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
始建祋祤县,故城在今河东堡侧。同官县(今铜川市)地区,当时亦属祋祤县。宣帝神爵二年(前60)
在祋祤故城建祋祤宫。神爵三年(前59),凤凰集祋祤北原(今塔坡原),因建步寿宫于此。后其地亦因此名步寿原。
东 汉永元元年(89)
少雨,麦根枯焦,牛死日多。九年(97),撤翟道县(今黄陵县)入祋祤。永康元年(167)
春正月,羌族先零部入关中,围祋祤。兴平元年(194)
秋七月,大旱,饿死人不少,出现食人死屍者。
曹 魏黄初元年(220)
自甘肃侨迁北地郡与泥阳县于祋祤境内,并改祋祤县为泥阳县。
西 晋元康六年(296)
夏,匈奴郝度元率部攻北地,郡守张损战死。建兴二年(314)
秋,赵染攻北地,中箭而亡。建兴三年(315)
九月,汉大司马刘曜攻北地,大都督麴允率兵救援,围解。建兴四年(316)
秋七月,刘曜复攻北地,城陷,郡守麴昌奔长安。
后 赵延熙元年(334)
北羌薄勾大扰北地,石韬、石斌夹击破之,薄勾大逃奔马栏山。
前 秦永兴二年(358)
苻坚于祋祤故城置宜君护军。建元七年(371)
苻坚徙关东豪富及各少数民族部落十万户于关中,其中乌丸等部腠被安置于北地郡。建元二十年(384)
姚苌起兵北地,自称秦王,于香山附近建秦王殿、魏王楼、地牢等。同年六月,苻坚率步骑二万,与姚苌七万大军战于北地,苻坚战败退守骊山。
后 秦建初二年(387)
九月,姚苌军与苻师奴军战于北地,师奴败奔鲜卑。
北 魏皇始元年(396)
慕容麟胁迫邑左卫将军王精谋弑(西)燕君,王精拒之,被杀。太平真君七年(446)
并泥阳入富平,迁北地郡于通川(今富平流曲镇)。延兴年间(471~475)
延昌公主出家于西原赵氏河畔,结草为庵,手塑万佛,人称万佛寺。景明元年(500)
恢复泥阳县,仍属北地郡。延昌元年(512)
敕赐万佛寺额为“延昌”。永熙元年(532)
于泥阳建北雍州。
西 魏废帝三年(554)
正月,改北雍州为宜州,下领四郡。泥阳县(今耀县南部)隶通川郡,宜君县(含今耀县北部地)隶宜君郡。
北 周建德三年(574)
在西原唐家堰(今文家堡附近)创建崇庆寺。
隋开皇三年(583)
撤通川郡,泥阳县改隶宜州。开皇六年(586)
改泥阳县为华原县,故城在今步寿原上。仁寿中(601~604)
在步寿原龙华寺建大像阁,在照金山东峰建神聪寺,又名神德寺。仁寿四年(604)
四月,大德法师沙门僧晖奉敕于神德寺安放舍利,建造灵塔。大业三年(607)
撤宜州,华原改隶京兆府。同时撤土门县(今富平东北境)入华原。义宁元年(617)
于华原建宜君郡。
唐武德元年(618)
于华原重建宜州。武德五年(622)
十一月,高祖李渊蒞宜州。八年(625)十一月,高祖复蒞宜州,校猎于县西原。贞观十七年(643)
六月废宜州,华原改隶雍州。贞观二十二年(648)
二月,太宗李世民猎于华原。永淳元年(682)
医学家孙思邈卒。垂拱二年(686)
九月二十日,武则天为避祖讳,改华原县为永安县。天授元年(690),复置宜州于永安。长安二年(702)
在西乳山置永安宫。神龙元年(705)
二月四日复名华原县。隶雍州。
在乙社与独塚村之间置葡萄园宫。神龙时(705~712)
华原无水,雍州司户参军强循教民开渠灌田,一方利之,号称强公渠。开元二十一年(723)
在五台山(今药王山)齐天台建宝云寺。天祐元年(904)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华原置茂州,翌年,又改耀州,兼置义胜军。
后 梁开平二年(908)
温韬为义胜军节度使,时唐陵在境内者,韬悉挖掘之,取其所藏金宝。乾化元年(911)
春,温韬受歧王李茂贞之募,率兵攻长安,被康怀贞等击败。贞明元年(915)
十二月,温韬以耀、鼎二州降梁,仍任原官职。梁改耀州为崇州,改义胜箪为靖胜军。
后 唐同光元年(923)
复名耀州,改靖胜军为顺义军。
北 宋开宝五年(972)
升耀州为感义军节度。太平兴国二年(977) 复改为感德军。雍熙元年(984)
州人姚氏创建东岳庙于城北。雍熙二年(985)
敕建香山胜果院、奇峰洞。大中祥符三年(1010)
中秋前一夜,陨星落于西原。天圣中(1023~1031)
感德军节度使薛中大创建鼓楼于州署前。庆历元年(1041)
春三月,范仲淹贬知耀州。《续耀州志》录其《谢上表》一文。皇祐四年(1052)
秋七月,东山忽现圆白气,晶莹可鉴,传为宝照,县令王扬庭筑望辉台于州署后,立碑为记,后东山因名宝鉴山。嘉祐三年(1058)
太守史炤创建儒学、文庙。嘉祐四年(1059)
邑人万俟景在五台山升仙台创建孙真人祠。熙宁七年(1074)
知州闫充国建护城漆水堤。崇宁二年(1103)
知州王允中奏请朝廷,敕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并赐庙额日“静应”。宣和时(1119~1124)
大旱民饥,知州毕仲游晓谕境内,平粜官粮若干万石,有意夸大其数。富室知有备,即将囤粮粜出,合境十七万九千人,无一人外出逃荒。
南 宋绍兴元年(1131)
夏四月,金泾原部赵彬攻耀州,被守臣赵澄击走。绍兴十年(1140)
夏五月,金入围耀州,郭浩遣兵救之,金兵离去。
金大定元年(1161)
十二月,金人副元帅完颜殼英率兵攻耀州,宋军及城中人皆降。大定四年(1164)
敕赐石柱原安众寺为广严院。大定十三年(1173)
冬,知州遣使入中京贡瓷器。
蒙 古定宗元年(1246)
近侍贴没、讲师董大朴奉阔端太子祝文,祭孙思邈于静应庙。中统元年(1260)
耀州隶奉元路。
元延祐七年(1320)
元仁宗完者台皇后懿旨御香祭孙思邈。至元元年(1335)
撤华原县并入耀州,为州直辖区。至正十一年(1351)
十一月冬至夜,陨星落西原,光耀烛地,声如雷鸣。后西原因称落星原。
明洪武二年(1369)
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耀州隶之。洪武三年(1370)
知州魏必兴重建州治、吏舍、儒学、府署、驿站,创建城隍庙。洪武五年(1372)
重建文庙。洪武九年(1376)
同知陈季镛建文庙两庑、棂星门、戟门等。洪武十七年(1384)
知州魏必兴创建阴阳学、医学。洪武二十九年(1396)
知州高永登创建丰盈仓、预备仓,并在十四里中每里各建社学、义仓、桑枣园一处。洪武三十年(1397)
重修鼓楼。永乐元年(1403)
知州高永登卒于官,因政绩卓著,葬时百姓哭奠,送葬者数千人。永乐四年(1406)
州判华子范复开金元故渠、烟雾渠、通城渠。宣德元年(1426)
知州胡思鲁重修儒学。正统十四年(1:49)
知州李芳重筑州城,建四门,城周长六里七十步。景泰三年(1452)
大饥,州民乔政捐麦米豆二百石助赈,敕旌为义民,知州李芳为树义民坊,表其里门。成化七年(1471)
知州邓真始开漆水、退滩二渠,再修水磨渠、越城渠。成化十一年(1475)
大修儒学、文庙。成化十七年(1481)
重建城隍庙。弘治五年(1492)
知州任奎尽撤鼓楼旧制,扩建新鼓楼。弘治七年(1494)
复修城隍庙。弘治八年(1495)
再修儒学。弘治十八年(1505)
原田赋以粮折布,同知李宪鉴于米贱布贵,怕官府吃亏,以州人不种木棉为由,请示上级,停止折布,直接交粮,致使粮价两倍于布,老百姓大受其苦。正德九年(1514)
知州崔屡起事端,勒索重贿,以贪罢去。嘉靖二年(1523)
知州赵时在明德寺旧址创建文正书院。嘉靖六年(1527)
邑人张琏继左经未成之稿,纂成第一部《耀州志》。嘉靖九年(1530)
知州陈文学奉命修八蜡庙。嘉靖十六年(1537)
雷扩建北?洞孙真人祀殿,创建一天门石踏步。嘉靖二十四年(1545)
知州奉朝议构筑夏侯堡、小坵堡堡城。嘉靖二十五年(1546)
知州周廷杰筑东城石堤防御水患。嘉靖三十二年(1553)
参政张涣令知州李廷宝修筑岸门关城。嘉靖三十三年(1554)
拆城内寺庙修南城门楼。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1.23)
夜,关中大地震,耀州城池损坏,房倒屋塌,死三千余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
开修甘家中渠,灌寺沟崖上崖下田各五里。嘉靖三十六年(1557)
邑人乔世宁纂成第二部《耀州志》(含富平、同官两县史料),被誉为陕西名志之一。嘉靖三十七年(1558)
知州江从春大修州城,城墙增高增厚三分之一,并砖砌水沟、女墙、增修北、东、西三门城楼。四门始有名:东日丰门,西日远门,南日雍门,北日寿门。嘉靖三十九年(1560)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