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调查,人工养殖鱼类共有5科、15种、25个品种或种类。主要鱼种有鲤鱼、草鱼、鲢鱼、武昌鱼、鲫鱼、鳙鱼、鳊鱼。另外还有虾、螃蟹、田螺、甲鱼等水产品。
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时期,就有关于养鱼的记载。到汉武帝时,养鱼已比较盛行。但在新中国建立前的200多年,本区渔业几乎消失。建国后,在城区附近有个别游民在渭河从事捕捞,年产量约2000公斤,主要为鲫鱼、鲤鱼、鲶鱼。1958年后,由于厂矿企业排污增加,河水污染日甚,捕捞量逐年减少,今已无鱼可捕。
1971年后,开始利用原上人工陂塘养鱼,鱼种来自外地。因饲养管理技术差,加之白水养鱼,成本大,产量低,效益差。1975年全国城郊养鱼会议后,本区利用渭河滩地开挖专业鱼池,建立了渭城、窑店两个公社鱼场。1980年起又先后建成东河滩鱼场及渭河管理站鱼场。一些群众也开始兴建专业鱼池,正阳乡东杨村龚高利建成专业鱼池2个,水面20亩。1982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原上陂塘养鱼重新崛起,原下专业鱼池又有发展,加之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养鱼技术逐步由单纯粪肥肥水、养殖单一品种、不防病治病向合理搭配化肥肥水、多种类合理混养、重视防病治病的方向转变,并引进推广罗非鱼、镜鲤等鱼种,推广应用颗粒铒料、增氧机、脉冲电捕鱼机等养鱼机械,自建鱼种场,生产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养鱼水面1380亩,产量147.8吨,亩产107.1公斤。到1990年,虽然养鱼水面因基建占地下降了25.5%,但产量达181吨,增长了22.5%,亩产达到176.1公斤,人均食鱼0.59公斤,丰富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农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