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孕育和繁衍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
第一节 植被与植物
1.植被
在陕西植被分区中,本县的平原和黄土台塬属关中落叶阔叶林灌丛区,山区属秦岭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区,
平原和台塬的天然植被由于人类长期活动而遭受破坏,没有森林,以栽培的落叶阔叶树和农业植物群落为主。村庄、道路、河堤上有人工栽植的杨、柳、槐、榆、楸树、楝、梓树、泡桐、苹果、杏、柿等林木。大部分零星分布。杂草有白羊草、白草、赖草、蒿类、芦苇等。农作物是这里的主要植被,以冬小麦、棉花、玉米为主,植被度在30%至40%左右,台塬区部分土地在夏收后,处于休闲状态,无植被度。
山区植被因其地形与气候条件复杂,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区系成分,并含有许多特有种属和独有的单种属,呈现水平与垂直分异,海拔2600米以上的山地,高寒、风大、多雨、冻土期长,因而植被只有耐寒的陕西冷杉,以及羊胡子草和三棱子草等。海拔2100至2600米处为桦木林带,优势树种为红桦,伴有山杨、华山松等,林下有高山杜鹤、绣线菊类等。1100米至2100米处,主要为华山松、油松、山杨、川桦、光皮桦、漆树、白皮松、枫杨等,林下有胡颓子、绣线菊、铁杆蒿等。1000米左右分布有栓皮栎、侧柏、槲树、核桃、漆树等,多成块状分布,原有天然林多被破坏殆尽,林下常见灌木有黄护卫茅、悬钩子,草本有铁杆蒿、野菊花、葛藤、忍冬(亦称金银花)等。800米以下岭北地区主要树种为侧柏,伴有刺柏,灌木有马桑、酸枣等。草本有野菊花、铁杆蒿等,人为破坏更为严重,林木植被已不成带。
山区林木植被覆盖率极不平衡,平均覆盖率为47.5%,而一般中深山区林木覆盖率达60%以上,而浅山区覆盖率很差,绝大部分不是基岩外露,就是荒草荒坡。山区林木植被的破坏,多是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的结果。清光绪十年(1884)的《三续华州志》就指出,由于“山内开垦日甚”,而造成各河泛滥成灾。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重修华县县志稿》也指出,五龙山一带,原来“林木繁茂”,但“经军民历年砍伐,已成童山”。解放后,山区森林也遭受到多次大的破坏。大明乡桥峪的国有林和集体林原有12922亩,现已破坏了万余亩,占森林总面积的80%。金堆镇寺坪在六十年代初有林地2.24万亩,荒山1.04万亩,现有林地变成1万亩,荒山2.2万亩,林荒地面积相互倒置,而且成林变成了疏林或次生残败林。金惠乡小车夫峪由于过度垦荒,植被由原来的70%下降到37.6%,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县森林面积1982年比1958年净减两万多亩,各峪道森林后移十几公里。
2.植物
本县生长的林木有47科,150多属,300余种,主要有:华山松、油松、白皮松、栎类、桦、杨类、侧柏、泡桐、槐、刺槐(俗称洋槐)、柳、榆、臭椿、香椿、黄连木、漆树、厚朴、白蜡、刺楸、陕西冷杉(又名秦岭冷杉),解放以后引进的有水冬瓜、水杉、油茶、油橄榄、二球悬玲木(通称法国梧桐)、雪松等。
栽培的果树主要有杏、柿、苹果、桃、枣、梅、核桃、枳椇(俗称拐枣)、梨、栗、石榴、葡萄、樱桃、榅桲,无花果。野生果品植物广布山区,主要有山桃、山茱萸、山葡萄、五味子、猕猴桃、木通(俗称八月札)、木瓜、榛子、四照花等。
青竹在沿山有广泛分布,主要是淡竹,其次是筠竹、苦竹。野生箭竹约一千亩,生长在山区北坡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解放后引进的有寿竹、楠竹、刚竹、水竹等。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洋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荞麦、黄豆、黑豆、绿豆、豇豆、豌豆、扁豆、小豆、牛眼豆、黄脸豆、四季豆、甘薯、马铃薯、棉花、大麻、苎麻、油菜、花生、芝麻、蓖麻、向日葵、甜菜、甜叶菊、烤烟、旱烟、西瓜、甜瓜、打瓜、草木樨、毛苕子、柽麻、紫穗槐、苜蓿、水浮莲等。
蔬菜有14科、40种、120个品种,主要有大葱、白菜、山药、大蒜、萝卜、藕(俗称莲菜)等。1982年引进有石刁柏(俗称芦笋)。
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150种以上,主要有天麻、川楝、远志、黄芩、半夏、香附子、连翘、罗布麻、菖蒲、蒲公英、白蜡树、艾蒿、芍药、北细辛、构杞、柴胡、杜仲、党参、木瓜、薯蓣(亦称山药)、合欢、皂荚(亦称皂角)、紫苏、栝楼(亦称瓜蒌)、车前、防风、五味子、黄连、黄檗(亦称黄柏)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