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 先世岐山人。元末有牛顺登、牛中道阖家逃乱入商安居。
王氏 周灵王大太子封于山西,因崇拜灵王而改姓王。明初有数人迁商。其中有王志仁者,明洪武间贡入太学,丁艰复除商县教谕,戒其子日:“商地土腴俗朴,吾老以此为归。”于是买田置居,致士遂家,后代一支,迁居山阳。
米氏 明初丰阳主户。有米容者,于宣德十年(1435)任主事。
刘氏 祖居延安中部县,明初有刘芝卜居于商,子孙蕃衍。本县刘必达,明崇祯庚辰(1640)廷试特授山西汾阳知县。
何氏 原籍山西,明初有何良迁来本县三里店遂家,明嘉靖间迁徙竹洼河,即今九甲湾。
史氏 明季本地主户之一。有史证者,宏治十七年(1576)中举。
张氏 传为黄帝五子,以挥始造弦、善张网罗,后赐姓张。先有张公,能“忍人所不忍”,匾赐“百忍堂”。后代神祠多书“学接二铭传道统,训宗百忍振家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张姓一支自山西洪洞县广济寺移住商州城。乾隆年时,张大含偕三子由商县南秦垭迁山阳十里铺。
杨氏 一支祖籍山西,明永乐年间迁商。成化间已有一支定居山阳。清初又有二支由湖北大冶迁来。杨姓门额多书“四知堂”、“弘农望族”,皆典出东汉《杨震传》。
侯氏 自称“大槐树人”。一支明代迁商;一支清代由山西太原府迁湖北郧西县上津镇,清初由上津迁居漫川关。
孔氏 “至圣先师”孔子后裔,祖籍山东曲阜。一支于明代中叶由河南怀庆府迁商;一支于清同瀹年间由山东迁陕,落籍山阳黄龙庙。
高氏 明代居于本县草桥关,因一高姓老妈居关设店,过路人称高妈店,后转音为高坝店。
申氏 明代中叶芦园沟老户之一,此乡沿名申家垤。
李氏 原理氏,皋陶之后,世为虞夏理刑官,以官为姓。商末有理利贞者,避纣乱,逃于苦县,藏李林中以李充饥七日夜,遂改姓李。明初一支由河南汝州迁商。清初一支由湖北迁山阳。
柯氏 湖北武昌人。明代中叶迁来山阳。其中有自称为“六房”者,家堂上供奉着“陈柯氏宗祖”。相传赵宋时,柯姓某人犯满门诛剿罪,户部小吏陈三将“柯”改为“阿”,难后柯氏改为“陈柯氏”以纪恩。
白氏 明末本地主户之一。万历四年(1832)白氏受采考中举人。
孙氏 明末本县老户之一,居城东二里,此地时名“老户沟”,后人错称“老虎沟”。
苟氏 先为山西洪洞人。元末世乱,苟启宗带领全家由晋迁陕,定居商州城。传至九世,又逢李自成起义军,为避兵祸,苟林领阖族复南徙,至清顺治六年,方安居县西九甲湾。当时买山一座,取名全家山,现名吴家山。
席氏 祖籍同州朝邑,明季迁商洛镇。清顺治年间由商洛镇迁来中村,据民国八年廪生席尚文所撰祖坟石碑载:斯时阖族已达百余户,五百余人。
蔡氏 原江西兴国人。清顺治初,有蔡毅谷者来山阳,寄迹邑西玉龙山,隐居授徒,从游数百人,置身通显者数十计,亦有随师姓者。
赵氏 赢姓伯益裔孙造父事周穆王,以功封于赵城,其后叔带仕晋,族旺山西。明万历二十八年,赵魁由晋迁秦,定居合河碾子坪。清康熙九年,有赵熊自商州来山阳,至乾隆五十七年,全家已达220口,知县何树滋赠以匾额“七世偕和”。
舒氏 先为浙江平阳人。唐乾元初,改平阳为舒州,以姓为州名,明永乐二十二年,有舒姓一支由浙江迁湖广通羊邑宝石河。康熙辛丑和乾隆甲辰。舒姓二支由湖广迁山阳。析居宽坪、申家垤等地。
仝氏 本姓金,元攻宋灭金时,部分金姓惨遭杀戮。为避祸计,金姓一支改姓仝。乾隆二十年(1755),仝礼率全家由河南登丰迁山阳,落户十里铺,经十二代,阖族繁衍140多人。
薛氏 祖籍山东滕县,清顺治间,一支经山西洪洞县迁来山阳,插旗占山那天,薛姓红旗插上土地岭,占居二十五里长的薛家沟。
陈氏 传为舜的后代。战国时,陈国为楚所灭,其遗民不忘根本,袭国名为姓氏,多聚居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秦改其地为颍川郡。明初,河南一部随“大槐树人”迁居本邑东西爹,门额“颍川望族”。清乾隆初,江南一部迁居本县金钱河,门额“义门世家”。
阮氏 祖籍江西兴国杏花村,康熙时由湖北汉阳迁来,集聚在鹘岭南金钱河畔。清代中叶,莲花池阮大章等数人中举,全陕闻名,称之为“南阮北高”(北高指米脂县高氏)。
成氏 祖籍江西兴国。明末水灾,一部迁湖北。清康熙末年,一支由湖北迁来山阳,定居漫川、箭河一带。
邹氏 山阳有二支。一支自称“大槐树人”,清顺治间由山西迁来,定居县城东郊。一支自称“下湖人”,康熙末年由湖北迁来,定居漫川。
雷氏 本羌族,祖籍白水,羌汉融合后,散居关中、商州。清康熙年间,一支由商县迁来,定居十里铺。建国初,雷姓祠堂楹联云,“宗依京兆十四世,孤居商城八百春”。
许氏 周王胙土分封,因地赐姓。元末明初,许姓一支由新安迁江西鄱阳湖北。清初,许应通与许良区等迁来陕西山阳县,安居银山沟(今名银厂沟)。
童氏 先为安徽潜山人,乾隆初一支迁洛南庆门沟,以营竹扫帚为业,后一户由洛南迁山阳白马塘。
傅氏 祖籍安徽宿松,乾隆初,一支逃荒入鄂,沿汉水、金钱河上溯,落户县西九里坪。
韦氏 得姓于周代豕韦。汉时,楚王傅韦孟徙家邹鲁。唐韦丹之后一支卜居江南太湖。康熙末年,韦廷献阖家经湖北辗转来山阳,定居松树坪。
夏氏 祖籍安徽太湖县,乾隆中期,以岁歉人饥,夏庭文及其父母兄弟七人逃荒来山阳。
朱氏 祖籍凤阳,明代散居全国各地。清康熙年间,一支由关中迁来户家原。雍正间,一支由湖北迁来漫川。
方氏 先为湖南岳阳人,乾隆年间,数户逃荒入陕,初居合河,后有迁居县城者。
霍氏 祖籍山东中部,清同治十二年,皇帝下令将人口稠密的山东居民向陕西长安迁移,“三个儿子迁两个,两个儿子一个迁,有儿父母心害怕,庄里就写过继单,寡妇无儿有了子,绝户老汉有儿男。”一支被迫由山东入陕,安居山阳。
汪氏 先为湖北蒲圻县人。乾隆十九年,有汪世贵、汪世杨迁来山阳,在安家门万佛山买山定居。此地至今尚有“官山”,“民山”之名。
羿氏 原居湖北荆州,清道光二十三年因避兵燹,迁居本县湖坪老林。其祖愤于时乱,遗诗曰:“攀得高来跌得高,人生何须苦奔劳。但存阴陟一条路,莫学人前两面刀。无义钱财汤泼雪,白来田土火烧毛。家资不在多和少,惟愿儿孙守得牢。”
鬲氏 先居临潼雨金屯,道光末年,一户因避官事流徙山阳,后卜居甘沟口,遂有鬲家村之名。
宋氏 先住湖北襄阳。道光末年,宋太公一户居木船上,经汉江入金钱河,至合河口,木船搁浅,即名此地为“宋家浅”,全家下船进山,割茅结庐而居。子孙多住合河、安家门等乡。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