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
夏商时期
巴族部落在汉江上游建立“巴方”,后属商王盘庚的统治范围,是庸国领地,汉阴从属。
西周
武王十一年
冬,会合诸侯,联庸、蜀、羌等部落军队,伐商纣取胜,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庸国参与伐商战争,得袭封旧土,保持原来领地。
春秋战国
周匡王二年(前611)
楚、巴、秦联合伐庸。庸灭,巴国的势力扩大到汉江上游,汉阴从属。
周考王十五年(前426)
降大雹。是年冬,汉江冰冻,牛马死。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
秦出兵并吞巴、蜀。楚国乘机占据汉水中、上游,在西城设立汉中郡,辖汉阴。
秦更元十三年(前312)
惠文王派兵进攻楚国,在河南丹阳大败楚军,进而占领汉水上游,重建汉中郡,设西城县,辖汉阴。
秦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领12县,设治所于西城县。
汉
高祖一年(前206)
项羽分封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建都南郑。置安阳县,辖汉阴。
惠帝五年(前190)
夏,大旱,汉江水枯,河溪断流。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春夏连旱。次年降雹,大如鸡卵。
建安十二年(207)
八月,分汉中之安阳为汉宁郡,张鲁为太守。
建安二十年(215)
七月,魏据汉中,撤销汉宁郡,恢复汉中郡,并分安阳、西城为西城郡。
三国
魏黄初二年(221)
文帝改西城郡为魏兴郡,重建安阳县。
明帝太和四年(230)
九月,大雨持续月余,汉水暴涨。
晋
太康一年(280)
改安阳县为安康县,治所迁今汉阴县城附近20里处。
南北朝
南朝宋(420)
改安康县为郡,设宁都、安康两县。安康县治迁敖头(今石泉县城附近)。宁都县治设松溪口(今紫阳县境内)。
北魏景明三年(502)
九月丙辰日,暴风昏雾,拔树发屋。
梁天监四年(505)
分安康县地置直城、汉阳两县。
梁太清二年(548)
梁在宁都县城兼设宁都郡,不久郡县俱废,辖地并入安康县。
隋
开皇三年(583)
实行州、县制,撤销安康郡,设直州,今汉阴属直州宁都县地。
唐
武德一年(618)
于安康县兼设西安州,同时分设宁都、广德两县,今汉阴分属。
贞观一年(627)
撤销直州及宁都、广德两县,统属安康县。
贞观二年(628)
诗人孟浩然途经汉阴,赋诗《登安阳城楼》一首。
至德二年(757)
改安康县为汉阴县,同时将金州改称汉阴郡。
大历六年(771)
撤销石泉县,辖地并入汉阴县,永贞一年(805)又分出复设。
天祐二年(905)
五月,前蜀王建遣兵攻占金州。六月,冯行复金州,汉阴战乱。
宋
皇祐四年(1052)
六月九日,汉水暴涨,县署淹没。
绍兴二年(1132)
迁县治于新店(今县城)。
绍兴四年(1134)
五月,金兵攻占金州,太守王彦遣统制许青等战于汉阴,大败金兵。
元
泰定四年(1327)
地震,后数岁不雨,斗麦13缗。
至元年间(1335~1340)
降金州为散州,撤销汉阴县,地归金州。汉阴设巡检司。
至正二年(1342)
复设汉阴县。
明
洪武一年(1368)
实行里甲制,全县设9里。
五年(1372)
训导郑守方在县城建学宫、文庙大殿。兴阴阳学、医学。
十年(1377)
六月,撤销汉阴县,并入石泉县。永乐五年(1407)分出复设。
成化一年(1465)
典史徐铎始筑县城墙、建四门。
十六年(1480)
知县张大纶首修《汉阴县志》。增修公署、学舍,疏月河,开渠堰,开辟校场坝。
二十年(1484)
县署焚。灾后无钱复建,以竹为椽,以茅当瓦,权充县署。成化二十二年(1486)修复。
弘治九年(1496)
县城扩大,城墙周长增至2公里。
正德六年(1511)
总制彭泽为防外患,在城西南部山顶修建烟墩25处。
七年(1512)
割金州西南,汉阴东南隅置紫阳县。
嘉靖十四年(1535)
环城开凿堑壕。
十九年(1540)
知县杨惟藩在城内武庙修建仰山书院。
二十五年(1546)
五月,月河泛涨,冲塌李公堤,淹没西关,月河两岸民房、稻田被冲毁过半。
三十八年(1559)
十一月,汉阴县割属汉中府。
万历十二年(1584)
本县怀宁里村民侯进孝捐金资助撰修笫二部《汉阴县志》。
十八年(1590)
汉中府巡道郭元桂发银置田6处(约20.9亩)、地1段(4.8亩),赠作学田。
三十五年(1607)
七月五日,雹大如鸡卵,农作物损失严重,县城以西损失尤重。
四十六年(1618)
知县张启蒙续修《汉阴县志》。是年,王应泰殿试及第,中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
崇祯七年(1634)
农民起义军高迎祥、李自成军20多万人撤退陕南,清兵部侍郎陈奇瑜派汉羌游击唐通三“围剿”,义军失利。
八年(1635)
夏、秋,蝗虫飞蔽天日,遍落城郊原野,危害农作物,稻禾殆尽。
九年(1636)
四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5万人至境,围攻县城3月余不下,撤去。
十年(1637)
闰四月十六日夜,义军李自成部2000余人至境,攻克汉阴县城。
清
顺治三年(1646)
八月八日,农民起义军刘二虎、孙守金部扎营汉阴、紫阳、石泉。
十一月十三日,农民起义军刘秉益、郭景、张全、贺大、李破头、马疯子在兴安被俘牺牲,6人头发寄汉阴官库备照。
十一月十五日,陕西按察使赵瑞到县,部署堵截农民军。
四年(1647)
大饥,斗米银7钱(约21克)。
九年(1652)
七月二十五日,汉中路游击仰九明奉命围剿农民军孙守金、贺珍、刘二虎部,战于涧池蜡烛山。
十年(1653)
汉阴县设守城副将,统兵500人。
十一年(1654)
五月三十日,镇守陕西汉羌等处地方总兵、都督佥事尤可望援兴安失利,撤回汉阴。
八月,冰雹大如鸡卵,平地深1尺(1/3米),农作物损失巨大,县城以西稻田损失尤为惨重。
是年兴安镇总兵任珍设计杀害明吏部文选司郎中王应泰,其亲族数十家亦被株连杀戮。
康熙十四年(1675)
“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之乱”陕西失守。从此,汉阴被吴三桂势力割据长达4年之久。
十八年(1679)
夏,大旱三月;秋,阴雨连绵,河水暴涨,冲塌县城西南角城墙数十米,冲毁西坛部分房屋。
二十三年(1684)
夏,大旱,至秋分方雨,饥馑异常。
是年,新建和修缮县署房舍60间,重修明伦堂,一改昔日旧貌。
二十五年(1686)
知县赵世震之父倾囊捐银1600余两,捐米400余石(约合8万多公斤),修建砖城墙(土心),异常宏伟。
二十六(1687)
知县赵世震重修《汉阴县志》。
乾隆一年(1736)
济屯堰动工修建。
二十年(1755)
湖广流民纷纷流入本县垦荒定居。
三十六年(1771)
知县郝敬修著《养山蚕二十一图说》,并从南方带来柞蚕种,教民饲养,取丝织绸。
四十七年(1782)
升兴安直隶州为兴安府,撤汉阴县,并入安康县。
五十五年(1790)
汉阴从安康县分出设立汉阴厅。
嘉庆二年(1797)
五月,襄阳白莲教义军首领张汉潮部经安康进入汉阴与清军激战。六月,义军离汉阴强渡汉水入川。
三年(1798)
教军首领徐添德、高均德率部在涧池铺以东至安康铁岭关一带与清军激战。
四年(1799)
正月,川北教军首领杨开甲、高天升、马学礼、辛聪等率部进军汉中,驻扎在汉阴的张汉潮部出动接应。
五月,清将额勒登保杀害教军首领庞洪胜于石板沟。
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将额勒登保率兵围剿起义军至龙王沟、双乳铺、兴隆寺等地,连日接仗。
八年(1803)
通判杜蕙捐廉400金,同贡生徐逢熙、王蓬周,生员刘永超、陈刚,监生王垣、许尚、于庆等创修育英书院。
十一年(1806)
十月,宁陕兵变,汉阴厅通判钱鹤年率部堵截。
十三年(1808)
钱鹤年从湖州带来蚕种,并聘请技术人员传授养蚕技术,向全县发布《广植蚕桑谕》,旌奖养蚕乡民周代朝、饶钦选“绩效敬姜”、“绩效蚕桑”匾额各1块。
二十二年(1817)
通判钱鹤年重修《汉阴厅志》。
道光十年(1830)
邓高植、蒋世煜累次呈文上禀,请减考生交纳的印红、卷价。贪酷暴虐的通判张济宽不仅未采纳邓、蒋两人的建议,反而累加杖责、关押,邓致残一腿。后经多方呼吁,上诉府、省,此案始定。张济宽被革职。自此,应试者倍增。
十二年(1832)
八月十五日晚,大雨倾盆,河水暴涨,龙岗滑坡,真武庙及附近坟墓倾陷。
十六年(1836)
五月十二日,蝗虫自东部入境。通判发动县衙文武衙役分途捕捉蝗虫数千公斤,即日,大雨突降,雨后,蝗皆伏地而死,未酿成灾。
三十年(1850)
地方商人和官绅从外地引进鸦片,县民开始吸食。
咸丰二年(1852)
太平军进入陕西活动,本县关津要隘设防,严密盘查。
七年(1857)
蝗虫入境,飞蔽天日。据传,不数日,大批飞蝗死于铁瓦殿山谷,蝗尸盈尺,灾乃免。陕西巡抚曾中丞题“泽普南山”匾额一块,村民刊石立碑于高梁铺太白庙旁。
八年(1858)
为防川滇农民起义军入境,县府修寨筑堡,督办团练,坚壁清野。
十年(1860)
邑民从武汉带回罂粟种,境内开始种植,同时开征鸦片税。
同治一年(1862)
为防堵太平军,县府强令将东西两关的民房全部拆除,民众怨声载道。
是年,川滇农民义军李永和、蓝朝柱(蓝大顺),由四川攻入汉中,连克城固、洋县、西乡。六月,沿汉江东下,与太平军联合抗清,转战石泉、汉阴各县。
八年(1869)
通判吴钦曾与绅士多人捐资将旧察院改建为考院。
十二年(1873)
通判傅汝修,主持在城东南隅动工修建文峰塔。次年落成。
光绪三年(1877)
大旱,赤地千里,野无青草,为清代罕见之灾。饿殍盈途,逃亡者接踵,饥民为生存计,聚众“吃大户”(穷苦百姓结伙到富绅家中强食)。通判石裕绅,贪赃枉法,漠视灾情,因阻止乡民“吃大户”而酿成民变,被削职。王炳煌接任通判后,劝捐筹赈,开展救灾。
是年,县城举办蒙养义学,为汉阴县创办私塾之始。
四年(1878)
三月,通判王炳煌重修大兴堤(麦子沟口),堤高约2.3米,长约4米。
十七年(1891)
是年平坝大旱,南北山秋淫,更因连年水灾,公私俱匮,市上无米可买,饥民哗噪,几至哄堂。
二十一年(1895)
六月二至六日,大雨连绵,月河洪水暴涨,涧池铺民房化为乌有,蒲溪铺、双乳铺民房被冲塌过半。平梁以东稻田多被冲毁,禾苗浸淤。
二十七年(1901)
汉江洪水暴涨,汉阳坪街面被淹。
二十九年(1903)
闰五月七日,汉江暴涨,汉阳坪、漩涡、汉王城3镇房屋及沿江民房被冲毁,人畜伤亡巨大。
三十年(1904)
五月十九日,汉阴县始设邮寄代办所。
三十二年(1906)
废除科举制,汉阴县始设劝学公所。
宣统一年(1909)
四月,厅城自治公所成立。
是年,建立警察所,知县兼所长。
三年(1911)
九月一日,哥老会首领刘海率众数百人冲进县城,抢夺了城防局军器,据城布防。时有自称招抚使刘远成者,带兵数十名由西安来汉阴,驻扎考院,于十月二日将刘海骗至驻地考院杀害。十一月五日,省招讨使张宝麟令参谋马静山率马队100多人赴本县清剿哥老会,刘部溃散。
中华民国
1年(1912)
冬,县府明令剪辫放足,县城和各集镇每日均有差役巡回检查。是年,厅知事柴守愚枪毙种植罂粟犯曾某,境内肃然。
2年(1913)
四月,改汉阴厅为汉阴县,由汉中道辖。
是年,安康地区第一所女子小学——汉阴县女子学堂创立。
3年(1914)
汉阴县青年汤鹤逸、吴绍先、胡言芳先后赴日本留学。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