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城址原名固县坝,位于本县中部,北纬32°32′,东经107°53′处。海拔665~690米。东西两面被海拔1189米的安垭梁和916.5米的黑虎梁夹成一个长3.6公里、宽不足半公里的狭长带状小谷坝。泾洋河自南而北环绕城西,西万公路自北而南穿城而过。城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建成区域内面积0.7平方公里。有8街9巷,机关、学校、工商企业180家。1992年底有居民125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万人。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历史上本县境内有过三座城址:一、汉定远城,即清时定远厅城<注释①>;二、蜀汉南乡县城,在归仁山,即今渔渡坝<注释②>;三、洋源县城,疑在固县坝。嘉庆六年(1801),渔渡营都司张俊督兵固县坝,重筑土城300丈作营城;八年(1803),定远厅同知严如煜就兵城西北加扩160丈改为石城,名为定远厅城。民国3年(1914)易名镇巴县城。城内建筑多系土木结构平房,还有少数草房。19年(1930)、20年(1931)、25年(1936)川北巨匪王三春3次率众攻城,纵火烧房,尤其最后一次破城后大火持续一昼夜,城内房屋烧毁过半。其后,苛政重赋,经济萧条,元气难以恢复,至1949年12月镇巴解放时,县城仅有2000余人,面积0.138平方公里,商业贸易、市政基础设施杂乱无章。
解放后随着生产发展,县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50年代西万公路自城东穿过,县城建设开始向东扩展直指庵垭梁山脚,以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城区又继续向南北两端延伸,截止1992年底面积达2.6平方公里,人口1.25万,有各类房屋45万平方米,其中解放后修建的30多万平方米。尤其1985年东岳大桥和1991年河滨路大桥建成,将1300公顷的东岳和周家营两小区同老城区联为一体,为县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注释①>〔雍正〕《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汉中府部古迹西乡县条目中首列:“班超城,在县南二百五十里,汉班超封定远侯即此,亦号平西城。” 〔嘉庆〕《大清一统志》汉中府一古迹:“定远故城,今定远厅治。……亦号平西城,以超平定西域,故名。” <注释②>〔雍正〕《古今图书集成》汉中府部建置:“秦置汉中郡成固县,汉分成固半为南乡县,建置于归仁山,今渔渡坝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