年9个月,实现全部客货车的电力机车牵引。
孟塬至宝鸡段电气化完成工程量为:移动土方280万立方米,圬土工程3.75万立方米,新铺轨道112公里,铺道岔342组,新建大中桥13座,修建房屋12.5万平方米,敷设干线电缆300公里,新建改建电气集中36站,联锁道岔1023组,新建自动闭塞294.3正线公里,新设牵引变电所8处,分区亭8处,开闭所1处,新建西安供电段和新丰镇蒸汽电力机车运用段,改建西安机务段,新建改建机务折返段4处。全部工程费用:铁道部批准总投资6.946亿元,其中技术改造1.548亿元,电气化5.398亿元。全部由日本提供的第二批日元贷款支付。设备以国际招标方式采购。完工后计算,平均每公里造价132万元,节约投资2000多万元。
二、陇海铁路宝(鸡)天(水)段
宝天段,由宝鸡沿渭河北岸西进,经林家村、固川、拓石、葡萄园、元龙、社棠到天水北道埠,全长154公里,宝鸡市辖85.9公里。
(一)测设施工 民国11年(1922),陇海路管局测设,宝天工程局(原为工程处)施工。28年(1939)5月开工,34年(1945)12月通车。全段购地10.17万公亩,完成土方1622万立方米,石方610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里土石方14.5万立方米。挖方中石方最多,深处35米,路堤最高处39米。正线铺轨154.8公里,站线铺轨20公里,合计174.8公里。开凿隧道126座,总长21.510公里。大小桥涵707座,其中大桥25座,总长1196米。设车站17个。挂调度线、长途线、联络线共3条。主要技术标准:轨距1.435米,最大坡度10‰,曲线最小半径230米,路堤顶宽5米,路堤边坡度1∶1.5米,路堑顶宽土质5米,石质4.6米~5米。工程费用4871.66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31.6万元。
(二)线路改建 原建工程简陋,塌方断道屡有发生。1949年塌方64万立方,成为“宝天盲肠”。是年,郑州铁路局组织测量队勘测,并根据苏联专家巴格列夫将军建议,于1950~1980年,曾5次改造宝天段线路。工程总投资18204.83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4061.57万元,大修费3787.66万元,防洪抢修费353.60万元,超过修建造价。其原因,宝天段地质情况复杂,加之缺乏长期根治总体规划,零敲碎打,修修补补,治了塌,塌了治,使全段84个河岸防护工点新建、重建、整修、加固255次,平均每个工点整治3次,个别工点达9次。
(三)电气化建设 1975年,铁道部决定线路改造由第一设计院设计,电气化部分由西安铁路局设计,国家总投资11487万元。
全部工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线路技术改造于1978年5月施工,1979年9月底完工。完成工程量为:路基土石方135万立方米,桨砌及混凝土、圬土48167立方米;新建隧道及明洞8座,延长4458米,改建隧道128座,延长17198米;新建大桥1座、中桥2座、小桥8座,改建大、中桥各1座,小桥76座;新铺线路30.265公里,新铺改铺道岔130组;建房46338平方米;新建旅客及货物站台4664米。改建后正线长度由154公里缩短为146.7公里。第二步,电气化施工于1979年10月开工,1980年9月完成,12月5日正式通车。工程量为:建成19个站总计178组联锁道岔的6502型电气集中;架设接触网立杆3140根,导线242条公里(包括天水车站);建成牵引变电所4座,开闭所和分区亭各1座。工程造价11227.1万元,比概算节约259.9万元,平均每公里71.06万元。
(四)重大塌方工程 1981年7~8月间,宝天段突遭暴雨和特大洪水袭击,多处塌方断道,使19个区间中断14个,断道74处,全线中断行车1022时零8分,折合42.6天。灾害发生后,陕甘两省政府大力支持,铁道部在宝鸡上马营成立宝天宝成铁路抢修总指挥部,领导抢险修复工作。宝天段于是年9月17日恢复临时通车后,又进行复旧改造工程。由西安铁路局勘测设计所和大修设计室勘测设计,西安铁路局第四工程段、线路大修队、拓石工务段、陕西省民工和铁路系统待业青年组成施工队,动用国家预备费。1982年,工程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至1985年,累计投资6452万元。
三、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内修建的,全长668.2公里。1952年7月1日和1954年1月分别在成都和宝鸡破土动工,1956年7月12日接轨,10月开办全线货运,1958年元旦正式通车营运。其终点是成渝铁路的起点,为沟通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电气化工程分段完成,宝凤段91公里于1958年6月动工,1961年8月15日建成通车;1972年10月建成凤州至略阳段,1973年12月建成略阳至广元段,1975年6月宝成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
(一)选线 川陕两省道路险阻,自古就有“千古魂销蜀道难”之叹。清末及民国初,都曾拟议修筑铁路。民国2年(1913),倡议从山西大同至四川成都修筑同成铁路,但经数次踏勘,均因工程浩大,未能实现。25~28年(1936~1939),国民政府陇海铁路西段工程局和陇海区铁路管理局,相继组织勘测队,为探寻通过秦岭的适当路线,曾航测过5条线,也认为工程艰巨,修筑困难,待陇海铁路修至天水后,再从天水修至成都。29年(1940),天成铁路工程局成卷立,以15‰的限制坡度,6度的最锐曲线,对天成铁路进行了定测,并拟订出施工计划。线路由成都起,经绵阳、广元、略阳到徽县之中坝,沿永宁河上行至娘娘坝过秦岭之主脉到天水,长755公里。34~37年(1945~1948),宝天铁路工程局和天水铁路工程局,为如何改善秦岭山脉一段线路又相继研究,提出3个方案,但仍是纸上谈兵。
新中国成立后,铁道部组成两个测量总队,以略阳为界,于1950年5月分南北两段对天成线全面勘测,1952年又接受苏联地质专家改线的建议,对宝鸡至略阳间进行了勘测和经济调查,然后对宝(鸡)略(阳)和天(水)略(阳)段进行比较。两段长度相等,天略段工程费用稍省,但四川与宝鸡以东的往来货物约占全部运量的三分之二,如从天水起运,则多走宝天段153公里,加之宝天段地质不良,时常塌方断道,通过能力必将受到限制,遂决定采用宝略段,改天成线为宝成线。跨越秦岭一段曾有20‰蒸汽双机牵引坡度方案,后改用30‰电气双机牵引坡度方案。
1952年7月1日,在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的同时,宝成铁路在成都破土动工向北修筑,1954年宝鸡、略阳相继开工,止1956年7月12日,提前13个月在黄沙河接轨,1958年元旦正式营运。
(二)勘测设计 宝成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于1950年5月至1953年12月完成。预算投资为8.3亿元。参与勘测设计的有铁道部天成铁路6个勘测设计总队,天成铁路南段选线研究委员会,铁道部第一、二、十七勘测设计总队,宝成线4个勘测设计队,共14个勘测设计单位。1950年,以略阳为界,南北分段勘测。宝略段选线的关键在于如何征服秦岭天险。勘测人员通过图上研究与实地踏勘,并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选定以东峪口与东河桥之间的垭口为越岭地点。线路由宝鸡车站向西,跨越渭河,沿清姜河谷盘绕于秦岭崇山峻岭之中,以三个马蹄形和一个横“∞”字形迂回上升,线路重叠三层,随后穿过一座长2363.6米的隧道,越秦岭垭口而进入嘉陵江流域南下,克服了25公里直线距离内升高817米的障碍。宝鸡至秦岭间平均坡度为35‰,勘测时曾采用20‰双机坡度进行展线,提出60.6公里方案,经铁道部研究,为了减少工作量,缩短工期,决定宝秦间采用电力机车牵引的30‰双机坡。这样,缩短线路18公里,相应减少隧道总长近13公里,减少高线桥1200米。秦岭至凤州间为配合邻区段的机车交路,也采用电力机车牵引,从而使宝鸡至凤州段成为我国最早的电气化区段。
(三)施工 宝成线建设,采用“铁路基建工程发包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基建与施工的承发包关系,按重点开工,分期投资,先南后北,逐段建成。铁道部第二基本建设分局主管黄沙河至成都段519.22公里,第六基本建设分局主管宝鸡至黄沙河段148.98公里。各辖段办理工程投资、技术监察及交付运营管理等事宜。
宝鸡广元间工程十分艰巨。路基工程除在凤州、站儿巷、略阳使用机械完成土石方近200万立方米外,还有罕见的大爆破和大隧道的开凿。观音山车站要从陡峭的半山腰开挖而成,它需在600多米范围内削平4个山头,填平4处深沟,土石方达47.6万多立方米,路堑挖深最大达38米,坡顶最高100米,最大挖方断面1800平方米。这样的工作量,若用1000人按正常施工办法,至少需一年才能完成,而工期只允许8个月。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采用大爆破的办法,在4个山头上挖了49个药室填充炸药142.08吨,于1955年8月10日一次爆破成功,炸掉山石20余万立方米,同时使一、二号山间的石方定向抛掷1.47万立方米,作为附近的填方。缩短工期6个月,节省人力8.2万工日,节约投资7.88万元,开创了我国铁路修建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爆破。青石崖车站原为悬崖峭壁,在这里开辟站场要炸掉3个山头,填平1个山沟。500余米范围内要填挖20余万立方米,挖方边坡最高处达122米,填方最深处40米。爆破前挖药室36个,最大的83立方米,装填炸药334吨。1955年9月27日,一次大爆破扬弃石方8.1万立方米,松动石方18万立方米,缩短工期4个月,节约投资67.5万元。全线最长的一座隧道——秦岭隧道,穿过山峰,是宝成铁路的最高点,全长2363.6米。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便利运营后通风,在隧道上方中部开凿一个直径4.5米、深136米的竖井。隧道穿过地质复杂的地带,曾遇到绿泥片岩和地下水,前后发生过194次坍塌,施工人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用23个月建成,工期提前两个半月。
宝成全线总计完成路基土石方6563.47万立方米,御土墙657座,砌石及混凝土圬工41.9万立方米;隧道304座,总延长8.44万米(平均每公里隧道126.4米,宝凤段杨家湾至秦岭站间隧道密集成群,每公里长达567米);大、中、小桥997座,总延长2.67万米(平均每公里40.1米);涵渠1002座,总延长1.73万米(平均每公里25.9米);线路上部建筑正线铺轨668.20公里,站线铺轨129.24公里;通信线路668.61公里;信号56站;给水18站;生产办公房938幢7.22万平方米,住宅及文化生活建筑609幢9.28万平方米。共设75个中间站及会让站,15个区段站,两个枢纽站。工程总投资7.78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16.43万元。宝鸡至上西坝段山岳地区造价较高,绵阳至成都段平原地区造价较低。
(四)电气化建设 宝鸡至凤州段,跨越秦岭,高差大,山势险峻,桥隧相连。宝成线通车后,电气化建设首先从宝凤段开始,于1957年9月设计,1958年5月开工,1961年8月15日通车,全长91公里。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总体设计,并负责牵引供电的设计项目,第一设计院负责宝鸡枢纽电气化改造工程设计,电务设计所负责通讯信号技术改造设计,西安电力设计院负责任家湾牵引变电所设计,西安铁路局负责生活用房设计。工程总预算3479.13万元。工程技术标准:允许最大车速70公里/小时,30‰的坡道上允许最大速度为46公里/小时,牵引定数为1500吨,宝鸡秦岭间电力机车双机牵引,秦岭凤州间电力机车单机牵引,宝凤段最大通过能力为36.9对。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承包施工。1960年接触网基本建成,是年5月14日试送电,19日电力机车开始试运行3个月。1961年8月15日,宝凤段电气化正式卷通车。工程投资3231.31万元,较预算节约274.82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项目有,接触网141.3公里,信号机158架,轨道绝缘590组,小站继电半自动8处,电器集中2站,电力机车段、供电段各1个,建房2.56万平方米,安装设备350吨,铺设站岔线12公里(包括宝鸡枢纽扩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