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志丹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志丹县粮食商业(2)

2013-1-2 10:34:4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三节 议购议销
    本县从1964年起开展粮油议购议销业务。对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安排好农村“三留”(社员口粮、种子、饲料)用粮后,仍有余粮的生产队,通过协商进行议购。同时开放集市贸易,进行粮油交易和余缺调剂。“文化大革命”期间,粮油议购议销被当作“资本主义经营”加以批判和限制。1964~1978年15年中,只有1964年一年议购粮食10吨。议销工作也时搞时停,1964~1978年15年中,有9年开展议销业务,共议销粮食175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油议购议销工作又得到恢复,但只限于粮食部门经营。1982年县粮食局设立议购议销股,专门负责议价经营工作。1983年1月国家商业部对粮油议购议销政策作了重大改革:(1)农民完成征购任务后,粮油允许多渠道经营。(2)各级粮食部门要积极开展议购议销业务,参与市场调节。(3)供销社、农村其它合作商业和农民个人也可以经营。(4)经营范围允许出县出省,允许贩运。本县设立粮油议购议销公司,城乡均有粮油集市贸易。
    1993年2月根据陕西省政府决定,从4月1日起粮油购销价格彻底放开,实行总量平衡、宏观调控、保证供应。在销售上实行保量不保价,随行就市;在收购上实行向群众公布指导价。粮食购销价格放开后,为了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对国家定购粮、专储粮实行最低保护价。
第四节 粮油票证
    本县从1936年开始使用粮油票证,至1995年底,在县境内先后流通的粮油票证共有三类:
    粮、油、料票 1936年秋开始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米票”。1937~1951年使用的有“陕甘宁边区客饭票”,“陕甘宁边区旅途粮票”、“料票”,“陕甘宁边区军用粮票”、“料票”和“复员军人生产补助粮票”。1955年开始使用“全国通用粮票”、“陕西省油票”。1963年开始使用“陕西省通用粮票”。1965年开始使用“侨汇粮票”。1966年开始使用“军用供给粮票”、“军用价购粮票”。1979年开始使用“陕西省地方料票”和“志丹县副食票”。1989年使用的有“全国通用粮票”,“侨汇粮票、油票”,“陕西省通用粮票”,“陕西省油票”,其余均不使用。1992年8月起,各种粮票均不使用。
    粮油供应证 1953年开始使用“粮油供应证”。1955年8月改用“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集体单位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粮食供应证”、“畜牧业饲料供应证”、“副业工粮食供应证”、“合同制工临时粮食供应证”、“储备粮证”。1985年除“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集体单位粮食供应证”和“合同制工临时粮食供应证”继续使用外,其余均不使用。1992年8月起,各种粮油供应证均不使用。
    粮油供应转移证 有“农村粮食供应转移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两种。从1955年开始使用,至1995年未变。
第五节 粮食储运
    一、仓储
    粮仓 据清咸丰六年《保安县志》和《保安县乡土志》载:本县在清代就设有民仓、官仓、义仓、社仓,以纳粮积谷,防备荒歉之用。
    康熙五十年(1712),建预备仓、常平仓9间。雍正四年(1726),建仓6间,七年,又建15间。至雍正八年(1730),本县有社仓4座,30间。其中园林驿、三台山、武家沟3座各有6间,金汤城有12间。
    光绪二十七年(1901),县城东仓存粮594石8斗2升,东乡仓存粮375石6斗1升,南乡仓存粮318石3斗7升,西上乡金汤仓存粮421石5斗5升,西下乡旦八里仓存粮624石7斗6升,全县各仓共存粮2335石1斗1升。
    民国9年(1920),在金鼎山建义仓3间。
    1934~1936年,粮食收储暂存民间。1937年后,全县各区就地利用崖洞、祠庙和民房等设立临时粮仓。1941年粮仓由分散逐渐集中,到1943年7月本县有桥沟、顺宁、槐树渠、金鼎山、石坬庄、石峁、郝岔7个仓库,其中郝岔仓库为陕甘宁边区粮食局直属仓库。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边区政府指示实行坚壁空舍政策,将所有仓库粮食疏散埋藏。1949年8月根据边区政府的指示,开始恢复和建立仓库。
    建国后,本着按照行政区划,合理布局,重点建在产粮区和方便调粮的原则,陆续扩建、改建和新建了一批仓库。1969年,在沙道子依山而建大型石洞储备库6孔,每孔容量约100万公斤。70年代中期,全县推广兴建黑龙江省明水县创建的草泥结构的土圆仓,共建土圆仓36个,容量265.5万公斤。但因操作不便,使用年代短,已全部废弃。
    至1995年底,全县共有粮库、站、店12处,仓窑203孔(间),建筑面积85383平方米,总仓容1962万公斤。其中以石、砖窑为主的仓窑193孔,容量占总仓容的97.5%。此类粮仓具有建筑用费小,使用方便、年久,防潮隔热条件好之优点。
    地坪 建国初,仓窑地坪多为土地坪上铺垫干草和石板地坪(石板铺地、白灰嵌缝)。60年代改用水泥、沥清地坪。70年代以来,普遍推广“二油一毡”水泥嵌缝砖地坪。
    晒场 60年代以前,大多为土晒场。70年代中期以来,在金鼎、旦八、义正粮站和储备库建造水泥晒场5000多平方米。
    粮仓机械 主要有四种。(1)衡器,建国初期,使用杆秤,50年代后期,逐渐改用磅秤。(2)保管机械,有单、多管测温器、插样器。(3)销售机械,有抽油器、付油器。(4)装卸输送机械,70年代后期购进了胶带式输送机,风力输送机。
    二、保管
    陕甘宁边区时期,按照“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逐步创立了以土法验方为基本的保粮方法。建国后,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以清洁卫生为基本,以物理机械为主要,以化学药剂为辅助,进行综合防治。同时开展“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活动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粮油保管制度、措施逐步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改进。
    检验方法 主要采用感官、物理、化学和仪器四种方法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粮油品质、卫生、营养成分和种子储藏过程中质量的变化等。建国初,粮油等级无确切标准,用眼观手摸判断,凭感官鉴定品质。60年代使用简单的油蒸式水分测定仪,操作不便,误差较大。70年代改用隧道式水分测定仪。由于条件限制和技术薄弱,目前只能检验水分和杂质。
    保管方法 粮食保管主要做好“四防”工作:(1)防霉。一是在窑顶设通气洞,流通空气;二是在窑底先铺白灰后铺石板隔潮;三是在地坪铺干草垫子;四是在麦窑铺麦麸,米窑铺米糠,荞麦窑铺荞麦皮;五是窑地铺木板;六是用三分之一的干牛粪和泥粉窑壁隔潮。(2)防虫。本县粮仓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绿豆象、豌豆象、大谷盗、赤拟谷盗、锯谷盗、黑粉虫、黑菌虫、黑皮蠢、日本珠甲、麦蛾、印度谷蛾和尘虱等13种。防治方法一是不收湿粮和糠多的粮食;二是仓窑要阴凉干燥,清洁卫生,清除虫卵;三是存粮前用臭硫磺熏仓;四是用椿树叶、槐树叶、臭蒲叶、老麻叶等盖粮面;五是过风、过筛,日光曝晒;六是用化学药剂治虫。50年代始用“六六六”防虫,60年代改用氯化苦、溴甲烷熏蒸,敌敌畏、敌百虫诱杀。70年代普遍使用磷化铝、磷化锌熏蒸,近年来又推广“三低”(低温、低氧、低药)科学保粮新技术。(3)防鼠。一是养猫捕鼠;二是制作捕鼠工具——“铁猫”捕杀;三是用白灰、干草堵塞鼠洞;四是用磷化锌毒杀。(4)防雀。主要是用柳条或绳子编成网格,钉封窗户。
    规章制度 主要有五种:(1)清洁卫生制度。要求仓内外清洁整齐,仓内六面光(窑顶、地坪、四周墙壁),仓外不留杂草、垃圾、污水。(2)收存制度。实行“四分开”,即公粮与私粮分开,新粮与陈粮分开,干粮与湿粮分开,种子粮与商品粮分开。(3)检查制度。三天一小查,五天一中查,十天一大查,风雨天气随时查,不安全粮食天天查;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票据回笼制度。粮油商品出入库要准确检斤,凭证收付,分仓登记,日清月结;销货票、司磅、开票、收款时一律加盖私章;票据封存时,保管、会计和保管员分别盖章。(5)损溢报批制度。损耗和溢余以货位或批次为单位,逐个报批,不得互相冲抵。
    “四无”粮仓 本县从1955年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以来,“四无”粮仓逐年增多,“四无”质量标准逐年提高。1976年延安地区粮食局组织粮情普查鉴定,全县10个库站全部达到“四无”标准,并且连续巩固到1985年。
    二、调 运
    机构、工具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粮食调运由边区粮食驮畜运输队承担。1941年以后,公粮征收任务加大,边区政府动员大量民畜运输。本县的救国公粮由各级政府组织民力运送到郝岔边区直属粮仓。1947年国民党军进犯本县,加之春旱、秋涝和霜冻等严重自然灾害,边区政府发放给本县救灾粮500石,基本上由民力义务运输。
    建国初期,粮油调运主要靠延安专署粮食局马车队和民畜运输。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县内粮油调运主要由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的畜力运输队承担。60年代中期,改由运输部门用汽车运输。1976年县粮食局购买解放牌汽车1辆,1985年有汽车、工具车3辆。但大宗粮食调运依然靠运输公司车辆和社会车辆承担。
    调拨政策 粮油调运始终贯彻“先中央、后地方、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和“好粮外调”的原则,实行全国一盘棋,按照上级下达的调拨计划进行调运。具体工作中,坚决执行“统一征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的规定,减少中转环节,节约运力运费。70年代后期,粮油调运工作中又提出“五不调”制度:即无计划不调,粮质不好不调,数量不足不调,装具破烂、缝口不合格不调,车辆未打扫干净不调。
    调运数量 本县基本属粮油调出县。1953~1989年37年中,有30年为净调出县,净调出粮食33981吨,主要品种是小米、荞麦、荞麦粉、豆类。调出粮食最多的是1985年,为4665吨。调出地,区内主要是延安、子长,区外有铜川、榆林、西安和渭南。有7年为净调入县,净调入粮食13073吨。调入品种主要有小麦、小麦粉、高粱、玉米、大米等。调入粮食最多的是1987年,为7107吨。调入地,区内主要是洛川、富县、延长,区外主要是西安和渭南。70年代初还从东北调入大批高粱。近年来从银川调入为数不少的大米,调剂和改善居民生活。
    1958~1989年32年,共调出油料10434吨,平均每年326.06吨,调出品种主要是黄芥。调出油料最多的是1983年为9061吨,最少的是1989年为4.4吨。32年中有3年调入油品,共调入11.35吨,主要品种为菜籽油、大豆油。调入油品最多的是1961年为2.65吨,最少的是1963年为0.05吨。
    1990~1992年平价调入粮食3318吨,其中从区内调入1821吨,区外调入1497吨;调入大米601吨,小麦2717吨。共调出粮食2525吨,其中调往区内1297吨,调往区外1228吨;调出大豆73吨,玉米516吨,小麦700吨,杂粮1236吨。另外共调出食油882吨,全部调往区内。1993年起,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平价调运取消。1995年区外调入救灾小麦500吨,国家专项储备转入小麦750吨。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志丹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刘志丹烈士陵园
志丹九吾山 志丹县闯成山 志丹县马头山
志丹县小石山 志丹县太平山(太白山) 志丹县炮楼山
志丹县三台山 志丹县永宁山(石楼台山) 志丹县金鼎山
志丹县子午岭 志丹县战国秦长城遗址 志丹县秦直道遗址
志丹县旦八寨遗址 志丹县德靖寨遗址 志丹县金鼎山寨遗址
志丹县美食 更多
志丹美食:志丹手抓羊肉
志丹美食:志丹手抓 志丹美食:凉粉
志丹美食:荞面饸饹 志丹美食:酥排
志丹县特产 更多
志丹香谷米
志丹羊肉
志丹香谷米 志丹羊肉
志丹地椒 志丹荞麦
志丹糜子黄酒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志丹县概况:志丹县历史沿革
·志丹县概况:志丹县自然人文
·志丹县概况:志丹县经济社会
·志丹县概况:志丹县基础设施
·志丹县概况:志丹县城区建设
·志丹县概况:旦八镇简介
·志丹县概况:保安镇简介
·志丹县概况:金丁镇简介
·志丹县概况:顺宁镇简介
·志丹县概况:杏河镇简介
·志丹县概况:永宁镇简介
·志丹县概况:张渠乡简介
·志丹县概况:纸坊乡简介
·志丹县概况:双河乡简介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