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潼河、双桥河水系。各支流均系断续河流:秦岭山地部分为常年流水河段;山前二级黄土台原区为季节性河段;一级黄土台原后缘外沟底出露泉水形成径流。
黄河
黄河出禹门口沿西南20°方向至潼关接纳渭河于老县城墙西北折而向东,经花园、港口镇、七里村、沙坡村进入河南境。潼关水文站以上县境集水面积68.21平方公里,河流长度18公里,平均河宽2公里,水域面积11.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1.8%。多年平均径流量411.5亿立方米。潼关水文站1929—1981年资料,平均流量1304.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7800立方米/秒(1933年10月25日),最小流量85.0立方米/秒(1966年6月22日和1974年6月18日)。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渭南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对1970—1980年实测资料分析结果: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6.4公斤,含沙率3.56%;最大日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511公斤,含沙率38.77%;大于10%含沙率的天数年均为16天,一次最长连续天数为4.9天;大于13%含沙率的天数年平均为7.9天,一次最长连续天数为4.1天。高含沙主要出现在夏灌用水高峰的7、8、9月份。冰情: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十八年(1929),出现黄河封冻,车马可行。水情:明嘉靖十六年(1537)、嘉靖三十五年(1556)、崇祯十一年(1638),出现黄河水清。
明隆庆四年(1570)、清嘉庆十九年(1814)、道光二十二年(1842)、民国二十年(1931)和建国后,黄河多次暴涨,河道变迁,冲没沿河一带村庄和农田。三门峡水库蓄水后,此段河道处于回水尾端,“拦门沙”更趋严重。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吊桥水位站1960—1982年实测资料,渭河滩地高程由326.5米淤高到331.0米,抬高2.5米,吊桥水位站处河床淤高4—5米。造成汛期黄河洪峰横越800—900米宽的“岩坎”而滞流,渭、洛河倒灌,坍岸。1977年黄河洪水向西改道约4公里,迫使黄、渭河交汇点上移3公里。尔后,水流偏向山西风陵渡,使港口抽黄一级站引水脱流。1982年,大荔、华阴、潼关联合修建牛毛湾护岸工程,尚未全部完工。
渭河
渭河由小泉村入境,经公庄、吊桥于港口花园注入黄河。县境内河流长11公里,宽80—600米,水域面积2.67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2%,流速2—6米/秒。华县水文站资料,最大流量7660立方米/秒(1954年8月19日),多年平均径流量94.3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49.3公斤/立方米,最大含沙量905公斤/立方米。
渭河支流,北为洛河,由北向南经县境渭北滩地西注入渭河,毗邻河段长3公里。南为磨沟河和列斜沟。磨沟河是与华阴县的界河,源于牛家岭,至小泉入渭,全长12.05公里,集水面积11.13平方公里,河床比降2.3%,县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101.7万立方米。列斜沟源于翎峪,由南而北经翎峪口、灿村、布施河、薛家河、上河、下河于吊桥村北入渭。河流长16.5公里,集水面积35.05平方公里,呈V形横断面,河床比降2.67—21.05%,多年平均径流量546.9万立方米。
潼河
《山海经》说,潼水称“濩水”,因潼(古潼与冲同)激关山,故名潼河,亦称通洛川,源于秦岭山脊,北流经安乐村、东街子、老洼沟、青云湾、五虎张、南刘村、北刘村、周家村、苏家村,穿老县城注入黄河。河道长24.1公里,河床比降2.67—10.0%,集水面积115.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380.2万立方米。
潼河支流蒿岔峪河,源于甘斜洼,因古时地震与禁沟贯通一体,于苏家村王家园处汇入潼河,河道长22.8公里,河床比降2.03—10.05%,集水面积3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3.34万立方米。
远望沟
远望沟源于一、二级黄土台原之间的汾井村南,北流于港口镇东关注入黄河。全长8.6公里,宽约700米,沟深125米,为V形沟道,沟底有泉水出露。集水面积11.3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2.33%,多年平均径流量86.5万立方米。水中所含六价铬超标,人不可饮。为保障抽黄工程安全,1976年1月—1981年,对沟口段,进行人工改道,建成排洪渠629米。
双桥河
双桥河是潼关与河南灵宝县的界河,县境内河长19.5公里,河床比降2.53—8.0%,集水面积177.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899.2万立方米。于灵宝县境注入黄河。
双桥河二级支流有:铁沟,源于北歇马村北,集水面积22.66平方公里。歇马沟,源于北歇马村南,至姚青村南汇入麻峪河,沟底小泉成溪。麻峪河,南起麻峪东岔,出麻峪口折东北,至东峰村与西峪河汇流,河长18.1公里,集水面积41.2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2.63—11.05%,多年平均径流量822.7万立方米。太峪河,源于太峪岭脚下,经太峪口折向东北,至寺底村汇入双桥河。河长14.85公里,集水面积35.11平方公里,河床比降3.15—9.41%,多年平均径流量927.1万立方米。善车峪河,源于八道垴山峰西侧,经善车口东北向至下堡障汇入太峪河。河长14.5公里,集水面积42.4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5.88—10.64%,多年平均径流量1082.7万立方米。东桐峪河,源于八道垴山峰东侧,经上、下小峱口至窑上东村汇入太峪河。河长11.3公里,集水面积17.85平方公里,河床比降7.3—15.2%,多年平均径流量440.7万立方米。西峪河,源于西峪乱石岔,至三河口,汇入双桥河。河长13.5公里,县境内集水面积12.53平方公里,河床比降7.14—13.55%,多年平均径流量305.2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