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秦惠文王五年(前333),设宁秦县,辖今华阴东部和潼关西部。汉
西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设船司空,管理船库、水运,后设船司空县。
元光六年(前129),大司农郑当时主持,水工徐伯率兵卒自长安沿南山(秦岭)至潼关入黄河凿渠300里,引渭水兴漕运,灌溉农田。
东汉延光三年(124),迁太尉杨震墓于潼亭(今吊桥渭河岸,已挖掘)。
建安年间,自弘农衡山岭迁关至今城北村杨家庄附近。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马超、韩遂屯兵潼关,八月与魏武帝曹操军战。曹军败,部将救其渡河脱险。
晋
西晋建兴三年(315),前赵赵染败司马模至潼关,长驱下邽。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三月,太尉刘裕遣将军王镇恶等率军与后秦守将姚鸾战于潼关。七月,令王镇恶率水军沿黄河逆渭水大破秦军入长安。隋
开皇四年(584),文帝杨坚因渭水多沙,不利漕运,命宇文凯率水工自大兴城(今西安市西北)依漕渠故道开渠到潼关入黄河,名“广通渠”。
大业七年(611),迁关于连城关(今禁沟口附近)。
九年(613),楚国公杨玄感发兵反隋,七月,与守军宇文述战于潼关。玄感连攻三日不克,败于董社原。
唐
天授二年(691),迁关于黄河南沿,设潼津县。
天宝十四年(755)十二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叛唐,与哥舒翰军战于潼关。哥舒兵败,叛军直驱长安。
大历元年(766),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反唐,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入朝经潼关,周智光率兵征讨,忠臣败,叛军入华。沿途劫掠,潼关到赤水民财物被掠殆尽。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农民起义军与守将张承范、齐克让战于潼关。官军败退。
宋
熙宁年间(1068—1077),侍御使陈泊受命修筑潼关城池。
金
贞祐四年(1216)十月,蒙古军战败金兵,潼关失守,出兵东进。
元
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至次年,红巾军李武、崔德率部与元兵反复战于潼关。义军得而复失,兵退。
明
洪武元年(1368)三月,元将李思齐、张良弼会师潼关,与明大将军徐达所部交战。元兵败。
同年,设华阴县潼关驿。
七年(1374),设潼关守御千户所。
九年(1376),设潼关卫,辖千户所。
同年,指挥佥事马骙增修城陴,依山势曲折,“周长十一里七十二步,高五丈,南北高加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守兵遵谕去戎衣各务农业,始设“军田”。
正统四年(1439),指挥佥事姚深奏建文庙,并在治东(东街)设卫学。
正德七年(1512),宪副张和备兵潼关,始设兵备道。
嘉靖二十九年(1550),指挥使盛德率兵镇压矿民被击毙。
隆庆四年(1570),兵备道范懋和增修城池,“更铺七十二所,砖砌城堞。”
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张维任任大理卿时,捐资砌筑城内潼河石埝防水患,民称“张公堰”。并置学田百亩,创建明新书院。
天启七年(1627)正月辛卯(二十八日),免榷潼关、咸阳商税。
崇祯七年(1634),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自澄城进军潼关,与兵部尚书洪承畴兵交战。
清
顺治元年(1644)正月,李自成分军八营,兵出潼关,南下湖北襄阳、河南郏县。
二年(1645)正月,守潼李白成义军马世耀部向豫王多铎假降,事失密,豫王在金盆、寺南安军十八营,设宴于金盆坡口“款待”义军,马部鞍马器械尽被解除。
六年(1649),卫署王用明未按夏、秋二班纳赋的旧例,错报粮额,导致夏秋并征,地薄赋重,民不聊生。
十四年(1675),谕令军民各造丁册、地籍,使军田不得混入民户,民田不得混入军名。邑宰专主民籍,卫官统驭军人,永为定例。军田错落阌乡(今并入灵宝)、华阴的概属潼关,错落于朝邑(今大荔县)、同州(今大荔县)、华州(华县)、灵宝等县的分属各县。
康熙二十四年(1685),潼商道抚民同知唐咨伯、参政高梦说筹资重修北水关,建东、西、北城楼。
同年九月,唐咨伯、本籍进士杨端本编纂《潼关卫志》,书成问世。
四十二年(1703)十月,康熙帝于壬子日渡河到潼关,作《渡黄河潼关驻跸》诗一首。
雍正二年(1724),裁潼关卫。五年(1727),设潼关县,属华州。
四年(1726),清廷在县治西建满城(在老县城西关西端北侧,已废),派驻八旗兵,加强防卫。
五年(1727),潼商道道员张正瑗创建关西书院于帅府街(后称南北街,民国改为博爱街)。
乾隆十三年(1748),裁潼关县,设潼关厅,属同州府。纪虚中(河北文安县人)首任厅抚民同知。
同年,厅署设驿道二:一自杨桥铺(后改名吊桥)至河南阌乡县七里铺;二从厅总铺至山西永济县田村铺。
五十三年(1788)四月,潼商道德明修筑南、北城墙。
嘉庆五年(1800),绅民捐款修建南水关天桥,免受洪水阻隔,行人称便。
二十二年(1817)八月,厅抚民同知向淮与潼商道辖洛南县知县王森文编纂《续修潼关厅志》问世。
道光二十八年(1848),厅设救生局。
同治元年(1862)四月二十八日,太平天国军扶王陈德才西安获捷,率部破潼关,驰援卢州。
光绪十五年(1889),筹设电报局,次年开业。
二十六年(1900),大旱民饥,厅抚民同知焦云龙先行后报,开仓救济,厅民稍得安生。
同年九月,慈禧太后慑于八国联军入侵,偕光绪帝仓皇逃陕。自风陵渡渡河,黄绫围舟,黄土铺道,令民“迎送”。
二十七年(1901)九月初一日,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慈禧太后、光绪帝回京。潼商道署(东街)内设行宫,文武百官“欢宴”,初五日离潼。
二十八年(1902)十月,设邮政局、废驿道。
三十一年(1905),清廷废科举,下令改书院为学校,厅办高等小学堂成立。
宣统三年(1911)九月,同盟会员徐国桢(凹里村人)联络哥老会,组织潼关复汉军与游侠马耀群(蒿岔峪口人)联合起义。马率众于九月十二日黎明冲入城内,徐部内应,清协营败退,副将被生俘,道员逃匿。同月十三日义军失利。十九日秦陇复汉军东征兵马大都督张钫率军抵潼,攻守战延至十二月初一日,秦军三得三失。后以南北议和,宣统帝退位,清军、秦军双方代表于同月二十八日在东泉店秦军驻地议和,签署协议。
民国
元年(1912)二月十八日,秦陇复汉军东征兵马大都督张钫等14名代表,应清军代表赵倜之请来潼关赴宴,清军撤退,秦军入关。
二年(1913)裁厅设潼关县,隶陕西省署。
五年(1916),潼关酱笋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章、奖状。
七年(1918),靖国军樊钟秀率部自蒿岔峪出山,歼陈树藩军事教育团一部,克据潼关,后回师商洛。
十一年(1922)夏,河南临汝匪首张国信挟匪众万余(人称“老洋人”),沿秦岭抵禁沟东岸,烧杀淫掠,被陕军击退。
八月二十三日,长(安)潼(关)汽车公司开始营运。
十月十九日,本县自治协进支会成立。推行直系军阀刘镇华统治陕西的“地方自治”。
十二年(1923)四月四日,县救灾分会成立,王希曾任会长。待赈灾民7500余人。
十三年(1924)七月十三日,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周树人)赴西安讲学,途经潼关。八月八日东返,购酱笋5公斤。
同年秋,陕军冯毓东旅驱逐直系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战于潼关。
十五年(1926)二月二十六日,镇嵩军何梦庚旅被国民二军赤炳文第十师第二混成旅围困华子寨一带,被迫交械,南原镇嵩军也被击溃。三月三日城复陷于镇嵩军之手,四日又被国民二军收复。
同年秋,冯玉祥国民联军援助杨虎城、李虎臣于十一月二十八日西安解围后,军驻潼关,协助地方兴利除弊。
十六年(1927)三月二十一日,马店庙“迎神”赛会,参赛乡民发生械斗,东南区民团武装弹压,酿成百人死亡的流血事件。
四月,中共潼关特支成立,赵和民任书记。
五月九日,冯玉祥惊悉李大钊等革命志士被奉系军阀杀害,召开军民追悼大会,并撰《吊李大钊等二十位烈士》词,镌刻立石。
五月二十二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即将北伐,长安农民协会输送辎重抵潼,冯玉祥指定天主堂为输送队人员作息场所,国民党临时县党部开会欢迎。
五月三十日,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在本县主持召开西北政治委员会会议。
六月一日,冯成彦代表潼关在西安参加陕西第一次全省农民协会代表大会。
七月,中共潼关支部组成,徐国桢任书记。因蒋、冯清党反共,活动中断。
同年夏,冯玉祥重修城内漳河木桥,命名“右任桥”。于右任参加竣工典礼并剪彩致词答谢。
十七年(1928)四月,奉省政府令接待护送山东难民9838人。
五月十日,中共陕西地下武装许权中混成旅(属李虎臣部)自洛南出蒿岔峪,冯玉祥军马鸿宾部企图阻截,在十二连城一带连战七天,许旅奉中共陕西省委令,率部西进。
五月三十日上午,各界群众在大市场举行声援济南惨案的受害者和讨蒋大会。地方党政要员、驻军二十五师张副师长、群众代表讲话,声讨蒋介石窃国篡权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行径,谴责日军屠杀中国军民和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8名外交人员的罪行。
六月,西峪口张瑞五和姚青里、马店里、宋村里、小峱口、寺底、安上等村农民万余人,因不堪灾后负重,奔赴河南阌乡县政府交农要求减税。经当地乡绅张克宜斡旋,交农群众获胜。
八月,县长王作舟在侦察匪情后,率保安队、公安局兵警在欧家城和岭南柴家湾、花儿寺消灭土匪,俘获7人。匪首孙根胜死于狱,余均被处决。
本年,荒旱饥馑,粮价暴涨。岐山、凤翔、兴平、武功一带群众逃荒谋生到潼关,被晋、豫省人贩子拐骗的三四百人。本县设沪赈收容所和妇孺收容所,救济安置。
十九年(1930)秋,3架国民党军飞机轰炸驻潼冯玉祥军。
九月,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混战中,率部自洛阳沿陇海线西进,助蒋追击冯军,克潼关,进西安。
二十年(1931)七月六日,国民党陆海空军司令部委任陕西省主席杨虎城兼潼关行营主任,在西安宣誓就职。
九月十三日,陇海铁路当局拆民房占用土地,县长罗传甲出面交涉,从优给价,并划公地一段,供民营造住宅。
九月下旬,“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各界集会声讨日本侵略军入侵东北。
九月三十日,西(西安)潼公路、三(三原)潼公路相继竣工通车。
十一月一日,城乡举行反日运动大会。救国宣传队10余人,携带宣传品在吴村一带讲演,听众两万余人。
十一月六日,陕西省教育厅第二电教队抵潼。七日晚在苏家村,利用扩音机播放歌曲,动员民众抗日救亡,并放映《热血忠魂》影片,观众2000多人。次日到乡(镇)巡回放映。
同月,县长罗传甲、举人赵鹏超编纂《潼关县新志》问世。
十二月六日,残废贫民教养院改为救济院,收容黄河下游难童。
同月十日,陇海铁路灵(灵宝)潼段通车。东关后沟设临时车站,城内隧洞、西关车站继续施工。
本年,张济苍在博爱街创设济苍医院,始有西医应诊。
二十一年(1932)六月,霍乱疫病(虎烈拉)流行,秋季始得控制。
九月二十九日,各界群众万余人在大市场举行仇日救国运动大会。
二十二年(1933)六月,河南船帮组织船员工会,垄断河渡。山(西)、陕(西)船帮派代表卫艺元赴省控告,建设厅派技士林明翰调查后,会同潼关党政要员召集船商成立船运同业工会,纠纷始平。
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施行保甲制度,5个区改设7个联保,辖104保。
本年,中国旅行社在西大街设“潼关招待所”,承办旅游业务。
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四日,“法币”流行市面。
十二月,架设环境电话线路128公里。五里屯、永清堡、下营、贠家原、汾井、太要街通电话。
二十五年(1936)春,私营棉花机器打包厂投产。
十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蒋介石夫妇飞陕,策划“剿共”。张学良陪同游华山后,在潼关山上翻阅《潼关名胜要览》。
十二月九日,国民党中央军3个军团长、15个师长率部入关,妄图迫使西北驻军继续反共反人民。
十二月十一日(“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由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十七路军第七军军长兼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等陪同登北城窥视地形,准备内战。并参观大市场小学和马超刺曹遗址。
同月十三日黎明,冯钦哉叛杨投蒋,指挥所部自朝邑移兵潼关。东北军留守处军械库被收缴。
同月十六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派西北宣抚使于右任偕张钫、王陆一等乘专列抵潼,电告杨虎城他将来西安“宣抚”,被拒绝。于在宴请潼关各界人士席间,对张、杨发动“西安事变”表示“异议”。
二十六年(1937)一月一日,陕西援绥服务团由王杰、吴云屏、蔡毅之率领的两批团员80余人抵潼。四日遭国民党中央军迫害送往洛阳。
六月二十五日,陕西省政府27次会议决定,将潼关县初级农科职业学校改为省立潼关小学,胡汉章任校长。
七月十七日下午,黄河渡口第10号木船载乘客五六十人及邮包、大米等,向风陵渡航驶,到沙坡岭被浪翻沉。潼关渡口派船3艘,永济警宪协力营救,20余名乘客脱险。
同年秋,国民党中央军第四十六军李及兰师奉令拆除潼关城楼,意在减少敌炮目标,绅民联名要求保留古建筑。后除西城楼保留外,东、南、北城楼及南、北水关楼被拆除。砖瓦木料用于构筑工事和军长樊松甫在华阴县沙曲修建松华小学。
同年冬,旅省学生方梦辙(今灵宝县人)等寒假回县,联合男女学生30余人组成抗日救亡宣传队,由第一科科长徐佩之、民众教育馆馆长徐文华率领,在城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二十七年(1938)二月,县政府在城内钟楼设防空监视哨。后迁陶家庄附近。建立电讯联络,严密监视,寻踪报警,电传邻县。
二月二十八日,侵占山西运城的日本侵略军飞机12架窜入潼关上空,在火车站、西关公路上狂轰滥炸,人畜死伤惨重。
三月七日下午四时,盘踞山西永济匼河镇的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城镇居民、商民和机关单位人员纷纷疏散。
三月十六日,潼关、阌乡、陕县驻军拂晓渡河拔敌据点,风陵渡、赵村、田村、芮城、平张、茅津渡被收复。
三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时,驻潼炮兵十团三营七连受命将炮位移柳家村坡口,缩短射程,向敌开炮,风陵渡凤凰嘴敌炮阵地被毁。
同年夏,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大开烟禁。私商经向省禁烟局投标得中后,在本县成立公膏分售所,公开包售鸦片。
同年九月,本县青、壮年开始报名参加抗日战争。八年抗战中,出征的3799人。
二十八年(1939)三月,河防大队成立。
同年七月七日,各界群众千余人,在苏家村举行“七七”纪念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死难同胞大会。机关单位献挽联并禁宰一天,以慰亡魂。
同月,县境西潼公路改线于原上。
十月十六日,豫东黄泛区灾民过境,分批转送华阴,依县接转黄龙山垦区进行安置。
十二月二十一日,日军发炮袭扰,铁路运输受阻。华阴经潼关到阌底镇的军需民用物资开始驿运。
本年,潼关县战时动员委员会成立,县长任镇亚、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姚樾溪分任会长、副会长。
二十九年(1940)一月,华县咸林中学学生张克家、牛宏道等10人回县组成抗日救亡宣传队,在桃林、汾井、太要等乡演唱歌曲、戏剧、召开座谈会,宣传抗日。
二月十三日,世界红卍字会潼关分会组建盐煤合作社,经营购销业务。
五月七日,战时动员委员会会同各界成立日货检查站。
十月,华阴县东泉店经潼关到河南阌底镇的东阌交通沟公路工程竣工,客、货车辆通行。
十一月,本年度由陕西省建设厅拨款4.2万元,修筑的阌华公路禁沟路段工程竣工。
同月,7乡1镇联保办公处,改为乡(镇)公所;保立小学改名国民学校。
三十年(1941)元月一日,潼关、华阴划界,结束两县军、民花插的历史。
十二月,汾井乡绅民呈经第五赈济区拨款,修复龙儿堰引水工程。
同年,开展“一元献机”运动。城乡人民捐献法币7496元。
三十一年(1942)三月,开展土地陈报,年底结束。田赋征收始行新颁科则。
三十二年(1943)夏,西城门箭楼着火被毁。
三十三年(1944)二月十六日,县政府在政府院内召开大会,动员知识青年参军,有60名青年报名,被编入青年军二○七师,开赴云南。
三月六日,陕西省赈济会拨款5万元,赈济难民3846人。
五月一日,潼关、阌乡划界结束。
三十四年(1945)二月二日,县临时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苏家村召开。
九月二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城乡欢庆抗日战争胜利。机关单位和商民、居民先后迁返县城,重建家园。
三十五年(1946)五月十八日,陕西省主席祝绍周等乘专车抵潼。十九日参加潼惠渠、金惠渠放水典礼,并召集党政机关团体负责人和绅士座谈。
七月,国民党县党部、三民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三青团”)诬陷青年职员郗中兴等3人,以“共产党嫌疑”被捕,送往西安。
三十六年(1947)三月十三日,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工程驻潼办事处开始办公。
三月二十二日,县政府奉令为发动内战,征召民丁403名,前往澄城县集结待命。
三月二十四日,县长李笑然以三月份经费、粮食支付亏空为由,摊派预算不敷款14.23万元,粮食4970石(约63.13万公斤)。自此预算不敷款、壮丁款、柴草马料等差役税捐日增,人民不堪负重,怨气沸腾。
八月,县自卫营成立。两月后,改编为保警大队。
九月十五日,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第十七师五十团进军到下马店,与国民党三十师二十,七旅七十九团遭遇,追击国民党军至善车口村,歼其一部后,经太峪赴商洛。
十月二十到二十三日,选举“国大代表”,候选人李仲山(寺角营人)当选。
三十七年(1948)七月,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
八月,县长潘和笙放纵亲信籍九皋贩毒。事败露,籍被捕押送西安处决,潘被撤职查办。
九月四日,县政府通令:各乡(镇)凡10户以上村落,设立盘查哨,交通道口设武装盘查哨。
三十八年(1949)五月二十三日,县长王习之目睹人民革命形势的发展,惧被解放军生俘,挟政府、地方军警人员逃匿铧嘴、马吉一带,企图潜逃商洛。次日,自卫团第一大队队长马登瀛指挥所部包围铧嘴,拘捕王习之和警察局长周植三。二十六日,县参议会在水坡巷赵宅召开会议,组织临时政府,推选王锡命、徐文华分任正、副代县长,维持残局。
五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渭南军分区所辖东岳第二十二团进军潼关。国民党大荔分区驻潼的保安第六旅和黄河、绥远等杂牌军被击溃。自卫团第一大队接受改编,潼关解放。
五月三十日,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电:任命崔士杰代理县长。县人民政府布告:市场交易以人民币为本位币,陕甘宁边区西北农民银行发行的钞券(农币)为辅币。废旧币、收兑新币。
六月三日,县支援前线委员会成立,动员群众接送大军渡黄河西进南下。
六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夜,国民党地方武装残匪与人民政府留用的乡保人员勾结,里应外合,先后偷袭临华、金陡、太要区人民政府。中共区委书记、区长等6人殉难。
同月,县政府地方干部训练班开学。先后两期培训党政干部100余人。
七月,县大队、区游击队相继成立,开始剿匪。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县委、县政府在金陵寺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20日,首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下简称“各代会”)在一完小举行。县委书记李森主持会议。代理县长崔士杰作《政府工作报告》。
10月27日,第一届农民代表会议(以下简称“农代会”)在县城召开。
同月,取缔妓院。100余名妓女得到妥善安置。
11月21日,扩充地方武装人员150名。
12月13日,县政府在三区三乡(吴村)、四区五乡(东马村)进行民主建政试点工作。
1950年
3月15日,剿匪、反霸、肃特工作开始。分两期进行,6月底结束。
4月11日,遭敌残害的王怀彦、王光礼等6位烈士追悼会在金陵寺举行。
6月21日,在一区四乡(周家村)进行土改试点。试点后全县分3期进行,到1951年5月20日全面结束。
7月18日,成立县土改委员会,冯光辉任主任,刘仲英、贺应福任副主任。
8月,扩充人民武装工作结束,552名青年参军。
10月29日,结合土改运动开始整党。
11月,开始抗美援朝宣传活动。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