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航道
黄河在县境流程18公里,河面宽度汛期一般800—1000米,枯水期200—500米。流量,春季3000—5000立米/秒,夏季10000—15000立米/秒,秋季600—1000立米/秒,平均流速4.24米/秒,最大流速5.62米/秒。冬季多流凌,对航行不利。
西汉高帝元年(前206),本县始有黄河航运。千百年来兴盛不衰。抗日战争中,停航7年,胜利后恢复。航道有:
潼关至山西省风陵渡,往来横渡,客货兼运。
潼关教场尖至钢泥嘴9.5公里,北经山西省田村、风陵渡到潼关东关,南经潼关西关到北关。主运盐、煤、铁、粮等物资。
潼关至韩城禹门口,约150公里。主运煤炭。下游远涉河南省陕县、洛阳一带,货运为主。
渭河航道
潼关至临潼县交口,转运三原县的药材、布匹等。潼关至咸阳,运载渭北到潼关的粮食等物资。
建国后,黄河下游和渭河上游航道停航。
漕渠
西汉元光六年(前129),始有漕渠。系纳大司农郑当时建议,水工徐伯率卒数万,三年凿通。引渭水起自长安沿秦岭至潼关,“约三百余里”。北魏时废。隋开皇四年(584)凿有广通渠,仍以渭水为源。西自大兴城(今西安市)西北,略循汉代漕渠故道,东至潼关注入黄河。仁寿四年(604),改名永通渠。不久淤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