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武功在关中盆地西部,地貌形态简单:一是河谷冲积阶地;二是黄土台原;三是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
一、河谷冲积阶地
主要由渭河,其次是漆水可、漠峪河、水河冲积形成。漆水河等比较窄小,形成的阶地不连续,较零散;渭河历史悠久,洪水规模大,在不同地质年代冲积形成了三级阶地,对武功县的地质地貌均有很大影响。
(一)约在距今69万年(中更新世晚期),形成了三级阶地
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平坦而微有起伏。今薛固至长宁一线,平坦开阔,包括普集、小村两镇和长宁、南仁、薛固、观音堂、大庄等地区大部及北营、普集街地区北部。其南缘有南仁至孔寨洼地。
(二)距今8万~10万年(中更新世早期),形成了二级阶地
地势平坦开阔。包括薛固、北营、大庄等地区北部和普集、小村两镇南部一小部分。
(三)距今一万年左右(全新世时期),形成了一级阶地
即大庄乡南立节至薛固乡陈家坎一线,西窄东宽长约14.9公里的平坦沃野。包括薛固、普集街、北营等地区中部及大庄地区的东南隅。其南边,受渭河曲流作用,呈现出大片漫滩和零星凹地及古河床。其西北部则有漆水河、水河和漠峪河呈现“丫”形树枝状狭长不规则河谷地形。漆、、漠峪河有着同一、二、三级阶地相似的地貌。
在二、三级阶地形成后,又在中更新世早期(距今8万~10万年左右)又由风积形成在表面覆盖了一层厚0~20米的黄土(马兰黄土)。一级阶地因形成晚,没有黄土覆盖。一般比河床高出3~5米,海拔417~454米;二级阶地比一级阶地高10~15米;三级阶地比二级阶地高15~25米。
二、黄土台原
西起观音堂乡北部,东经贞元、河道两乡南部,北与洪积扇前缘洼地衔接,南与渭河三级阶地相连。又比三级阶地高出20~80米,海拔480~560米。包括观音堂北部和苏坊、游凤、武功镇等地区全部及贞元,戴家、河道等地区南部。塬面略起伏,西北高、东南低、坡降2.5%~5.0%,由于漆、、漠三条河流切割,分为武功西塬、金家塬和武功东塬。各塬面基本宽阔平坦,土层深厚,也呈现有梁(岭)和槽洼等地形。梁(岭)有西塬的凉马岭,东塬的邵家梁,戴家梁。槽洼则有西塬的新村—腰子槽洼;东塬有西坡—宋家塬—线以东的槽洼;望人腰—上庄,强家—田家—线以东的碟形洼地;更大的有贞元—戴家—线的槽形洼地、邵家寨槽形洼地、铺邑大堡槽形洼地和长宁、河道一线的碟形洼地。黄土台原的形成,始于距今69万年(中更新世晚期),结束于距今8万~10万年(中更新世早期)。表面覆盖着一层与渭河二、三级阶地同时形成的10~20米厚的黄土,下层有冲积层、洪积层、风积层和湖泊沉积物。
三、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
南边与黄土台原相接,分布于县西北苏坊地区的蔚村塬一带。地势南高北低,呈缓倾斜状。海拔490~570米,坡降2.5%~5.0%,有任曲、凹里等洼地,其前缘接金家塬。地表亦覆盖厚度10~20米黄土,下层主要为冲积物。
民间习惯把县城分为头、二、三道塬。
头道塬,包括黄土台原和山前洪积扇。
二道塬,东部包括渭河二、三级阶地,西部只包括三级阶地。因为东部一、二级阶地相接处高差明显,形成一个台阶,而二、三级阶地相接处高差不明显,似是一层阶地,而二、三级阶地相接处高差明显,形成一个台阶,且因东部的二、三级阶地和西部的三级阶地连成一片,故称二道塬。
三道塬,东部为渭河一级阶地,西部为渭河一、二级阶地以及河漫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