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的气候特征主要有四:
一是受地形主导因素影响,气候较周围地区温和湿润。西安属于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一区域的气候由沿海至内陆因海洋调节作用渐次减弱而呈大陆性逐渐加强趋势。西安虽东距太平洋1000余公里,但由于关中盆地的地形特殊,日温差较小,降水量大于华北多数地区。
二是冷热干湿四季分明,降水与热量匹配同季。西安市冬季处于蒙古高压南部和东亚大槽后部,气温低,天气干燥晴朗。入夏之后,南亚低压与西太平洋高压之间形成向西北倾斜的气压梯度,西安市位于冷暖空气交绥处,使东南季风携带的大量水汽形成降雨。盛夏时节西安处于西太平洋高压中部,青藏高原大陆暖高压到达时,气流下沉,极易形成闷热酷旱天气。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与农作物的需求规律在宏观上基本匹配协调。
三是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南部秦岭山地冷凉湿润,北部渭河平原温暖干燥。秦岭山地受太阳辐射量少,地势高,气温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受秦岭阻滞多在陕南降雨,气流抬升越过秦岭后沿北坡降水减少,温度升高,到达渭河平原时形成高温低湿的“焚风”,夏季焚风效应尤为明显,加之渭河平原地形下凹,热量易聚难散,这种地形下凹产生的盆地效应也是造成北部渭河平原夏季高温的原因。
四是气候年际变化波动较大。冷暖年间,年平均气温相差1.1℃~1.8℃,变异系数3.5%~6.6%;≥10℃积温相差446.1℃~676.9℃,变异系数3.1%~4.5%;降水量年际相差495.3~648.1毫米,差值与年平均降水量几乎相等。
[季节物候]
以平均气温<10℃为冬,>22℃为夏,10~22℃为春、秋来划分四季,西安市区与所辖各县渭河平原的四季分配如表1—10。 表1—10 西安市各地四季分配表
依据温度划分四季,缺点在于看不出温度积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而根据物候学原理划分四季,数据来自生物活动,更能直接指导农事活动。据西安植物园的物候观察记录,对四季的划分与物候现象如下:
【春季】 西安市区春季约72天,一般2月20日开始,5月2日结束,分初春、仲春、季春三个阶段:
·初春· 2月20日~3月10日。入春的物候标志为垂柳发芽,日平均气温3℃左右。此时地面解冻,野草发青,蜜蜂出飞,山桃、毛白杨、紫丁香、榆叶梅花芽陆续开放,迎春花、榆树、梅花、毛白杨依次发芽始花。入春时节气温升降不稳定,到初春终了时,日平均气温达7℃左右。
·仲春· 3月10日~4月9日。进入仲春的物候标志是山桃始花,日平均气温7~10℃。加拿大杨、垂柳、玉兰、杏树、樱花、紫丁香、五角枫、核桃次第始花,垂柳、牡丹、紫丁香、山桃、紫荆、柿树、栾树、加拿大杨、白蜡、五角枫、槐树依次展叶。
·季春· 4月10日~5月2日。进入季春的物候标志是五角枫盛花,日平均气温12~17℃。终霜,雷始鸣,见闪电,杜鹃北飞,气温稳定上升,先开花植物的花已凋谢,先展叶植物牡丹、紫藤、构树、刺槐次第始花。绿树成荫,柳絮飞扬是暮春的标志。
【夏季】 西安市区夏季约133天,自5月3日进入,9月12日结束,分初夏、仲夏、季夏三个阶段。
·初夏· 5月3日~6月14日。入夏的物候标志为刺槐盛花,日平均气温18~25℃。此时芍药、苦楝、柿树、石榴、臭椿、枣树、薰衣草次第开花,杜鹃昼夜啼鸣,蚊蝇出现,冬麦成熟。
·仲夏· 6月15日~8月16日。进入仲夏的物候标志为合欢树始花。这一阶段日平均气温达25℃以上,是西安最热的时令。此时易发生阵性大风、雷暴雨或伏旱;蝉和蟋蟀开始鸣叫;合欢、女贞、梧桐、木槿次第始花,各种植物生长茂盛。
·季夏· 8月17日~9月12日。进入季夏的物候标志为盐肤木始花,日平均气温从26℃渐降至20℃。此时酷暑渐消,日夜温差增大,树木生长渐缓,果实种子陆续成熟,黄山栾树、木樨先后开花。
【秋季】 西安市区秋季约53天,自9月13日进入,11月14日结束,分初秋、仲秋两个阶段:
·初秋· 9月13日~10月11日。进入初秋的物候标志是核桃成熟。日平均气温由20℃渐降至14℃。此时雷声终止,夜已生凉,蚊消匿,蝉终鸣,梧桐、合欢、侧柏、泡桐种子成熟,苦楝、白蜡、枣树、榆树、五角枫树叶开始变色。
·仲秋· 10月12日~11月14日。仲秋到来的物候标志为野菊始花。日平均气温由14℃渐降至10℃,此时盐肤木、枣树、栾树、牡丹、柿树、榆树、紫藤、五角枫树叶完全变色,女贞种子成熟,出现早霜,后期栾树、苦楝、核桃、柿树、紫藤落叶,野草开始枯黄。
【冬季】 西安市区冬季约107天,自11月15日进入,至翌年2月19日终止,分初冬、隆冬两个阶段:
·初冬· 11月15日~11月25日。进入初冬的物候标志为柿树叶落尽。日平均气温由10℃渐降至5℃。此时百虫蛰伏,石榴、毛白杨、紫荆、樱花、牡丹、梧桐、合欢、玉兰、丁香、榆树、刺槐、桑树、紫藤、山桃枯叶相继落尽。
·隆冬· 11月26日~2月19日。进入隆冬的物候标志是垂柳树叶落尽,日平均气温从4℃降至零下,地面结冰,出现降雪,土壤冻结。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