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
武功县所处地质构造部位,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关中断陷盆地西缘湖滨地带,从第三纪以来堆积一套很厚的河湖相和冲积相的松散堆积物。根据钻孔揭示,地质可分四个新统:
一、下更新统(Q1)
主要为洪积、冲积和湖积(P2+a1+1Q1)作用形成的一套灰色、灰绿色、棕黄色、黄褐色的杂色淤泥、粘土、亚粘土、亚沙土,粗、中、细粉沙及沙砾、卵石组成的地层。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从北往南、由西向东、由粗到细,即由洪积物变为湖积物。
二、中更新统(Q2)
主要为片积、洪积、冲积和湖积作用形成的一套黄土、粘土、淤泥、亚粘土、亚沙土、沙砾、卵石组成的地层。依据地层岩性、岩层接触关系和地貌部位的不同,将中更新统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与中部以第五层古土壤(即红三条)为分界面,中部与下部以第九层古土壤为分界面。地层总厚度120米左右。根据岩性特征分述于下:
(一)中更新统下部洪积层(P1Q21-1)
为一套棕黄色、棕红色为主的粘土、亚粘土、亚沙土和粗、中、细粉沙、沙砾石、沙卵石等组成洪积相地层。该层分布特点,近河、近山为粗粒相,远离河道和远离山脚为细粒相,沿沟道洪流分布。
(二)中更新统下部片积层(eo1Q21-2)
为黄色黄土,岩性较密实,含铁锰质的黑色斑点及管状孔隙,可见八层颜色较淡、呈浅棕红色层状水平、间距较密的古土壤。每层古土壤下面都有层状钙质结核。漆水河两岸原边可见垂直节理充填次生石膏晶体。该层厚20~30米。
(三)中更新统中部洪积层(P1Q22-1)
岩性为亚沙土、沙砾卵石层,厚度一般15米左右,最厚可达30米。总的规律是越靠近山厚度越大。
(四)中更新统中部片积层(eolQ22-2)
为淡黄色黄土,具较多管状孔隙的黑色小斑,可见四层颜色较深的棕红色古土壤层,每层古土壤层底部均有钙质结核层,分布较广,层厚20~40米,一般为30米。
(五)中更新统上部洪积层(P1Q23-1)
主要分布在蔚村塬洼地一带,岩性为亚沙土,粗、中、细、粉沙和沙砾、卵石含泥,层厚一般小于10米。
(六)中更新统上部冲积层(alQ23-1)
主要分布在渭河、漆水河三级阶地。岩性主要为沙、沙砾、卵石夹薄层的亚粘土,层厚30~50米。
(七)中更新统上部片积层(e01Q23-2)
分布较广,岩性为黄色略亚微红黄土,土体较松散,含较多的蜗牛壳碎片,垂直节理及管状孔隙均较发育,夹有3~4层古土壤,以最下一层为最厚,古土壤底部的钙质结核层呈薄层状,层厚15~30米。
三、上更新统(Q3)
上更新统主要为洪积、冲积和片积成因类型。
(一)上更新统下部洪积层(P1Q1Q3)
分布在蔚村塬洼地、范围不大。岩性为亚沙土及粉细沙,沙砾不含泥,大都被黄土覆盖,埋藏在地下20米左右,层厚一般小于10米。
(二)上更新统下部冲积层(alQ31)
分布在渭河、漆水河二级阶地,岩性为灰色掺有锈黄色、灰绿色斑块及条纹的亚粘土、亚沙土和沙砾卵石。根据钻孔揭示,一般埋藏在地下15米左右,厚度约为50米左右。
(三)上更新统上部片积层(leQ32)
为淡黑色的黄土,岩性疏松,管状孔隙很多、垂直节理发育,夹有1~2层古土壤。古土壤底部钙质结核层呈零星分布,不连续。层厚一般10~15米,最厚可达30米,二级、三级阶地普遍被覆盖。
四、全新统(Q4)
全新统主要有冲积和洪积两种成因类型的堆积物。
(一)全新统冲积层(alQ41)
分布在渭河、漆水河一级阶地。岩性上部为亚沙土、亚粘土,下部为沙砾卵石,层厚一般在50米左右。
(二)全新统冲积层(alQ42)
分布渭河,漆水河漫滩。岩性为沙、沙砾卵石,层厚一般在50米左右。
(三)全新统洪积层(P1Q4)
分布蔚村塬、苏坊一带。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亚沙土、沙砾卵石含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