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被演变
春秋时期,黄土高原森林茂密,灌木丛生,水草旺盛。铜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鼓励耕战,大量开垦土地,天然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秦汉以来,为了防御少数民族的进犯,铜川的金锁关隘成为军事要地,屯兵众多,砍伐严重。东汉末年及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天然植被继续遭到破坏。唐宋之时,农业再次兴起,栽培植被逐步代替了天然植被。金元以来,游牧民族治国,重牧轻农,征战频繁,大量土地弃耕,植被遭受破坏。明清时期,农业仍然不够景气。
民国时期,随着铁路、公路的修通,煤炭生产的开发,加之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等,致使县城附近、川道沿线及矿区周围的树木,“为同官煤矿及陇海铁路之斧斤所砍;在县城附近,又为军队所摧残”,“致蓊蔚丛林,砍成秃阜”(见民国《同官县志·农业志》)。与此同时,外地难民亦大量流入铜川,进山垦种,滥砍滥伐。新中国成立前夕,铜川低山丘陵地区的森林已不复存在,深山森林也遭到严重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群众连年封山育林,大力开展种草种树活动,使天然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截至1986年,全市有天然林130万亩,营造水保林81万亩,种草8.6万亩,林草覆盖率达34.2%。
1983年,西北大学地理系师生在铜川开展植被普查和在耀县进行重点考察时,采集了大量的野生植物标本。根据当时登记的资料统计,铜川有维管束植物618种、5个亚种、38个变种,分属106科、384属。其中蕨类植物9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5科、368属、599种和5个亚种、38个变种。上述植物种类分别占全国植物种类的2.4%、全省的18.7%。植物种类之多,在黄土高原名居前列。同邻近地区相比,铜川的植物种类也毫不逊色。铜川的种子植物有645种,仅比山西中条山少28种,比五台山多272种,比子午岭中段多302种。铜川堪称“物种的天然资源库”。
按植物优势科序排列,铜川10属以上的科序为:禾本科37属、57种;菊科35属、70种;豆科18属、47种;蔷薇科18属、43种;唇形科16属、22种;百合科11属、23种;毛莨科11属、22种;十字花科11属、12种;玄参科10属、16种;伞形科10属、13种。上述10大科全为温带分布料,反映了铜川植物的温带性质。从区系分区来看,铜川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区,因而,华北区系成分最多。
据1987年林业资源调查,全市有林地86.07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木林地49.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5%,低于全省25.5%的平均水平。人均林地1.2亩,是全省2.4亩的一半。
全市共有草地面积152.06万亩,可利用面积136万亩,多呈大面积连片分布。有300亩以上的草场105块,计91.79万亩,可利用面积817745亩,等级比较高。其中,万亩以上草场29块,面积592964亩,可利用面积527308亩。牧草有67科、308种。其中,禾本科34种,豆科27种,菊科54种,莎草科8种,蔷薇科15种,草质优良。草场可分为农林隙地和山坡灌木草丛两类,可载畜19.98万个单位,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
第二节 植被类型
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铜川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有辽东栎林、槲栎林、麻栎林、槲树林、山杨林、白桦林、锐齿栎林、杂木林等。新中国成立后,营造了许多人工落叶阔叶林;其中以刺槐林为最多。
其主要群系有;
(一)辽东栎林 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1700米的低中山,如杏树坪、青草坪、长蛇岭、黑草沟、断头川、张阁老崖(海拔1595米)、凤凰山(1539米)、爷台山(1313米)、文王山(1521米)、春岭,云梦山(1537米)、庙山(1734米)、洞子沟等地,坡度15—30度,以阴坡居多。辽东栎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生长最好,是铜川稳定的顶极群落。
(二)槲栎林 分布于山岔、焦坪、石马台、上黑草沟、柳林、庙湾、春岭北、伍房川、玉门、武王山等地海拔1000—1600米的低、中山。阴坡阳坡均有。
(三)麻栎林 分布于柳林、肖家堡、哭泉、云梦等地,由于历年砍伐过度,目前只呈散片状分布,仅在柳林龙石沟有小片森林。
(四)山杨林 主要分布在柳林乡边家沟、瑶曲、山岔、宜君城关的阴坡、半阴坡。
(五)白桦林 柳林、焦坪、照金、瑶曲等地的阴坡、半阴坡均有小面积白桦林。
二、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有油松、侧柏、杜松三种,但以前两者为最多。
(一)油松林 主要分布在柳林、瑶曲、照金,高楼坬、山岔、焦坪和郊区的烧锅台等处海拔1000—1700米的山地阴坡和半阴坡。林相整齐。
(二)侧柏林 主要分布于香山、药王山、金锁乡、山岔乡。
(三)杜松林 主要分布于柳林、瑶曲、庙湾、香山一带海拔1100—1600米的阳坡和阴坡。
三、灌丛
(一)虎榛子群系 主要分布于子午岭山地及黄土高原沟坡的阴坡和半阴坡。总覆盖度为80—90%,分盖度为75—85%。
(二)二色胡枝子群系 分布于铜川西部和西北部,覆盖度为80%。
(三)连翘群系 分布广泛,以西部为最多。多与其他灌丛混生。单独构成群系的,极为少见。分盖度为40%。
(四)沙棘群系 主要分布于铜川西部和北部。覆盖度为60%,密集的为85%。仅宜君县就分布有22.3万亩。
(五)狼牙刺群系 铜川西部、中部较多。总覆盖度为60%。
(六)酸枣群系 铜川中部、东部较多。总覆盖度为6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