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地貌形态及结构特征是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构造上处于新生代构造凹陷内,基本构造南深北浅,呈阶梯式块状断陷。这些断块的相对隆起与凹陷,不仅对新生代地层的岩性、厚度具有控制作用,也为现代地貌奠定了基础。隆起处常为黄土台原,凹陷处则为河谷平原,北山南侧山前断裂构成了关中盆地北部盆缘。第三纪以来,由于各级构造断裂的复合作用,造成了基底的构造轮廓和古水文网络。这一轮廓基本控制了第三纪以来的地貌骨架。其地貌岩相亦相应受到制约。第四纪由于构造的继承性,水文网络的进一步形成,使第四纪的地貌景观不断塑造、演变。在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地貌。从北往南,地貌变化规律为洪积扇裙——黄土台原——河谷阶地。南北向高差悬殊,呈现出由北 向南的阶梯状倾降,相对高差达900米左右。依据地貌形态、成因、组成物质和结构类型诸多因素,本县地貌大致划分为山区、洪积扇、黄土台原和河谷阶地。
第一节 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横布于县境北部,由古生代石灰岩、砂页岩组成,呈一系列走向北东东作雁行式排列的断块山。标高800~1439米,比高50~300米。山脊较平缓,山岭多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形态。西起岔口,东至老庙乡,横亘360.55平方公里,均属乔山山系之余脉。较大的山峰有:
频山 亦名明月山,蜿蜒于白庙、底店、赵老峪乡及铜川市境内。距县城北27.6公里。海拔1439米,为县境内诸峰之冠。山石系奥陶系黑灰色灰岩。山势挺奇,沟壑幽深,崖壁峻绝,草木葱翠。山之阳坡造林2837亩,山巅旧时建有汉武帝殿,以石砌成;南麓亦建有频山神庙,今俱废。秦时于山南置频阳县。山谷多泉,为频水(即顺阳河)源头。
金粟山 亦名紫金山、菩萨山。位于雷古坊乡区内,距县城东北32.7公里。据明万厉《富平县志》记载:“金粟山、以粟如金”故名。海拔1240.7米,山石岩性以下、中奥陶统的灰岩、泥质灰岩、燧石灰岩、含砾页岩、钙质砾岩等为主。山峰怪石错出,层棱如削。山坡植被较好,有天然林300余亩,县、乡均在此设有林业管理站,人工造林近年来亦有发展。
月窟山 位于白庙与曹村两乡之间,距县城北20.5公里。因其山势嵯峨,状如月牙,又多石窟,故名月窟山。海拔1251米。山坡多植杏、梨、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及其它灌木。山巅有金明昌四年(1193)创建的宝峰寺,1 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存石碑8通。山中有王石洞、玉女洞、仙人洞、古峰洞及东、西女学洞等,俱深不可测。宝峰寺前右侧30余米处有泉水一眼, 不涸不溢。静夜良霄,澄潭映月,冰轮倒影,银汉入窟,故有“灵湫夜月”之美称。
金瓮山 位于曹村乡,距县城北22.1公里,以其状如虎踞,亦名虎山。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宽1公里,海拔1151米。山石裸露,多为石灰岩,山坡多灌木。唐顺宗·(李诵)丰陵位于山之南麓。
万斛山 位于峪岭乡,距县城东北40公里。以山石如斗斛者数万而得名,又以山巅唐代建有宝塔一座,当地习称塔儿山。山势呈南北走向,长7公里,宽3公里,海拔1305米。山峰陡峻,岩石重叠。岩石为下、中奥陶统, 岩性主要是灰岩、含砾页岩、砾状灰岩等。山坡植被不良,只有灌木杂草丛生。
锦屏山 亦名将军山,蜿蜒于长春与白庙两乡之间,距县城西北21.5公里。海拔1347米。以昔时林木苍翠,形如画屏,高耸秀丽,俨若拱障而得名。又以山巅建有秦大将军王翦庙,亦名将军山。旧时富平八景之一——“锦屏列翠”即指此。
椅子山 亦名邑山。位于长春乡,距县城西北19.3公里。以其形如椅得名。 山势大体呈东西走向,海拔1094米。表层料礓石复盖,深处含砾页岩蕴藏量丰富,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天乳山 位于雷村乡与齐村乡之间,距县城西北 15.3公里。以“ 两山相对,类于乳形”(清乾隆《富平县志》)而得名。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海拔783米。 山坡缓爬多耕地。山之阳有唐文宗(李昂)章陵。
凤凰山 亦名龙泉山、屏风山,位于宫里乡与雷村乡交界处。距县城北13.7公里。以其主峰隆起,左右两峰稍低,伸展若翅,远望宛如凤凰鼓翼翱翔,故名凤凰山。山势大体呈东西走向,长约3.5公里,宽3公里,海拔802米。以盛产青石(亦名墨玉)闻名。其石色泽墨青,质地坚细,为雕刻与建筑的上等材料。唐中宗(李显)定陵位于其南麓。
黄金阜 亦名土山。位于曹村乡与宫里乡之间,距县城北15公里。以有土山之隆起而得名。山势大体呈北南走向,长约1.5公里,宽1公里,海拔656米。山石为奥陶统灰岩,是烧制水泥、白灰的主要原料。
本县地貌类型中之洪积扇,分布于北山山前,单个的洪积扇已经互相连结成群,形成带状分布的洪积扇裙或洪积倾斜平原,宽8~14公里,标高480~800米。其组成物质大多为砾石、砂层和砂质粘土交互,上部被黄土及黄土状砂质粘土覆盖。根据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本县洪积扇结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甲)埋藏型洪积扇:山前洪积扇与北山相比,相对为沉降地带。由于构造运动长期下沉,新洪积扇超复在老洪积扇之上,形成掩埋形式。组成物质自下而上为下更新统——全新统洪积的含泥沙砾卵石及含砂砾 的砂质粘土、黄土状土互层。埋藏型洪积扇扇面向南倾斜,坡度前缘1~2.5°,后缘2~5°;(乙)内迭型洪积扇:分布在县境北部。由于新构造运动的上升作用,洪积扇被水流侵蚀切割,扇面呈阶状地形。时代老的洪积扇分布在较高部位,新洪积扇位于低处,组成内迭式洪积扇。其上为黄土复盖,称黄土复盖的洪积扇。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