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中心。1984年改变人民公社体制后,恢复乡镇人民政府。1989年,全县设置1个镇、13个乡。各乡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变化,呈现新的面貌。乡镇设置与基本状况为:
昭仁镇
位于县境中部偏西。东接罗峪乡,南邻枣园乡,西连丁家乡,西北依地掌、彭公乡。面积22.7平方公里。1989年全镇耕地17185亩,户数5415户,人口20390人,劳动5120个。辖行政村14个,居委会1个。镇政府驻地西关村。昭仁镇历为县治城区。唐至德二年(757年)设宜禄驿。为“丝绸之路”又一必经重镇和盐马交换关市。宋于地置宜禄县。明初改设宜禄驿承署、递运所。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于宜禄镇复置长武县。宜禄镇因昭仁寺在东街,改名昭仁镇。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设山货市场,每旬四、九日逢集。清末至民国时期,大道直通平凉、兰州,成为秦陇交界物资集散地,市场商号摊贩常年营业。民国时期仍设昭仁镇。解放后,为城关区、乡、管区、公社所在地。镇区近郊土壤肥沃,田园平整,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较好。粮食产量稳居全县之冠。主产粮油,并建成蔬菜、肉食基地,直接为城区服务。交通便利,市场活跃,镇办工业企业效益较好。镇驻地有中小学、医院、供销社、信用社、广播站,及较为完备的公共福利设施。
罗峪乡
位于县境中部。东依亭口乡,南接枣园乡,西连昭仁镇,北邻彭公乡。面积24.9平方公里。1989年全乡耕地15414亩,户数1439户,人口5997人,劳动力1747个。辖行政村12个,乡政府驻地庙底村。西距县城2.8公里(水平距离相同)。解放前属昭仁镇。解放后为罗峪乡、管区、公社驻地。地形西北稍高,东北偏低,除庙底、七里村较平坦外,其它各村多处山坡沟谷地带,土壤肥力较差。塬面交通方便,西兰公路横贯中部各村。农林牧副业不断发展,生产条件逐步改变。菜园头有宜山秀水,传为县内八景之一。乡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供销社、信用社、电影队、文化站、广播站,还有乡办事企业单位,建有露天剧场和舞台。
冉店乡
位于县境东部偏南。东隔泾河与彬县北极乡相望,南与亭口、路家、巨家乡相邻,西与罗峪乡接壤,北与相公乡以鸦儿沟为界。面积30.7平方公里。1989年全乡耕地26528亩,户数1863户,人口7886人,劳动力3535个。辖行政村16个,乡政府驻地二趟村。西距县城12.5公里(水平距离11公里)。解放前属亭口镇。解放后为冉店乡、管区、公社驻地。地形呈梁峁山脊状,南北两侧均为沟壑坡地。泾黑河谷为川台滩地。山坡地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偏低不稳。部分村属地方病多发区,劳力体质较差。林业、牧业基础较好,柿子、大枣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大宗销售。
宋代曾移宜禄县治于冉店镇。清咸丰八年(1858年),公议设集市,清末渐次冷落。民国十二年(1923年)恢复牲畜集市,客商铺面增多。民国三十年(1941年)以后,军旅滋扰,居民疏散,冉店桥头仅有车马店,街道集市衰败。冉店桥历为关隘重镇,古称阴灵关,易守难攻,倒取获胜成为战例史话。沟内筑土坝为桥,形势险要,为西兰公路咽喉关隘。乡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电影队、文化站、广播站、有露天舞台,还有乡办企事业单位,沿公路北边开设商业门市,全日营业。
亭口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接彬县水帘乡,南邻路家乡,西依冉店乡,北临泾河与彬县北极乡相望。面积53.5平方公里。1989年全乡耕地19477亩,户数2069户,人口9177人,劳动力3178个。辖行政村22个,乡政府驻地亭北村。西距县城20公里(水平距离17公里)。金代设镇。明清时期有亭口镇、停台山。“北依大塬,三面临水”。“黑水渡,通平凉固塬诸略。夏秋泛涨,水甚汹涌”。清时建木桥、石桥。民国时期建石桥、水泥桥。解放前属亭口镇、保所在地。常有军队驻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水文站,建苗圃和中山林。
亭口镇在泾黑河汇流处的川道,西兰公路横过,交通方便,为县东部门户。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设立集市。同治初年,集市由黑河南岸移向北岸。居民以农为业,兼卖熟食,牵牲畜挂坡。解放后为区、乡、管区、公社驻地。1951年新建钢筋混凝土大桥,汛期车辆畅通无阻。地形以沟坡为主,山坡地土壤瘠薄,粮食产量较低。林业生产基础雄厚,盛产柿子、核桃、枣、梨。河滩村庄人多地少,耕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粮食和经济作物旱涝保收。沿公路桥北设农贸市场,占地11亩,每旬三、六、九逢集,山货土特产品大宗成交。尤以柿饼远近闻名,批量销往西安、兰州等地。县办苗圃设安化河滩。乡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供销社、银行营业所、邮电所、税务所、工商所、粮站、变电站、道班、电影队、文化站、广播站。乡办企事业单位有造纸厂等。
路家乡
位于县境南部偏东。东北与亭口乡接壤,东南与彬县永平乡毗邻,西南与甘肃省灵台县邵寨乡交界,西依巨家乡,北临黑河连接冉店乡。面积65.2平方公里。1989年全乡耕地26136亩,卢数2130户,人口9557人,劳动力4753个。辖行政村18个,乡政府驻地路家村。北距县城25公里(水平距离16公里)。解放前属亭口镇,解放后为路家乡、管区、公社驻地。地形中部为平坦塬面,边缘多沟壑山坡,土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农林牧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柿子、核桃、木材和畜禽等农副产品,有大宗出产。长巨公路斜穿境内。1984年8月设立集市,每旬二、五、八逢集。每年秋季定期举办物资交流会。乡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供销社、信用社、粮站(库)、电影队、广播站、文化站,有露天舞台和剧场,还有乡办企事业单位。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