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定远厅志》载,清时境内在茶园坡、魏家滩、观音堂、小河口、石虎坝、白阳关、猴子岩建有渡口7处,夏秋季涨水时用船筏渡人,冬春季水枯时垒石墩或搭架临时性木桥,便利来往行人。每个渡口都有民间捐赠钱或土地,以息、租作为船工工资及船、桥维修费用,过船、过桥人不再出钱,故日“义渡”。岁月流逝,河道变迁,民国年间又增添长滩坝、洪渡潭、两河口等渡口。解放初期,又在庙溪乡偏溪河、小河乡纸坊坝、田坝乡土垭子坝、伍家乡万僧寺增建渡口,由所在乡设立渡口管理委员会管理。60年代以后,公路延伸,大路整修,河道桥梁增加,渡口逐步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