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秋
周平王末年(前720)
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内,灭据芮,于今朝邑老城遗址东筑王城。建大荔戎国。
周襄王七年(前645)
秦穆公与晋惠公盟于王城,晋献河西地八城于秦。
战 国
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
秦灭大荔戎国,取王城,筑高垒,以临晋国,设临晋县。
魏武侯十二年(前385)
魏乘秦内乱,尽夺河西地。
魏惠王十八年(前352)
自华县过渭河,沿洛河东岸北上,筑长城,以御强秦(今段家乡东高垣尚有残存遗迹)。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
魏因连战失利,尽献河西地于秦,临晋复属秦。
秦昭王二十年(前287)
在蒲津关(即临晋县)首建浮桥,名曰“蒲津桥”。
西 汉
汉高祖二年(前205)
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
元狩元年(前122)
庄熊罴请开“龙首渠”。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
雪深五尺,大寒,冻死多人。
东 汉
献帝建安五年(200)
移临晋县治和左冯翊郡治于今大荔县城。此为郡、县同设一城之始。
晋、十六国
武帝末年(290)
改临晋为大荔,大荔县名从此始。
穆帝永和十一年(355)
秋,蝗虫大发,庄稼、百草食尽。牛马相互啖毛。大饥。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
迁设华州治于李润堡(今大荔县城北)。
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
又移华州治于今大荔县城。
西魏大统三年(537)
十月西魏宇文泰大败东魏高欢于沙苑,命士兵就地植柳七千,以旌战功。因地宜牧,置沙苑监。
西魏大统六年(540)
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县,朝邑县名从此始。
西魏大统七年(541)
夏,隋文帝杨坚诞生于冯翊般若寺内。
西魏元钦三年(554)
改华州为同州,同州之名从此始。
北周保定二年(562)
重开龙首渠,以资灌溉。
北周保定五年(565)
宇文护筑“长春宫”(在老朝邑城北寨子)。
隋
大业三年(607)
改武乡县为冯翊县。
大业十三年(617)
八月,李渊起兵反隋,西渡黄河,驻朝邑“长春宫”。
唐
武德六年(623)
跨朝邑、冯翊两县,设沙苑监,筑沙苑城。
贞观元年(627)
金龙塔建成。
永徽四年(653)
八月,同州冯翊郡降落陨石雨,声如雷,陨石十之八九有光。
开元七年(719)
同州刺史姜师度创建“引洛、堰黄”两项水利工程,灌朝邑河西地二千余顷,灌通灵陂地(今盐池洼)四百余顷。
开元八年(720)
十月,“引洛、堰黄”工程建成后,玄宗驾临“长春宫”。下诏加封姜师度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帛300匹,晋升为将作大匠。
开元十二年(724)
在蒲津关黄河渡建浮桥,铸铁牛铁人置河两岸,以揽浮桥。
开元十五年(727)
洛水大涨,洛河沿岸被淹,冲坏同州城,漂流居民二千余家。
贞元九年(793)
四月十三日,地大震,震中源于朝邑附近。属7级地震,波及秦、晋、豫。同、朝境内,坏城壁庐舍,地裂水涌,死伤人、畜不计其数。
中和二年(862)
黄巢起义军到关中,占据同州,以朱温为同州刺史。
宋
乾德三年(965)
于沙苑置牧马监。
淳化五年(994)
别驾杨公在城北隅建“文殊阁”。
大中祥符六年(1013)
虸蚄食苗,田禾损失严重。
政和八年(1118)
敕赐朝邑崇祐观额。
元
至元二十六年(1289)
十一月,洛水绝流三日。
至正二十八年(1368)
因兵荒灾害,大荔人口锐减,由山西迁入大量人口。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