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旬阳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旬阳县物产概况(1)

2012-9-10 17:00:55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旬阳地形复杂,水域较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垂直差异明显,适宜各种动植物繁衍生长。全县耕地76.4万亩,人均1.77亩,荒山、草坡、林地总面积400万亩,人均9.7亩,具有发展农林特牧生产的良好基础。桐油、柿饼、杜棓、苎麻、核桃、香水梨、狮头柑等山货土特产久负盛名,已列入国家收购计划的林特药产品有300余种。农作物共有29类、385个品种,其中粮食作物24类、326个品种。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独特,农作物冬性、半冬性、春性、弱春性品种齐全,一年一熟、两熟、三熟及两年三熟栽培制度兼备;本县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初步查明,全县有用矿产有37种,产地121处。
第一章 农产
第一节 粮食作物
    一、小麦
    在旬阳为秋播,越冬生,夏初成熟收割,是旬阳县的主要细粮。1949年播种27.21万亩,亩产39.5公斤,总产9535350公斤,面积、总产分别占同年粮食面积、总产的23.15%和22.3%。此后,面积、总产逐年增长。1983年播种38.69万亩,亩产132.8公斤,总产首次过亿市斤,达51375000公斤,亩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面积、总产分别占同年粮食总面积、总产量的30.57%和31.31%。1989年播种41.95万亩,亩产125公斤,总产6036万公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品种多为当地农家老种,多属冬性,生育期较长,秆高茎细易倒伏,穗小产量低,一般亩产30—40公斤。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引种“碧蚂一号”和“齐头红”等良种,六十年代又引进了“阿勃”,七十年代末加快了小麦良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2年后,因骨干品种“阿勃”、“西育七”和“四七三二”严重感锈退化,逐渐为“74101/2—4”、“87—5”、“绵阳11号”等新品种所代替。据1982年调查,全县有小麦品种98个,多数属半冬性和半春性品种,其中引进品种63个,播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92.8%。
    二、玉米
    俗称苞谷。旬阳玉米粒型有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和极少量的暴粒型。早在清嘉庆年间,玉米已是旬阳的主要粮食作物。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全县玉米种植面积一直在30—40万亩之间,占全年粮食作物面积三分之一强,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五分之二强。
    玉米在旬阳多数地区春播、夏播皆可,分别称早茬(大茬)和回茬,早茬高产品质好,回茬产量低而不稳,正常年份回茬总产量略多于早茬总产量。五十年代中期以前,玉米全是本县农家品种。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引进推广了部分玉米改良品种和一个自交系间综合杂交种。1965年首次试种自交系间双交一代种,增产显著。1966年初次在白柳、莱湾等地制“维尔156”、“陕玉661”等玉米自交系间双交种组合。1967年全县10个区首次开展杂交玉米制种和杂一代种的推广。随后制种一度中断。从1973年起,又恢复玉米杂交制种和杂交一代种的推广。为加速杂交玉米的制种和推广,曾在1973年、1974年、1976年、1986年四次派员赴海南岛冬繁玉米自交系种子。1974年以来,大量推广以中熟为主的杂交玉米组合,促进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三、水稻
    水稻在旬阳栽插大茬、中茬、晚茬田均可。大茬前作空田,中茬前作油菜、胡豆,晚茬前作小麦,其中以前二者稳产高产。栽培历史悠久。据张沛《陕西旬阳出土大溪文化的石铲》一文推定:“远在公元前四千多年之前,伴随大溪文化中的石铲在陕西旬阳一带出现,旬河下游地区已经有了稻作农业。”(见《农业考古》1990年第2期)。旧日志中亦有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蝗虫食稻,叶尽穗落”的记载。1949年以来,全县保持栽插水稻面积2—3万亩,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9%。1985年产稻谷747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5%。1989年水稻面积2.4万亩,总产量达1440万斤。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品种都是本县农家老种,其中以中熟稻居多,糯稻很少。均属农家水稻品种,耐寒耐瘠薄,分蘖力强,光照反应不很敏感,适应性强,低山丘陵阴沟冷浸田、河边薄沙石壳田均能栽植,但秆高易倒伏,产量低,一般亩产150—200公斤,出米率不高,米粒有红白二色,米质差。五十年代中期,始引进“胜利籼”、“云南白”等高秆改良品种,“胜利籼”成为骨干品种。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中矮杆籼稻品种,“珍珠矮11号”很快取代了“胜利籼”,成为骨干品种,一般亩产250公斤,高的达350—400公斤。七十年代后引进中矮秆品种最多,经试种推广的有24个,栽培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9.14%。1978年至1980年,试种“威优三号”等中晚熟籼型杂交水稻组合,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高的达750公斤。成熟迟,制种产量低,成本高,加之旬阳水田少,中断种植。
    旬阳县的水稻品种资源,据农作区划1982年调查,16563亩水稻,占同年水稻总面积的74.27%,共有品种45个,其中农家品种有“麻谷子”等18个,面积占调查面积的10.25%;引进推广的品种有“广二矮104”等24个,面积占调查面积的89.14%;酒谷品种有“红壳糯”等2个,面积占调查面积的0.6%。
    四、豌豆
    在旬阳为秋播,越冬生,夏初成熟。历来为河边浅丘地区农户的夏季主食,也是主要养地作物。五、六十年代播种都在20万亩以上,因豌豆本身易遭蚜虫危害,产量低而不稳,加之八十年代以来饮食结构变化,豌豆面积逐年减少。1959年至1973年年播种21—27万亩,1974年播种15.09万亩,1975年至1982年年播种13—15万亩,1983年至1987年年播种只有10万亩左右。农业区划统计1972年至1982年年平均播种豌豆14万亩,占同期粮食作物面积的10.13%,到1989年播种豌豆面积不足10万亩,一般亩产只有50公斤,高的100—150公斤。
    旬阳的豌豆品种,五、六十年代都是农家老品种,分麻豌豆和白豌豆两种。七十年代初引进“绿色多粒”、“绿色草原”2个品种,适应性较好,成熟早,产量高而稳,一般亩产100—150公斤。据1982年农业区划调查,全县豌豆品种10个,调查面积占同年豌豆总面积61.3%,其中农家品种有白豌豆等4个,面积占调查总面积91.61%,引进推广的品种有“绿色多粒”等6个,面积占调查总面积8.39%。骨干品种仍为白、麻豌豆,面积占调查总面积86.21%。
    五、大豆 俗称黄豆,是旬阳高山地区间套的主要作物,食用性广泛,经济价值高,农民善食爱种。1949年以来,本县年播种大豆10万亩左右,约占粮食作物面积7%。以春播较多,秋季成熟。种植方式多与玉米间套,也有寄种在山坡麦地内的(俗称麦闹子黄豆)。一般年产大豆400—500万公斤,最高1976年达746.24万公斤,一般亩产40—50公斤,最高1981年达78.15公斤。1989年播种大豆面积达8.67万亩,总产量达1327.4万斤。据1982年农作区划调查,旬阳大豆品种有25个,其中农家品种有“牛毛黄”等20个,播种面积占总面积44.36%,引进品种有“豌豆黄”、“鄂豆2号”等5个,播种面积占总面积55.64%。“豌豆黄”和“牛毛黄”为骨干品种,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68.79%。搭配品种有“大颗”、“八月炸”、“跃进5号”3个品种,播种面积占总面积18.4%。其中以“牛毛黄”、“大颗黄豆”耐瘠薄,适应性好,是本县较好的农家品种。七十年代引进的“豌豆黄”,成熟早,适合中晚茬播种,开辟了回茬种黄豆的前景,稳产高产,粒圆大,品质好,易于推广。
    六、小杂豆
    旬阳小杂豆种类多,适应性广,是高低秆间作不可少的作物。农民素有“要得富,地里开个杂货铺”和“高秆不收低秆收,主粮丢了杂粮收”的经验。据县农技站1983年调查,旬阳豆类有8类、16个品种,其中绿豆最多,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小杂豆47.8%和50.79%,品质好,经济价值高,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粮。其次是小豆,面积、产量分别占小杂豆37.47%和41.85%。
    七、甘薯
    俗名红苕,又叫红薯,以块根育苗移栽,有早、中、晚三个茬口,早茬前作冬闲地,中茬前作豌豆地,晚茬前作小麦地,以早、中茬为好。素为浅山地区农民冬春主要口粮。1949年以来,全县正常年份栽苕15万亩左右。1950年最少,为4.78万亩,占同年粮食作物面积的4.01%,亩产折主粮90公斤(5折1),总产438.86万公斤,占该年粮食总产的7.95%。1972年面积最大,为23.83万亩,占同年粮食作物面积的17.5%,亩产645公斤,总产1523.37万公斤,占同年粮食总产16.27%。
    红苕品种,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栽植的有当地山苕和洋苕两个品种。山苕品质好,产量低,洋苕产量高,水份大,不易贮藏。五十年代中期引入“胜利百号”良种,一般亩产鲜苕750公斤左右,高的达1500—2000公斤,适应性强,品质好,很快成为骨干品种。八十年代初,“胜利百号”在主产红苕的浅山河边地区感染根腐病,减产严重。1982年红苕亩产、总产分别比1979年减少30.6%和47.5%。1983年春从湖北郧西调进“徐薯18号”20万斤,进行繁殖推广,一般亩产750公斤,高的1500—2000公斤。1985年全县栽“徐薯18号”3.5万亩,占红苕总面积的37.63%。该品种以高抗根腐病驰名,但感黑疤病重于“胜利百号”,较难保管,育苗期常萎苗,采苗率低,只能作过渡性品种栽插。据1982年农作区划调查,全县有红苕品种13个,其中农家品种有洋苕、狗秧苕两个,栽插面积占总面积0.08%;引进品种有“胜利百号”等11个,栽插面积占总面积99.92%。“胜利百号”仍属主要栽植品种,栽插面积占总面积的81.23%。
    八、马铃薯
    俗名洋芋。以块茎繁殖,冬插夏收,为海拔600米以上高山地区群众夏季主食之一,低山种植面积小,仅作菜食。洋芋多与玉米套种,是大茬玉米的好前作,是高寒山区调整作物布局、增加复种指数的骨干作物,群众称之为空空庄稼。1949年全县播种洋芋0.8万亩,亩产50公斤(五折一主粮),总产14.9万公斤。洋芋面积最多的1972年10.29万亩,亩产33公斤,总产339.125万公斤。后来调整为每年5—6万亩,亩产上升到55公斤左右,总产仍保持在300—400万公斤。
    洋芋品种,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多为当地的乌洋芋和白洋芋,病害多,产量低。1956年后,引进了四川的“巫峡洋芋”和平利八仙区的“175”、“安农3号”、“安农4号”、“安农5号”等良种,控制了晚疫病危害,促进了洋芋产量的增长。据1982年农作区划调查,全县有洋芋品种42个,其中农家老种白洋芋等20个,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58.73%,引进推广的品种有“175”等22个,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41.27%。安农5号、3号、红眼、窝八斤4个洋芋品种,播种面积占洋芋总面积的40.6%。
    九、小杂粮
    据县农技站1983年调查,全县有小杂粮6类、12个品种。其中以燕麦、大麦、荞麦较为有名。燕麦营养丰富,耐寒耐瘠薄,适宜中、高山薄地种植。大麦成熟早,是浅丘水稻的好前作之一。荞麦生育期短,经济价值好,是弥补秋粮遭灾补种的好作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旬阳县概况介绍  
旬阳县经济发展 旬阳县概况:构元乡简介 旬阳县概况:蜀河镇简介
旬阳县概况:城关镇简介 旬阳县矿产资源 旬阳县地理环境
旬阳县基本概况 旬阳县概况:棕溪镇简介 旬阳县概况:甘溪镇简介
旬阳县概况:庙坪乡简介 旬阳县概况:关口镇简介 旬阳县概况:铜钱关乡简介
旬阳县概况:赤岩镇简介 旬阳县概况:赵湾镇简介 旬阳县历史沿革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