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西临千河,境内有雍水河、塔寺河、横水河。雍城建在南靠雍水河,东临塔寺河的近岸。古人涉水渡河,或用“徒杠”(架木水上,拱亘如梁,如今之独木桥,仅供徒步之用),或筑土桥、木桥以利行旅。后来建造石桥。1967年始建钢筋混凝土桥。
一、塔寺桥
原名凤鸣桥、济川桥。为沟通凤翔城东、跨越塔寺河之主要交通桥梁。明洪武初,建土桥。清顺治三年(1646)知府王赞圣、义士周承尧、贾文等募金于民,改建为石桥。后年久塌损。道光二十年(1840),凤翔知府豫泰倡导发动城乡士民120余户,募集11600余银两重建。桥处县城东关外(西宝北线130Km+414m)塔寺河上,东西长39米,宽8米,高约7米。下建三孔,中孔高7米,跨径7米;两边孔各高6米,跨径5米。整个桥身(包括上、下游泊岸)均用长2米、宽厚各0.4米的条石砌成。浑然一体,坚固厚实。桥孔北一侧迎水面基部各孔之间均砌有箭头状分洪石台。桥面设计独具匠心,面分三轨。中轨约宽1.2米,高出左右两轨2分米,中间行人;左右两轨各宽3米,通行车马,人、车分道,桥面负荷均衡。1968年交通部门重新整修,填铺桥上车道及桥两端之凹处,桥边代之以钢管、混凝土栏杆。1974年铺为黑色路面。
二、纸坊桥
在纸坊街西(西宝北线129千米+826米处》。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普润里(今纸坊乡马村)人卢锦捐银千两创建。民国时重修。建国后1951年建设科呈请宝鸡专员公署拨款4833.87元(合新币),修成两孔漫水桥。1977年凤翔公路段投资4千元,改修成一孔1.33米高的混凝土涵洞。
三、八旗屯桥
在城南八旗屯村(西宝北线130千米+700米处》。泄雍水河之水。旧系石桥。为通往虢镇、宝鸡之要冲。民国时修成漫水石桥,后被水冲垮。建国后,1952年宝鸡专员公署拨款2471元,凤翔籍民主人士刘治洲捐款1757元,县财政科拨款714元,修成三孔2米石拱桥。为凤翔县建国后修建的第一座石拱桥。
四、横水桥
在县城东横水村之横水河上(西宝北线117千米+967米处)。原为木桥。民国29年(1940)7月被水冲毁两端,中余2米,后用石填起两端,勉强通车。民国30年(1941)8月,连日大雨,河水暴涨,同月21日下午七时桥毁。10月1日,陕西省政府拨款10100元,修砖石木面桥一座,31年(1942)5月竣工。32年(1943)又被洪水冲毁,未修。建国后,1960年由宝鸡专员公署拨款3.6万元建成五孔4米石拱桥。
五、亭子头桥
位于县城西,亭子头村东。跨雍水河(凤千公路5千米+860米处)。民国28年(1939),陕西省公路局拨款修建,后被水冲毁。建国后,1970年改修成三孔1米的涵洞。
六、尧奠桥
位于县城西尧奠村(凤千公路13千米+313米处)。旧系土桥。民国27年(1938)陕西省建设厅技士杨振春监工建石桥。29年(1940)竣工。30年(1941)复修,共投资38646.11元(折人民币),后又塌损。37年(1948)陕西省公路局带电维修,未果。建国后,1967年投资8万元,经陕西省公路局设计,改修为钢筋混凝土梁式桥。
七、彪角桥
又名陈家桥。在彪角镇东一公里处。旧系石桥,桥宽5米,两侧有石栏杆,桩顶镌刻狮头。1981年横阳公路修成后,1982年拆毁旧桥,改建为石拱桥。
八、柳林桥
又名饮凤桥。位于柳林镇西,古凤翔陇县道上。原系石桥。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名曰“ 双桥”。1953年拨款1726元,动员民工219人,复修茸。后桥陷,拱洞半淤,仅能行人。
九、屯头桥
在县城西北屯头村。旧系土桥。1957年投资2728元,修成砖砌拱桥,更名胜利桥。为柳(林)汉(封)乡村道路过桥。
十、凤尾桥
位于县城东南隅凤凰泉水环城汇聚之浅水处。旧系石桥。1953年拨款399元,动员民工392人,复修葺。现板石破损,仅可行人。
十一、金盆桥
在陈村街心。旧系土桥。民国时改建为石桥。1954年由县公益事业费内拨款2589元,动用民工900人,大车60辆,于时年10月18日开工,1955年春建成。至1989年陈村街心沟己渐淤平,桥体半露,车辆行人照常通行。
十二、博济桥
在县城东南五公里万泉沟口。俗名卢翰林桥。原为木桥。清初(约1644)马村人卢点捐资为石桥。民国二十九年(1940),马村人刘玉募资重修。又称卢家桥,寡妇桥。1976年平整土地时,拆桥改路,己不复存。
十三、洪元桥
在县城西尧奠村东。泄雍山沟壑洪积之水。原系土桥。1960年群众开沟种地,水路填塞沟平,土桥淹没,已不复见。
十四、狼沟桥
在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旧系石桥。创修无考,已淹没。
十五、党家桥
在县城北约7公里范家寨村南北向沟壑上。土桥。已淹没。
十六、庵夹渠桥
系旧善鸣里人陈道捐修。已淹没。
十七、蔺霸桥
在县城西北双冢村东南。民国24年(1935),张应坤创修土桥。1980年“801”厂,创修凤枣专线时,填沟筑坝,改建成为1米的涵洞。
十八、千河木桥
在原凤(翔)宝(鸡)公路经千河处。民国23年(1934)建木桥,后被水冲毁。38年(1949)3月14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交通部给西安绥靖公署及陕西省政府拨款400亿元(金元券),此时凤翔县已临解放,县政府土崩瓦解,修桥之事再未提及。1969年原桥址已被王家崖水库淹没。
凤翔县以“桥”名村者,尚有范家寨乡土桥沟,董家河乡大桥村,糜杆桥乡糜杆桥村、桥头堡等,多在沿北山一带。每遇山洪,沟壑皆有水阻,筑桥当亦不少,史料无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88年底,修复、改建、新建桥梁20座。其中以石家营乡小沙凹村民办公助的徐家磨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此桥位于七里河下游,为县城通往北部地区乡村道路上的一大建筑。此处原无桥,河深坡陡,百年遇洪水量为600立方米/秒。平日经此道均需涉水,每逢汛期,交通阻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沙凹村书记何峰、村长杨从义等人倡导集资、募捐8万余元(包括投入劳力、料石),国家补助3万元,由县交通局工程师张文斌测量设计,1983年初动工,1984年8月竣工。建成长44米,宽8米,高7.5米,2孔,跨径13米的石拱桥。
至1988年底,全县各级道路共建成大小涵洞239个。
(一)干线涵洞65个。西宝北线20个,凤灵公路23个,凤千公里22个。
(二)支线涵洞107个。凤崔公路24个,凤陈公路20个,石虢公路39个,凤范公路6个,横阳公路8个,纸郭公路5个,汉尹公路2个,凤翔北线4个。
(三)专线涵洞58个。凤枣公路22个,红化专线4个,宝冯公路26个,二一六专线6个。
(四)乡村简易公路涵洞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