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的众多河流名称古今大致相同,但水系组成与河道形态发生很大变化。从水系组成看,古代灞、浐、滈潏都曾直接入渭,属渭河一级支流,现在浐、潏分别注入灞、沣,成为渭河二级支流。从河道平面形态看,西安市区周围诸河均属河流下游段,横向摆动幅度大,加上历史上多次人工引流改道,河床位置已非复往昔。
【渭河历史变迁】 渭河在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形成,早期河道大致流经今户县甘亭镇、西安南郊,沿少陵原、白鹿原东去。伴随历史上的地质运动,河床不断北移,先在今户县城一带向北移动,经今西安城区、东站、米家崖、香湖湾向东北方流去,后北移改道到今斗门镇、北丰镐、龙首原以北一线,再经几度北移,自距今2000年前进入现代河床发育阶段。近2000年来,渭河依然没有停止北蚀移动。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在渭河上架设的横桥位置在今渭河以南五公里的六村堡相家巷一带。据此推算,近2000年间渭河平均每年向北移动2米左右。尤其近百年间移动幅度剧烈。1895年洪水泛滥后,渭河主河道大幅度向北偏移,灞河入渭口向北延伸竟达425米。从卫星图像判读发现的若干古河道遗迹,证实了渭河演变的历史过程。汉唐时期的渭河,大体从今草滩镇以北通过,汉代以前的渭河,从汉长安城北(今未央区)穿越。有四条明显的古河道遗迹,其中一条从今涝河入渭口南,由西南向北东方向延伸。另一条大体在今沣河入渭口南,同样由西南向北东方向延伸。可以看出,渭河向北偏移的运动并未终止。
渭河的北蚀侵移,首先与新构造运动有关,即受骊山隆起与秦岭北坡抬升的顶托;其次由于渭河南岸诸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堆积在入渭的河口地区,改变了局部地形;此外,渭河南北两岸组成物质不同,北岸质地较细,抗冲力小于南岸,也是渭河易于向北蚀移的原因。
【渭河支流历史变迁】 境内渭河南岸诸多支流的历史变迁,主要受骊山隆起、秦岭山脉抬升的新构造运动控制,并与渭河多次河道北移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这些河流进入渭河平原后的游荡性改道。
灞河和浐河都位于西安东侧,原先并不交汇。古时灞河绕经铜人原东流,浐河则直接北流注入渭河。随着渭河北移,在骊山断块顶托下,灞河由东向西偏移,浐河虽也作同样偏移,但受骊山隆起的影响比灞河小。灞河西移速度大于浐河,终于赶上浐河并袭夺了浐河河道,使浐河成为灞河的一级支流。灞、浐河汇流后,主河道比较稳定,只是入渭口随着渭河北移逐渐向北推移。
沣河下游地势平坦,河床改道频繁,一度曾沿渭河故道东流入渭,后又改向北流入渭,并出现多股叉流,入渭河口随渭河北移向前延伸,其河道变迁主要在下游河段。至于中游以上,河流穿过洪积平原,坡降急剧,冲刷切割强烈,河道一直比较固定。潏河上游韦曲以南夹在少陵原、神禾原之间,横向摆动不大,韦曲以北变迁显著。秦汉以前,潏河流出樊川后,大致沿今<IMG src="http://www.sanqinyou.comt00299_00AA.jpg" OLDSRC=http://www.sanqinyou.comt00299_00AA.jpg>河河道注入渭河,与沣河本无联系,秦汉以后绕神禾原北侧开挖人工河道,才使潏河改道成为沣河支流。
古代滈河与今滈河名同实异。今滈河指起源秦岭山地耍钱场经石砭峪至香积寺汇入潏河的支流河段。古代滈河指上承昆明池水,向北注入渭河的河流。因昆明池自唐代即已涸湮,今仅存河床遗迹。
涝河的变迁主要在涝店以下河段。古代涝河与沣河汇合东流。西汉以前,沣河改道形成叉流西注入渭时,涝河也曾改向西流注入渭河。随着渭河北移,涝河现又沿渭河故道由西南流向北东。
渭河北岸支流泾河现于高陵县泾渭堡以下注入渭河。但泾渭堡以东有明显槽形洼地,从地形分析,应属泾河历史上的遗弃河道,说明历史上泾河入渭口呈由东向西偏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