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略阳教育,宋设儒学,明设社学,清乾隆年间创办嘉陵书院。民国期间新式教育又有发展,由地方有识之士热心提倡,办起了初级中学。到解放初,全县仅有1所初级中学和12所完全小学。经过40年的努力,1989年全县有小学423所,在校学生1.97万人;普通中学31所,在校学生9117人;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7所。全县教职员工1721人。1978年以来,考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逾千名。1988年经省、地验收为“基本无文盲县”。
(三)
略阳历史上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斗争。南北朝时,李乌奴率领千余农民起义,声势浩大,震慑了统治者。南宋爱国将领吴玠、吴璘在仙人关施行“驻队矢”的战法,击溃十万金兵,写下了著名的仙人关之战的历史。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军失败后,部将史斌率余部辗转略阳,并在略阳称帝,不久挥师东进,战死沙场。明代,白莲教数千人在略阳活动长达六年之久。清代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先后在略阳活动的有李兰起义,回民起义等。1912年2月,康炳熙、张谔等人在略阳领导举义,推翻了满清王朝在略阳的最后代理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连续三次进入略阳麻柳铺,建立“苏维埃”政权。民国二十五年(1936),红六师长征途经略阳,在置口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此后有37名游击队员参加了红军。1947年建立了中共略阳县党小组,到1949年12月9日略阳解放,地下党组织有49名党员,为略阳的解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数百名略阳儿女投入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谱写了新的英雄篇章。
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略阳有65名烈士为国捐躯。1940年,张海帆(略阳高台人)担任中共立煌县委委员,被叛徒出卖遭捕,就义时年仅25岁。党的秘密工作者何琨(略阳城关人),1948年在河南洛阳英勇牺牲。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
解放后,略阳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在艰难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9750万元,国民收入10334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3.26倍和2.9倍。工农业总产值9618万元,比1980年增长1.5倍。1989年财政收入1720万元,比1980年增长4.5倍。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略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乡镇企业都有很大发展。解放前由于土地私有制的束缚,生产技术低下,正常年景水稻亩产300余斤,小麦70斤左右,玉米110余斤。旱、涝、虫灾频繁,常常歉收。解放后,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全县2.38万农户分得土地。随后实行农业互助组,1957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业生产有了迅速发展。自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的20年间,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在徘徊中艰难前进。但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制止毁林开荒、耕作制度改革等方面,仍做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1979年后,“左”的倾向逐步得到纠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蚕桑、杜仲、食用菌为主的经济作物,并重视养殖业的发展。198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37万公斤,全县人均有粮407公斤,亩产由解放初的不到百斤提高到264斤。多种经营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产值达到296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48%。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总收入由1980年的不足百万元猛增到1989年的3950万元。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工业发展迅速。略阳冶金工业历史悠久,自清乾隆年间开办冶铜厂,到民国年间冶铁工业已初具规模。解放后建立利民铁厂和裕民铁业厂,年冶铁400余吨,1956年对工业、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有手工业合作社9个,1985年全县集体所有制工业(包括城镇街道工业和乡办工业)达到64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有更大的发展,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达到669万元。1979年以后,在整个工业系统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县、乡、村、家庭和联办工业一齐上,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开展经济横向联合,改造更新技术设备,开发资源,工业发展更是迅猛异常。1989年有县属工业企业75户,其中,全民所有制14户,城镇集体17户,区乡44户。工业行业25个,产品30多种。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633万元,比1980年增长2.5倍,比1949年增长385倍。此外,水泥厂生产的425#普通水泥1988年获国家部优称号,铸石托辊、石棉瓦、纤维板、铸铁管、钢锭模等8个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先后获省优称号。自60年代后期以来,略阳已先后建起8户中央、省属企业,逐步发展成为陕西省冶金、电力和化工生产基地。
交通邮电有很大改善。解放前,略阳没有公路,仅靠嘉陵江木船及人力、畜力运输。1954年修通略勉(县)公路,1958年修通略康(县)公路。尤其是1956年宝成铁路通车,跨越县境80.37公里,使千年羊肠蜀道变通途。1989年全县38个乡通了公路,共有各种汽车765辆。1989年全县建有通讯线路281杆公里,电话交换机容量增至1060门,城区实现自动拨码,电报、传真设备齐全。
各项事业都有发展。1989年全县有影剧院5处,乡镇文化中心42个,广播喇叭入户率达73.4%。有县、区、厂、乡医院67所,546张床位,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91人。基本上消灭了甲状腺肿大等地方病。1989年计划生育率87.1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17‰以下。全县12个乡建立了敬老院。
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58元增加到324元;县属全民单位职工人均年工资达1766元,比1980年增加1.4倍。1989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576万元。电视机、洗衣机已进入普通家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万略阳人民决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为振兴祖国,振兴家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更大的努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