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渭河阶地
北沿黄土台原坡底,南跨洛、渭沙苑周边,东至黄河老崖与洛河西岸,西接蒲城、渭南县界,属渭河阶地。囊括城关、朝邑、两宜、许庄、冯村、迪村、韦林等17个乡、镇和羌白、张家、苏村等7乡的非沙区以及农垦农场地区。东西长约30~35公里。南北宽为24~36公里。土地面积642.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2%。海拔多在350~380米,地貌形态是北高南低,梯形下降,与渭、洛平列东西走向有三道崖垄,构成一、二、三、四级阶地的天然界限。
四级阶地:北与高明塬下斜坡相接,南缘东干渠北的崖垄,东起范家乡的黄河老崖(北干~北乌牛),西至双泉乡西庄以西,阶面呈东西狭长的三角形。东西总长17~20公里(北长南短),南北宽约4~6公里(西窄东宽)。双泉以西为窄长的条带式分布,南北宽仅0.5~1公里,东西长约7公里。海拔400~430米。东部范家地区位于高低起伏的岗垄地带,腹部两宜地区居于蝶形洼地,南邻是一块小型岗垄,西部北太奇一线又处于斜坡地段,形成一个高岗、低洼和斜坡的特殊地貌。
三级阶地:北接台原斜坡和四级阶地崖下,南缘是一道高约10~15米的陡崖。东起上鲁坡,经龙门,绕常家坡,西至新庄和二级阶地缓坡相接。东西长约25~30公里,南北宽为5~7公里。阶面地势开阔平坦,灌溉方便,位于引洛灌区腹地。海拔多在370~380米,阶地后缘的大荔农场~大壕营一带,有一槽形洼地,低于周围3~5米,历史上曾是生长蓬蒿的盐碱滩,现已改造成为粮、棉高产田。
二级阶地:北接三级阶地崖坡下,南至县城南的洛河老岸(东起紫阳村,中经陡门、饧村,西至船舍、党川和台原相接,东西迂回曲折长达50多公里,高达20米以上)。阶地东自黄河老崖(古称朝坂),西至段家塬下,总长约25~30公里,南北宽为8~11公里,东宽西窄。海拔多在350~360米。阶面总体较为开阔平坦,但在东部瑶紫头至长安屯崖下,发育有东西长约14公里、南北宽2.5公里的盐池洼,相对下陷15~25米。南侧有一道10~15米的陡崖,北面则与阶地缓坡相接,洼心形成长约8公里,宽为0.5~0.7公里的天然蓄水池。水质矿化度高达10度以上,周边地区盐渍化严重。在阶地后缘的张、贺二洼~厮罗寨、皇都一带,地下埋藏有渭河故道,地面留有条带状的洼地,过去次生盐碱化较重,现已大部改造为良田。二、三级阶地,位于引洛灌区腹地,经济比较繁荣,属主要产棉区,村镇也较稠密,对于发展本区城、乡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一级阶地:北自洛河老岸,南至沙苑周边地区,东自洛河,西至洛河古道。在羌白镇和下寨乡的赵家、潘驿以北,八鱼乡的罗何、阿寿以北的抽渭灌区集中分布。东西最长约25公里,南北宽为2.5~15公里,西宽东窄。在张家、苏村、迪村、韦林乡的渭河沿岸地区,均有大片分布。西自仁义村,东至望仙观,东西长约13公里。沙南渭北,南北宽为3~5公里,有一整块一级阶地。石槽乡的洛河沿岸,还有洛河一级阶地大片分布,阶面大致平坦,略向洛河倾斜,海拔多在340~350米。在渭河北岸和洛河两岸,由于河水曲流摆荡,多在河湾发育成弧形河漫滩地,海拔330米左右,这些滩地多为河淤沙土,不耐旱涝,且易遭洪水淹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