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
3月2日,533名青年报名要求参加抗美援朝。
5月1日,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后,游行声援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又有56名青年报名参军,8名学生参加军干校学习。
6月,群众性的镇压反革命(以下简称“镇反”)运动结束。
12月13日,县委、县政府抽调299名干部深入农村,查田定产,40天完成任务。
同月,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本年,国家以借贷形式发放4.99亿元(旧人民币),粮食2.25万公斤,扶持农民发展生产。
1952年
2月,县委在城镇工商业户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3月,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全面开展。农民自愿结合,组织临时或常年互助组发展生产。
同月,县政府组织干部群众造林。在牛头原边营造40米宽的防风林带12.5公里。
7月27日,县政府成立肃毒委员会。8月到9月24日,肃毒运动结束。
同月,城乡展开以拼音字母为内容的速成识字运动。
10月,公安机关破获反革命组织“替天行道正义救世军”,对首犯卢振华、卢振玉依法处决。
11月4日,中共潼关县首届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代大会”)在县委会议室举行,民主选举中共潼关县委,杨复兴当选书记。
1953年
1月19日,县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改革财政体制,实行县、区、乡三级管理;三月份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月;货联改名风陵渡口货运服务所;农村实行简政,纠正“五多”(会议多、公文多、报表多、电话多、任务多),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
3月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吕向晨、山西省人民政府杨自秀,双方代表在本县解决黄河两岸农民争种滩地问题。遵照国务院1952年9月23日指示:以黄河主流为界,不得越河种地。双方达成协议、签署文件,付诸实施。
3月8日—4月12日,城乡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同时取缔“一贯道”。
10月2日,上马店村山秀珍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业社”)成立。
12月1日,始行粮食统购、统销。
1954年
2月20日,县选举委员会成立,普选在城乡开展,3月31日结束。
2月27日,李家门村李学仁、老虎城村薛恒州互助组,分别建成以土地分红为特征的曙光、五星农业社。
6月27日,城乡开始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6月29日,首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代大会”)在政府会议室召开。
1955年
3月10日,在县首届三次人代大会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决议,改潼关县人民政府为潼关县人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县人委”)。
同日,朝邑县运粮船4艘,驶至吊桥水域,遭巨风袭击,有两只沉没。县人委组织群众搭捞上岸。
5月,县委、县人委派大批干部下乡巩固初级农业社(以下简称“初级社”)。
7月18日,县人委培训基层干部2500余人,宣传贯彻粮食“三定”(定产量、定购量、定销量)政策。
1956年
5月20日,县境三门峡水库区开始移民。
6月30日,县人民剧团成立。
7月1日,县有线广播站开始播音。
同月,小商贩组织合营或合作商店。
8月1日,县委机关报《潼关报》创刊。
12月,全县建立高级农业社(以下简称“高级社”),取消土地分红,实行按劳分配。
同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6月20日,县委、县人委通知:要求各单位建立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制度。
8月14日,县委、县人委机关、事企业单位支部开展整风。有人借帮助党内整风之机,放肆地攻击共产党。后转入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以下简称“反右”)斗争。反右中,把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意见,无限上纲作为右派言论定性,致使反右斗争扩大化。
9月,农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大辩论。因对是非界线不清,错误地对79名农民进行批判;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61人被斗争,8人被法办。
12月22日,高级社开展以整顿干部作风、巩固农业社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次年1月5日结束。
同月,工商界整风,开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大辩论。
本年,高级社实行包工、包产、包投资和超产奖励制度。
1958年
1月1日,西(安)太(原)铁路同蒲线黄河便桥竣工。
同月,荒移村社员在滩地劳动,食用“1059”瓶误装的食油,6人中毒死亡。
4月,吴村乡段名高级社试办“生活集体化”,设四院(敬老院、妇产院、幼儿院、影剧院)、三堂(食堂、课堂、灵堂)、两所(托儿所、医疗所)、一茔(公墓),调整群众住房,迫使老、少、夫、妻分离,集体居住‘青年夫妇实行生活周,打乱群众传统生活习惯,引起群众不安。县委发现后,及时纠正。
5月,城乡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工农业各条战线开展脱离实际的“大跃进”。
7月,潼关县全民体育运动会在潼关中学大操场举行。
8月,除四害(蚊、蝇、老鼠、麻雀)讲卫生运动在城乡开展。
同月,在三四大内,升并高级社为人民公社,扩大经济核算单位。干部群众集会于大市场,庆祝“人民公社化”。
9月中旬,广泛开展用铁锨深翻土地,夺高产“放卫星”的群众运动。浮夸风滋长。
10月28日,县钢铁指挥部成立。劳民伤财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开始。
同月,生产队始办集体食堂。
同月,马涧水库工程破土施工。1960年12月20日建成。
1959年
1月1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潼关县并入渭南县,成立潼关人民公社。
1月5日,中共渭南县委发出“全党全民总动员,日夜苦战一百天,肥帅升帐水当先,突破小麦五大关(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收获),保证实现千五县,高产红旗插渭南”的号召,经过干部、社员讨论,向全社发出实现“千二社(亩产600公斤)的请战书。高指标、浮夸风泛滥成灾。
3月,副社长武育怀牵种畜巡回生产队饲养室配种。教育群众爱畜保畜,繁殖牲畜。1960年大家畜比1959年增长10%。
7月,公社千头猪场在新城镇东沟建成。
8月,境内三门峡水库区房屋开始拆迁,同时建设新城镇。
9月,中央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前往山西稷山县参加卫生现场会,途经本县,并在金陵寺干部大会上讲话。两天后渡河北往。
10月,夏秋作物歉收。社员对集体食堂不习惯,加之食堂管理不善,不少食堂名存实亡。
12月,公社派出干部下农村,领导群众“反右倾、反贪污、反浪费”,开展所谓社会主义大辩论,巩固集体食堂。
1960年
1月1日,陇海铁路改线原上,潼关段工程竣工。
3月,公社组织民工两千余人,参加渭南湭河水库工程大会战。
同月,在1958年3月破土动工的山青水库工程建成。
9月,中共潼关人民公社委员会、潼关人民公社机关迁至新城镇。
11月,中共潼关公社委员会派干部在40个生产队开展整风,群众对共产风意见很大,要求退赔原平调款87.34万元。经过整风退还86.31万元。同时,对所谓民主革命不彻底的“三类队”进行改造。
本年夏,120天不雨,秋季阴雨连绵,作物病虫孳生,粮食亩产61公斤,社员口粮不足,公社发动群众抗灾渡荒。
1961年
3月6日,公社提出“低标准,瓜菜代,办好食堂,管好粮食,劳逸结合”的口号,对每月9公斤以下的1.30万户6.10万人返销粮食。
6月15日,公社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指示》。
7月,生产队集体食堂先后解散,群众称快。
8月15日,撤销潼关人民公社,恢复潼关县制。原社辖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
11月,彻底纠正“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用劳力、财物)的“共产风”,贯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1962年
2月,压缩商品粮销量和行政经费开支,精减职工,下放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
3月,为促进城乡经济好转,准许扩大社员自留地,开垦弃耕地,开放集市贸易。
同月,翻修新城镇“大跃进”中修建的房屋2000余间,新建224间。
4月,安置宁夏返陕移民464户1966人。
9月,首次使用飞机喷药,防治黄、渭河滩地蝗虫。
10月,城乡开展对资本主义思想倾向“大批判”,巩固社会主义阵地。
12月1日,以“四清”(清工、清帐、清库、清财)为内容的第一批整社、整风运动在39个大队、352个生产队进行。
同月,县境三门峡库区移民安置基本结束。
1963年
3月1日,第二批社队“四清”运动开始。
3月9日,县委召开广播动员大会,号召城乡人民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4月,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公社社员,越黄河抢种吊桥一带滩地3万余亩。吊桥群众于1962年上诉国务院。4月6日国务院电:山西、陕西两省尽快协商解决山西芮城、永济同陕西潼关、大荔群众争种滩地纠纷。4月29日,两省派员在渭南专员公署议定:以黄河主流为界,不准越河种地,任何一方不准在黄河上游和沿岸修筑挑水工程等七条规定,并签订协议书。
7月18日,“四清”转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下简称“社教”),试点工作于10月20日在港口公社结束。
11月30日,面上“社教”运动在李家村、太要公社开展。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批判资本主义,进行民主革命“补课”,1964年2月5日结束。
同月,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莅潼视察“社教”运动。
12月,县委安排南头、代字营、高桥、安乐、吴村公社组织基层干部学习文件“洗手洗澡”(自我检查),“社教”运动全面展开。
1964年
3月,县委依据农业“八字宪法”(土壤改良、水利、肥料、选种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植物保护、改良农具、田间管理),结合本县实际提出:大搞粮、棉、树、狠抓水、肥、土”的农业增产措施,并向群众宣传,要求付诸实施。
同月,各公社农田基本建设,重点试办“椽帮堰”,修筑地边埂。
8月,县级部、局和各公社领导干部,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1965年
1月14日,县委在东方红广场召开万人大会,批斗打击贫下中农的“朝中人”——南头公社党委书记师文哲。之后师被判刑5年。1979年平反。
3月11日,县第一届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贫代会”)在剧院召开。
7月,陕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潼关分校在马涧成立。
8月,县、社干部会议在县委大会议室召开。会议“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持不同意见者,打击伤害了一些干部。
1966年
3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县、社干部107人,赴西安建筑冶金学院集中学习后,前往蓝田县参加“社教”运动。
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下达后,太要中学、潼关中学、段名农业中学的部分师生乱贴“大字报”,向所谓混在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开火。
5月26日,县委“文化革命”5人领导小组成立。
6月9日,“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决定,向潼关中学、太要中学和段名农业中学派驻工作组,稳定教学秩序。
6月下旬,参加学校和蓝田的“社教”工作组陆续撤离。
7月,潼关中学学生开始组织“红卫兵”。“红卫兵”组织以“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名,由学校冲向城镇、农村。陕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潼关分校少数人张贴大字报,诬陷县委书记刘文山是潼关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下简称“走资派”)。
9月,县机关单位、农村社队名目繁多的“造反队”纷纷成立,给二三十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戴高帽子游街。
9月14日,县委迫于“造反派”的压力,报经中共渭南地委驻县工作组同意,“停止”刘文山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职务,交群众大会进行斗争。
11月,城乡“造反派”以派性观点、家庭出身“站队”划线,造反组织内讧,派性斗争加剧。
11月30日统计:党员领导干部中被戴上“走资派”、“黑帮”、“叛徒”、“特务”等各种罪名,遭人身攻击的37人。
12月2日,县成立农村“文革”接待办公室,到中旬接待“串联”的“红卫兵”达万余人。
12月22日,县第六届人代大会第二次会议错误地罢免刘文山和副县长王济人的人民代表、人委委员资格。
1967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潼部队受命介入“文革”,进行“三支两军”(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工作。
1月25日,安乐公社毛沟大队社员何双锁等进山砍柴,因吸烟引起山火,烧毁山林200余亩。
2月10日,在派性斗争中,县广播站被打、砸、抢,损失严重。
同月,受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县委、县人委等党政机关及群众团体被夺权,县、社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3月,根据陕西省统一部署,支左解放军代表进驻机关。县成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主持党政领导机关工作。
4月5日,县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局被军管。
5月1日,支左部队公开表态,支持“红色造反联合总司令部”(以下简称“红联总”)为革命“造反”组织,“农民造反总司令部”(以下简称“农总司”)“造反派”不服。派性斗争激化。
6月,驻地黄河大桥工程处干部、工人中两派为争夺领导权,发生武斗。
9月7日,县、社、队干部组成农业学大寨参观团,赴山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此后,本县“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挂帅,大学大批促大干,实行标兵工分制。出现“大锅饭”平均主义,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0月,城乡“造反”组织举办学习班进行“斗私批修”,消除派性斗争,推进大联合,为成立革命委员会作思想、组织准备。
11月5日,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通知:中、小学复课“闹革命”。
1968年
2月28日,两派签订“革命大联合”协议。
3月6日,县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成立,取代县委、县人委工作。同时撤销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同月,建立中共潼关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革委会主任黄自强兼任组长。
4月,“农总司”、“红联总”派性斗争加剧,互斥对方为保皇派,各设据点,准备武斗。12日到5月8日,在太要、港口等地区发生5次抢劫粮票、枪支弹药等事件。
4月12到6月24日,县革委会以书面、口头4次向陕西省军区支左委员会汇报,要求压制对立的“造反”组织,保卫“红色政权”。
6月18日,荒移、寺角营村群众在禁沟修水磨,因地基纠葛,双方群众械斗。
7月2日,县革委会在剧院召开“向阶级敌人发动猛烈进攻誓师大会”。
7月8日,县革委会机关“造反派”成立无产阶级“群众专政队”(以下简称“群专队”),在县、社机关开始“清理阶级队伍”(以下简称“清队”)。
7月28日,214人的武装基干民兵营成立。10月5日,陕西省革委会指示:解散武装基干民兵营。
7月29日,县革委会组织支左部队、“红联总”率民兵以宣传中共央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七·三》、《七·二四》布告为内容,奔赴代字营向“农总司”进行政治攻势,发生持枪武斗,造成严重的流血事件。
9月,“群专队”对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干部和群众以反对红色政权,反对解放军,反对革命左派的所谓“反三红”罪名揪斗、游街。
9月29日,县、社行政事业单位、农村生产大队和中央、省辖驻潼机构分别成立革委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实现所谓全县一片红。
11月2日,县革委会决定:认真学习,热情宣传,坚决贯彻《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精神,要求“五查”(查解放前干过伪军、伪事,查外来户政治面貌,查四类分子守法情况,查现行反革命言行,查敌档),深挖各类阶级敌人,把“清队”运动引向深入。同时,革委会常委分片巡回审批漏划地、富成分,造成严重恶果。
11月5日,186名干部(含事企业113人)被下放到生产队、水库、农林场进行“劳动改造”。
11月10日—12月16日,贫下中农代表走上“讲台”,进驻城镇、太要、代字营的初中、小学管理学校,使教学秩序陷于混乱。
11月26日,县、社干部201人的“清队”学习班在剧院开始。“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习班和机关单位。
12月12日,陕西省“掀起农村斗、批、改新高潮”现场会在县城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学习潼关的“清队”经验,把对敌斗争进行到底。会后,《陕西日报》、省广播电台分别对现场会作了新闻报道。
12月26日,撤销陕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潼关分校。
同月,县“五·七”干校在马涧成立。干校下设“群专队”、“专案组”,被审查的干部348人。
1969年
4月,“清队”以来,挟嫌揪斗的“漏划 ”地主、富农826户,到29日上报批准的“漏划”成分397户,占怀疑“对象”的48%以上。
5月29日,城镇部分居民被下放到农村落户。
6月16日,“专案组”向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报告称,又挖出所谓反动组织22个,反革命300多人。
7月1日,县、社机关单位和农村生产队开展挖防空洞的群众运动。
9月22日,“清队”中被揪斗的所谓各类阶级敌人3311人,其中宣布“解放”和上报待批的占42.6%,继续查证的1901人,占57.4%。
10月14日,渭南军分区司令员王明春主持召集河南灵宝、山西芮城和陕西华阴、潼关武装部举行反空袭、防空降联防会议。
同月,太要水库工程破土动工。全县万名劳力交替参加水库劳动。到1974年末,投工237万个,完成有效库容132万立方米的工程任务。
1970年
2月12日,县革委会在剧院召开县、社、大队、生产队干部1056人的会议,贯彻中央“三、五、六号文件”,号召“向阶级敌人发起猛烈进攻”。
5月5日,生产大队普遍建立合作医疗站。
6月21日,县革委会通知,纠正对社员自留地由生产队统一经营、分配的办法。
11月7日,中共潼关县第七届代表大会在革委会会议室召开。会议通过选举恢复县委,与革委会是一套工作机构。到1973年8月,撤销县革委会政工组、办事组、文教组、生产组后,恢复县委各职能部门,健全了县委机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