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果类品种繁多,《定远厅志》记载20多个品种。从各地现存许多古梨树、柿树、核桃树、银杏树(白果)等可以看出历史久远。解放后,1959年,对全县果树资源进行普查,查明有栽培果树17类,140个品种28.6万余株。年产量300余万余公斤。至1985年,共栽植梨、苹果、柿子、核桃、桃、李、杏、橘柑等147万多株,保存株数85万余株,新老果树保存共114万株。年产量增加到408万公斤,1982年成立“镇巴县蚕茶果工作站”,开始实施“西万公路果树带”和建设7个果树基地乡(镇)的长远规划,使镇巴果树生产由自然经济的小生产型开始转向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时期。
核桃 主要品种有薄壳核桃、米核桃、乌米核桃、露仁核桃、香核桃、穗状核桃、隔年核桃,本地以前四种居多。垂直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下。1981年统计,共有44万多株。年均生产核桃244.32吨。年产核桃5吨以上的乡有白河、杨家河、大池、青水、凉桥、永乐、前进、田坝、兴隆9个乡,平均年产67.5吨,占全县年均总产38%。
核桃的主要害虫为长足象,蛀干害虫为云斑天牛和吉丁虫。海拔1000米以下核桃结实多,但虫害严重,落果率高。核桃害虫虫口密度变化,有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现象,但升高到海拔1200米以上,积温低成了核桃座果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果实害虫虫口变化密度大,引起核桃产量忽高忽低,1984年全县产10吨,1988年全县最高产量达724.8吨。
栗 分板栗和茅栗两种。1981年调查,全县有栗林975亩,3万多株,其中以茅栗为主,约占栗总产的95%以上,1949~1989年共生产栗2490.75吨,年均62.27吨,年产1吨以上的乡有木竹、觉皇、凉桥、永乐、向家坪、大池、长岭、平安8个乡。
栗实多有橡实象鼻虫危害。由于栗、橡分布在同一垂直地带和水平地带,橡实象鼻虫为栗、橡共同危害虫,故此防治困难。1963~1965年,县苗圃以茅栗作砧木,板栗作接穗进行枝接,成活率达60%~70%。1987年,县林业站举办板栗嫁接培训班,推扩板栗嫁接技术。
梨 梨是镇巴的主要果品,1990年经县茶果站调查,有55.6万余株,面积1.31万亩,常产89万多公斤,占果品总产量21%以上,以凉桥、白家营、齐家沟、严家山等老梨乡为最多。其品种有七里香、红花梨、六月梨、节梨、秤砣梨、麻梨、香梨、蜂糖梨、酒梨等34个品种,引进品种有砀山青酥梨、明月梨、金川雪梨、苍溪雪梨、砀山黄梨、安徽梨、苹果梨等17个品种。自70年代起开始成批销往外县、外省。
柿子 柿子分布于全县各地。大部分农家皆栽培。以观音、泾洋等半高山地区为最多。主要品种有牛心柿、莲花柿、磨盘柿、大圆柿、火柿等,植株4.5万余株。年产约159万公斤。
苹果 镇巴原无大苹果,仅有少量中国棉苹果、花红、林檎。1959年开始,先后引进以黄元帅为主的13个品种,现存6万余株,年产约9万余公斤。
桃、李、杏 全县各地均广泛栽植,共11.6万株,总产量约53万公斤。桃有五月桃、六月桃、八月桃、冬桃等16个品种;李有五月李、麦黄李、青菜李、玉黄李、鸡血李、算盘李等8个品种;杏有荷包杏、梅子杏、面杏、羊屎杏等7个品种。
橘柑 旧时仅有少量柑子(俗称蛆柑子)、柚子、橙子。解放后,先后从外地引进城固朱红橘、温州蜜橘、浙江早橘等良种,各地均有栽培,共有1.7万余株,年产5300公斤,上市产品增多。
樱桃 多产于矮半山地区,有大樱桃、普通樱桃两个品种,引进的有安徽大樱桃,计2000余株,年产6200公斤。
枇杷 全县各地皆产,其中品种有大枇杷、黄枇杷,计3400株,年产量约1.5万余公斤。
枣 各地皆产,但栽培不多,有4800余株,年产仅2万余公斤,其品种有肉枣、大枣、米枣。
银杏 俗称白果,原有成树仅140多株,解放后新植240余株。年产仅2000余公斤。其品种有大白果、小白果。
此外,还有葡萄、石榴、枳椇(俗称拐枣)、无花果等,栽培量少,产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