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自古为关中西部公路交通枢纽。东经岐、扶,通西安;南接宝鸡,通四川;西控千、陇,达甘肃;北行灵台、麟游,通陇东。
先秦时,以雍城为中心的四方道路初具规模。秦修驰道。汉、唐、宋称驿道。元称大道。明复称驿道。清称官路。其古干道两条,古支道四条。民国时称道路为大车路。民国12年(1923),凤翔始修公路。初期公路系在原大车路基础上拓宽的土路面,后改为砂砾石路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除对原公路进行裁弯、疏直、降坡、改线外,还新修了不少公路、桥、涵。至1989年底,凤翔县有干线公路3条,总长86公里;支线公路12条,总长154公里;专用公路7条,总长80公里;乡村简易公路117条,总长550.6公里。桥梁20座,涵洞239个。
汉、唐时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处,有“旱码头”之称。民国时,虽有汽车营运,实为国民党政府军政需要而设。农、工、商货物流通赖畜力胶轮车、铁木轮大车及驮畜运输。客运有畜力轿车,以农为主,兼营运输,来往于虢镇、凤翔、岐山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成立县运输合作社。1959年扩建为运输公司,始有货运卡车。1965年组建交通运输管理站,加强了对社会车辆及民间运输的组织管理。宝鸡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于1957年在凤翔设立汽车站(1980年改称中心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运输业崛起,运输事业日渐兴旺。现有各类汽车869辆,其中私营车29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