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古称四塞之区,渭南又当关中孔道,行政建置很早,建、撤、分、合,甚为频繁,因此记地理位置以目前为准,而疆域变迁,则从唐代起。
第一节 位置
渭南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北纬34°15′~34°45′,东经109°23′~109°45′。南依秦岭与蓝田相接,北部平原与蒲城相连,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华县为邻,西以零河为畔与临潼县相望,东北以洛河故道(古乾河)与大荔县相间,西北经肖高村与富平县接壤。
县城与各地的距离是:距华县城30公里,临潼县城32公里,蓝田县城74公里,大荔县城59公里,富平县城63公里,蒲城县城58公里。西距省城西安62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经河南道1,150公里,经山西道1,190公里。
渭南,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是八百里秦川膏腴之地,为陕西省粮棉主产县之一。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西(安)潼(关)、渭(南)大(荔)、渭白(水)、渭富(平)、渭蓝(田)等五条公路干线与周围各县相通,是西安以东的交通枢纽,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第二节 疆域
渭南境内,唐以前曾设过下邽、莲勺、中源、灵源、南新丰县,疆域无考。唐时,县境在渭河以南,南为上洛,东南为洛南,西南为蓝田,北为下邽,东为郑县,西为鸿门,西南为庆山。唐代神龙以后,西面和西南皆接新丰(后更名昭应)界。宋代县境四至与唐代相同(唯昭应改名临潼),据清何耿绳编《渭南县志》载,东西宽38里,南北长75里。
元、明后,疆域纵括渭水南北。明嘉靖二十年(1541),广60里,袤210里。四至为:东20里,接华州之赤水镇界;东北60里,接同州之太平(丰)里界;东南150里,接洛南之东桃坪界;西40里,接临潼之零口镇界;西南50里,接蓝田之离阳里界;西北75里,接富平之张桥界;南140里,接商州之小秦岭界;北70里,接蒲城之魏村界。清光绪十七年(1891),县境南北相距200里,东西相距50余里。民国三十四年(1945),南北相距230华里,东西相距65华里。
今天渭南县境之四至,最南为箭峪岭,与蓝田县坝源公社相接;最北和最东均为官路公社东北之新村,与蒲城县钤饵公社和大荔县羌白公社为邻;最西为良田公社西惠家沟,与临潼县之零口公社接壤。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14~32公里。县城,东距华县界11.3公里,东北距大荔县界32.7公里,西距临潼县界15公里,南距蓝田县界27公里,西北距富平县界33公里,北距蒲城县界32。3公里。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0.7%,占渭南地区总面积的9%,有耕地1,257,34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