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
白河县民族主要是汉族,次为回族。回族是清朝末年由湖北郧县,及本省旬阳县迁入的。集中居住于城关、小双河口和冷水河口,总人数只占全县总人数的1‰左右。解放后分配了10多名安康籍回族教师和行政干部,这批回族干部、职工,少数在白河定居外,后来大都回到了安康原籍。
白河县的回、汉两族一直和睦相处。白河县城回民到县城汉江北岸的郧西县老官庙“清真寺”作礼拜(因白河没有“清真寺”),这种礼拜习惯一直延续到1959年才自行停止。60年代以前,回民吃的牛羊需要由阿訇亲自宰杀,宰杀前阿訇还要诵一段《古兰经》,60年代后亦不再拘泥由阿訇宰杀。解放前,白河回、汉两族一般不通婚。解放后,回、汉两族已有通婚者,但数量不多。
50年代后,在物资供应、选举、参政、招工、招干、参军、升学、计划生育等方面,政府对回民都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待,回民人口亦在增长。
白河除回汉两人民族外,建国初在城关曾有满族妇女2人,系清末旗人的后裔,均无后而终。60年代后,由于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和干部的交流,调入苗族、土家族、侗族干部及家属各1人。
二、白河县居民姓氏
回民姓氏:龚、计、马、苏、海、刘,
汉民姓氏: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穆严刘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余杜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曲邢马 苗甘庹方 俞任袁柳 宗鲍史唐 费侯岑薛 雷贺倪汤 解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贾路齐康 伍余阮卜 顾孟焦黄 艾吕肖何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封明商 计阎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丁邓蓝闵 皇甫欧阳 童颜郭江 梅盛林刁 郁单程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钟徐邱骆 裴陆荣翁 高夏蔡田 景詹段龙 麻万支柯 桑桂牛雍 官管卢莫 耿寇文贡 门锁裘缪 敖欧冷巩 白苟乔党 游权师种 尚温柴晏 闻尉甄衷 翟谭冉巢 叶黎司郜 樊黑巴饶 曾胡查操 瞿向聂廖
白河县境内,刘、陈、张、王、黄、周、吴姓户多人多。有些姓氏在某地域比较集中,如县城的王、刘、张、胡姓,前坡乡的牛姓,麻虎、松树乡的阮、谈、管姓,月儿乡的雷、乐姓,川河、西营乡的邱姓,大双乡的李、冯姓,小双乡的姚、汤、龚、杨四姓,双河乡的胡、毛姓,桃园乡的叶姓,茅坪乡的柴、聂、洪、晏、侯性,宋家乡的方姓,歌风乡的杨、潘姓,南岔乡的马、钮姓,四新乡的吴、张、朱姓,卡子乡西坝的张姓,东坝的黄姓,药树乡的邹、石姓,构朳乡的钱、刘、陈姓,中厂乡的刘姓,大坪乡的张姓等,都是清代由外地迁来,繁衍析居而成的大户。白河许多地名皆因老户或大户加上地形、地物而得。
白河的柴姓、瞿姓,来自湖北黄州、圻水;方、马、熊姓,来自湖北蒲蕲;李姓,来自湖北通山、嘉鱼;冯姓,来自湖北咸宁;汪姓,来自湖北黄岗;江姓,来自湖北宜城;张姓、周姓,来自湖北麻城、武昌;黄姓,来自湖北大冶;肖姓,来自湖北应山;艾、朱姓,来自湖北均县;熊姓,来自湖北黄岗或安徽霍山;张、陈姓,来自湖南宁湘;衷姓,来自安徽六安;邱姓、赵姓,来自山西太原洪洞;曹姓,来自河南南阳;卜姓,来自广东嘉应州;卫姓,来自陕西韩城。还有些姓氏的人户来自安徽的潜山、怀宁,江西的九江、瑞昌、休水等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的南阳、邓县、新野、内乡、淅川的王姓、杨姓、陈姓等又迁来白河,并已定居。解放后,一批随军南下的山西籍王姓、薛姓、酒姓,山东、河北张姓、王姓,湖北籍金姓、张姓、陈姓的西进干部留居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