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元月16日,中共渭南县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县人民委员会礼堂召开。
2月24日~4月底,全县进行第一次普(遍)选(举),同时核查人口。据查,本县共有73,521户、338,322人,登记选民183,067人。
3月,渭南马拉机站在五区六乡王家村(在今双王公社)建立,配备马拉收割机和十二行条播机各2台等。
31日,《群众日报》登载本县九区南郭村完小毕业生郭统绪参加农业生产的事迹。4月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陕西省委在南郭村举行授予郭统绪表扬信大会。
5月15日~17日,本县召开第一次优抚(优待抚恤军烈属)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32人。
7月3日,渭南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为治理渭河,在双王槐衙、张庄一带的险工段,修石坝13处。
湭惠渠引水工程基本完工。
9月14日,国家实行棉布统购统销政策,当天对全县私商所有棉布进行登记。
12月5日,渭(南)蓝(田)公路工程开工;19个区的9,024名民工投入修建。
1955年
3月1日,国家发行新人民币,以1元兑换旧币1万元。新币开始在本县流通。
9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县委员会成立。
10月,全县取缔“中道”(一贯道化名),逮捕处理道首一批。
12月31日县政府年终总结工作时宣布:本县已消灭了烈性传染病霍乱(虎列拉)和天花。
全县推广双轮双铧犁313部、双轮单铧犁1部、马拉收割机6部、十二行条播机36架、棉花条播机36架、磨刀机3架、水车267架。
1956年
元月19日,全县完成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渭南汽车站成立。
2月底,全县建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483个,入社农民56,979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3%。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3月,对全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12个区并为5个区(内有1个区级镇),106个乡(镇)并为36个乡(镇)。
4月19日,中共渭南县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5月1日,渭南县广播站开始播音。
6月,双王乡双王农业社刘述贤作务的二亩水地回茬麦平均亩产1,198斤,高出当地平均亩产355%。同年秋季,在这块地上复种的2亩玉米,亩产1,164斤。全年平均亩产2,362斤,是本县有史以来的最高产量。
在县级和城关镇42个单位(1,129人)中进行肃清反革命分子的工作。
7月,国营拖拉机站成立,配置拖拉机13台。
8月,开始对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农林水利、文教、卫生、粮食及国家机关等9个系统(603个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后,平均每人工资45.96元,增加5.73元。
9月15日~10月9日,全县进行第二次普(遍)选(举)。同时,核对户口。经核实,全县共有74,826户,359,952人,登记选民210,434人。
10月1日,《渭南报》创刊。
渭南专员公署撤销。
11月27日,渭南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人民委员会礼堂召开。
12月底,全县设邮电支局(所)16所,各乡镇都安上电话,基本上达到乡乡通电话,村村通邮路。
全县有36个乡建立了信用社。
第一批苏联制拖拉机到渭南。
本年,粮食丰收,全县总产量31,349万斤。
1957年
2月18日,国家农业部、农垦部、中国农业水利工会联合会召开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授予本县植棉能手张秋香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4月,在全县50多个单位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
6月8日,开始进行反“右(派)”斗争,县级单位订“右派分子”80人。
秋,全县1,483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85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渭南县始使用电动机、锅驮机(内燃机)、磨面机、解放式水车。
1958年
2月,渭南县工业农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召开,到会代表81名。
18日,渭南县广播站开始对农村播音。
4月,国家农业部在渭南召开北方十三省大家畜发展和“秦川牛”选育会议,本县官道乡被誉为“秦川牛状元乡”。苏联专家列别节夫到会。随后,官道乡白党高级农业合作社被命名为中苏友好农业合作社;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本县列为“秦川牛”基地。
国家农业部授予本县官道乡友好农业社饲养员张兴荣“全国牛状元”称号。
中共陕西省委发出推广张秋香植棉经验的指示。
5月,国家统计局将本县评为全国统计工作先进县,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暮桥来渭南视察。
22日,渭南县第三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县人民礼堂召开。
8月,中共渭南县委在双王乡试建了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随后,在全县建起37个人民公社。
双王公社罗刘大队刘恒杰改革的小型割麦机、玉米脱粒机等,获全国农具改革展览特等奖。
9月,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和中共陕西省委候补书记赵守一,到官道公社友好大队视察。
10月8日,渭南县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召开,到会代表306人。
24日~12月5日,全县10万余人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共捞铁砂6,700吨,建土炉1,034座,产铁1,600吨;建土钢炉167座,炼钢315吨。所产钢铁多不能用。
秋,大王公社肖底大队在雨中滑坡,35户房屋下移200多米,全部倒塌。
本县首次使用国产解放牌汽车,县城举行大会,热烈庆祝。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分行在渭南召开农(村)金(融)工作现场会。
陕西省农业厅将渭南县定为“关中驴”良种基地。
全县每个生产大队都通上电话。
12月,国务院将红旗人民公社第四生产队(今双王公社双王村)命名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并授予奖状。
1959年
元月1日,渭南、华县、华阴、潼关4县合并为渭南县(大县)。
3月8日,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本县第一百货门市部售货员高秋菊“三八红旗手”称号。
15日,参加自北京至天津自行车全国性测验赛的渭南邮电局职员吴新保,以2小时0分34秒的成绩,打破男子100公里世界纪录,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4月~5月,全县召开了有17,427人参加的“双代会”(党员和社员代表),布置彻底清查和处理一平(均)二调(用)三收款的“共产风”。
9月20日~11月20日,全县进行反右倾、整风运动。
10月,红旗人民公社八里店大队植棉能手张秋香亩产皮棉239斤。
27日,中国共产党渭南县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在中共渭南县委党校召开。
12月,华阴县三门峡库区居民3万余人迁往本县渭北各公社。
渭南县地质队开始对全县进行地(质)矿(藏)普查。
本年,开始使用国产东方红75型、40型、28型、55型拖拉机。
1960年
4月25日,中共渭南县委开始在故市进行“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试点。5月,在全县农村开展“三反”运动。
渭南变电站建成投运。
7月15日~9月15日,精减城镇人口、国家职工4,256人。
8月22日,据中共渭南县委报告,全县有公共食堂5,039个,入堂社员144,400户(占总户数的93%)、652,453人(占总人数的94%)。
9月下旬,开始对1959年在反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处分的干部进行甄别工作。截至1962年9月,纳入甄别的6,211人,甄别平反了6,194人。
10月,小麦优良品种“阿勃”引入本县。
12月,国务院将张秋香植棉组命名为“三八红旗集体”。
1961年
9月,中共渭南地委和行政公署恢复(住今行署),辖渭南等16县。
渭南大县撤销,恢复原渭南、华县、华阴、潼关4县。
26日,渭南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共渭南地委党校召开。
撤销《渭南报》社。
本年,遭百日大旱,受灾476个队,69,490户、340,905人。县人民委员会发放救济款60,000元。
1962年
春,全县人民公社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制度。
5月3日,中共渭南县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剧院召开。
调整工业企业,停办渭南县纺织厂和渭南县纤维板加工厂。
1963年
3月5日~4月底,全县进行第三次“普(遍)选(举)”。
4月中旬~6月初,在县级各部门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反铺张浪费、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官僚主义、反分散主义)。
5月22日,渭南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共渭南地委党校召开。
6月25日,《中国青年报》用一个版面介绍本县双王公社罗刘大队团支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经验。此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陕西省委员会及渭南地区委员会,都在罗刘大队开了现场会。
中共渭南地委和县委共同在三张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英雄事迹报告团来渭南报告。
本年,春、秋多雨成灾,受灾110,161人。县人民委员会6次发救济粮
1,327万斤、口粮贷款23万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