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共有19个乡镇,各乡镇的简况如下①:
城 关 镇
位于县城,总面积7.3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3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一个街道办事处,1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5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4750人,占人口的68%。镇人民政府驻县城新华路西段。城关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耕地4036亩,主要种植蔬菜,1989年蔬菜种植面积3226亩,总产量全县最高,达6920吨。农业总产值132万元。因有位于县城的有利条件,工商业比较发达。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11.7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为1135.1万元,占总收入的80%。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523.11元,比全县平均水平367.09元高出42.5%。镇办、村办和个体工业企业有榨油厂、胶厂等72家,工业总产值37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663千瓦。有中学3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4000多人。
华 州 乡
因乡人民政府驻老华州城大街而得名。位于县境平原腹地,县城之北,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39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1927户,8045人。华州乡土地肥沃平坦,有耕地12371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主要特产为“华州山药”。农业总产值为233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077千瓦。乡办、村办、个体工业企业共32家,工业总产值为38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60.2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为617.7万元,占总收入的64%,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322.48元。有中学一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900多人。
杏 林 镇
因境内盛产红杏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县城火车站北。杏林镇南部为石堤峪、太平峪山区,北部大部分位于山前洪积扇上,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为石堤峪河,有粘土、大理石等矿藏。辖14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71个自然村。杏林镇驻有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引进设备修配厂、陕西省复肥厂等中央、省、地区所属工业企业9家,因而非农业人口较多,全镇7971户,31400人,其中非农业户口4681户,17267人。总耕地面积15200亩,果园面积266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土特产为杏、柿、青竹等。农业总产值为225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7724千瓦。镇办、村办、联户及个体工业企业共80家,工业总产值587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为镇办纸箱厂。农村经济总收入1304.7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830.9万元,占总收入的63.7%,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472.09元。境内西潼公路两侧,建有中央、省、地区所属工业企业,七十年代以后形成了新的居民点——杏林厂区。这里有金融、商业、医院、学校等设施;有两处农贸市场,上市人数每日平均千人以上,日成交额4000元以上。杏林镇有中学2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1700多人;有镇办卫生院一所。境内有五龙山、老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
少 华 乡
因境内有少华山而得名,乡人民政府驻少华镇。境内南部为山地,中部为山前洪积扇,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为潭峪河,沙石资源丰富。总面积为39.44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共3535户,14596人。有耕地22428亩,林地面积5000亩,果园面积919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为青竹、柿、杏、拐枣、草莓等,农业总产值为61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7366千瓦。乡办、村办、联户及个体工业企业共59家,工业总产值32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54.7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391.1万元,占总收入的52%,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319.65元。有中学一所,小学17所,在校学生1500多人,有乡卫生院一所。位于肖场行政村南的少华山,古今闻名,险峻挺拔,与西岳华山并称“二华”,为本县胜景。
莲花寺镇
因境内曾有“莲花寺”庙宇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莲花寺火车站。地形与少华乡相同,罗纹河纵贯全境,总面积72.64平方公里,蕴藏有丰富的沙石资源和铁矿等。辖11个村民委员会,42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境内驻有金堆城钼业公司冶炼厂、陕西省莲花寺石碴厂、省水产工作总站等中央、省属企业,总人口137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35人。莲花寺镇有耕地13147亩,荒山宜林面积3700亩,已成林面积1100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盛产核桃、柿子、拐枣等,莲藕与渔业生产在全县名列前茅。农业总产值为245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771千瓦。镇办、村办、联户及个体工业企业共16家,大多数生产石碴,工业总产值30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06.3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586.7万元,占总收入的73%,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345.50元。有县办农职业学校一所,镇办中学一所,小学15所,在校学生约1300多人。镇政府所在地设有工商银行办事处、农业银行营业所、粮站、邮电支局、县办地段医院等。名胜古迹有宁山寺、潜龙寺、郭子仪招魂冢。
柳 枝 镇
柳枝原名“柳子”,为后人追念唐朝右拾遗柳怀素为城隍庙撰写碑文而命名,镇人民政府驻柳枝街。柳枝镇地形与少华乡、莲花寺镇相同,总面积约75.44平方公里,主要河流为沟峪河。辖11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69个自然村,3752户,15041人。境内驻有陕西1 20库、柳枝造纸厂、华县石碴厂等省、地区、县属企业。境内沙石资源丰富,并蕴藏有钾长石、铀铌铅等矿。全镇有耕地2286 1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有杏、柿、核桃、板栗等,蔺家河的大接杏以个大味甜水份足而闻名省内外;芦苇面积有200多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农业总产值为384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816千瓦。镇办、村办,联户与个体工业企业共60家,工业总产值164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镇办两个砖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54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为497.9万元,占总收入的52%,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388.75元。有中学一所,小学17所,在校学生1700多人。
镇政府所在地柳枝街,在明代即为一大集镇,民聚数千家专事锻冶,善造刀剑。现在,柳枝镇仍为县东集市贸易的中心,一公里长的街道上,除驻有镇政府、信用社、邮电所、工商管理所、卫生院、兽医站、文化站等机构外,商业饮食服务业门面网点有40多家。农历每逢一、五、八日为集会日,上集人数可达一万多人。柳枝镇的名胜古迹有永庆寺。
毕 家 乡
因乡政府原驻毕家村而得名,乡人民政府现驻王宿。毕家乡位于县境东北角,渭河之畔,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71个村民小组,37个自然村,3766户,15857人。此乡地处丰腴的平原地区,耕地面积31678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土特产有花生、芦笋等;花生种植面积3666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32%;芦笋种植面积1500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1%。农业总产值50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437千瓦。乡办、村办、联户及个体工业企业62家,工业总产值9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24.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48.3万元,占总收入的76%,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238.78元。有中学一所,小学7所,在校学生2000多人。有乡卫生院一所。
下 庙 乡
乡政府驻地在古代曾建有西岳庙,华阴县西岳庙为上,此为下,故称下庙。地处渭河之滨,土地平坦肥沃,总面积48.5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村,5943户,24461人,其中农业人口23971人,耕地面积48848亩。在各乡镇中,下庙乡的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最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1989年的粮食作物总产为9907吨,棉花总产746吨,均为全县各乡镇第一。农业总产值为759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为6412千瓦。乡办、村办、联户与个体工业26家,工业总产值9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0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093万元,占总收入的78%,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373.79元。下庙乡有中学3所,小学18所,在校学生3000多人。有县办地段医院一所
乡政府所在地下庙街,在清代,刻书业很发达,所刻书籍畅销西北,还有笔墨行及三大当铺也很驰名。清末以至民国时,集市贸易繁盛,渭河南北商货多汇聚于此。解放后,每逢农历三月初八、八月初八的古庙会仍旧保留,每次上会人数为5千人至1万人之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