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本县公文信件由驿站送递,境内驿站有长宁驿、邰城驿。清雍正年间改驿为铺,境内有长宁铺、可层铺、韩店铺、董晁铺和县城内总铺。邮递政务归兵部特设的车驾司主管,清末改归邮传部直辖。光绪三十年(1904),在县城始设三等邮务管理局。宣统二年(1910),增设长宁镇邮寄代办所。
民国6年(1917)9月,县邮务管理局升格为三等甲级邮政局(址由大北街迁东街)。民国17年(1928),成立县电信局。民国23年(1934)8月,设立张家岗邮政代办所,由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代管。民国24年(1935)1月,张家岗邮政代办所升格为三等甲级邮政局。民国25年(1936)5月,在贞元镇福茂昌商号设邮信柜。民国26年(1937)成立县环境电话所。民国29年(1940)4月,设武功车站(今杨陵火车站)邮寄代办所。同年6月设普集车站(今武功火车站)邮政代办所。民国30年(1941)3月,设大庄街邮政代办所。同年9月,武功车站邮寄代办所升格为三等乙级邮政局。民国31年(1942),张家岗邮政代办所升格为二等乙级邮政局。民国35年(1946)12月,在县城南街、宣化街和南关等三处设邮票代售处,分别由市民代办。民国36年(1947)1月,在县城大北街自新合商号和普集车站小街普惠诊所分别设邮票代售处。同年4月,武功车站邮政局停办,县邮政局降为三等乙级局。
民国30年至36年(1941~1947),先后在县城内、武功车站和张家岗成立互不隶属的三处县级邮政局,统归省邮务管理局领导。
武功解放后,1949年7月设蔚村、苏坊、游凤、西大寨(今杨陵区)邮票代售处。1951年11月9日,邮政、电信合并,成立县邮政局。1952年改蔚村邮票代售处为邮政代办所。1953年11月,张家岗邮政局并入县邮电局。同年底,改普集邮政代办所为邮电所,增设西北农学院邮电所,成立杨陵邮电支局。1954年设工地邮电所(即小村镇)、小村(机场)邮政所;改普集邮电所为邮电支局、贞元邮票柜和大庄邮政代办所及长宁邮寄代办所为邮(政)电所。1955年改工地邮电所为邮电支局。1958年武功县邮电局并入兴平邮电局,武功设邮电分局。1961年恢复县邮电局(局址由武功镇迁至普集镇)。1968年,成立县邮电局革命委员会。1969年邮政、电信分设,成立县电信局革命委员会和县邮政局革命委员会。电信局革命委员会受陕西省电信局和武功县人民武装部双重领导;邮政局革命委员会受陕西省邮政局革命委员会和县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1973年邮政、电信合并,成立县邮电局,共有职工136人。1975年设普集街邮电所,1976年增设河道、戴家、游凤、观音堂邮电所。
1978年,武功县邮电局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治安保卫委员会。1982年,武功县邮电局行政办公楼建成并投入使用,1983年新建长宁、大庄邮电所。1982年撤销杨陵邮电支局,成立杨陵区邮电局,与武功邮电局同建制。1983年武功邮电局由宝鸡邮电局管辖划归由咸阳市邮电局管辖。1985年武功电信综合大楼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武功县邮政局、电信局自成立之日起至1951年邮电合并止,两局各设局长一人。1952年前,邮电局长兼作会计、出纳、统计和部分生产工作。1953年至1988年,先后增设副局长1~4人,1953年增设会计、出纳、乡邮指导员和邮政、报话、机线等生产班组。1955年至1990年,又先后增设总务、供应、人事、政工、会计检查、邮政业务和农村乡邮检查、电信技术、报话业务检查和专、兼职工会主席等行政管理人员。1953年至1984年,以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局务会议。1985年增设了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处理全局较大事宜。同年成立了局务委员会,委员由7人组成,并按其工作范围,分别由政工、人事、工会、文书、打字人员组成政工室;由会计、出纳、计划统计、会计检查人员组成计财室;由总务、供应、伙管、库管人员组成后勤室;由电信技术、报话业务检查、邮政业务、农村乡邮检查人员组成业务室。1988年为了进一步适应企业经营承包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又分别由人保、秘书、打字、总务、门卫、伙管、党群干部和邮政业务、电信业务、乡邮检查、技术管理、会计、出纳、计划统计、供应、材料、邮储、经营管理人员组成行政和经营管理两个办公室,各室均设主任一人,经营办公室增设副主任一人。1990年7月,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又将两室改设行政、计财、业务三个办公室,各设主任一人。同年,县局设置有邮政、营业、投递、报务、话务、机务、机线等生产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