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县铁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同月,关中地区最早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本县新庄村徐学孝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6月,全县棉田发生蚜虫、盲椿象、红蜘蛛和枯萎病,减产63%。
7月,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召开。
1日,改干部供给制为工资制。
31日,县人民政府接管天主教东关孤儿院。
8月,全县农村整党开始。
9月25日,中共三原县首届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80人。吴日聪当选为县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航空学校(今导弹学院)在本县建成。
11月,全县开展查田定产,普查土地面积,评类分等,确定常年产量,并颁发土地所有证。
1953年
1月23日,本县划归渭南专署管辖。
春耕开始,互助合作大发展。全县互助组724个,参加者占农业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九。
7月,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本县人口14.76万人。
12月,全县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禁止自由交易。评定缺粮户,凭证由粮站供应。
同月,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安乐乡东毛村东方红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社主任李宗元。
泾惠灌区相继建成雪河、仁村五大排水系统,完善灌排网络。
1954年
1月13日,改三原市为三原县城关区。
2~4月,全县首次普选,选举县、乡人民代表。
6月14日,中共三原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6月29日,三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高瑞麟当选为县长。
9月1日,城市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13~14日,实行棉花统购,棉布统销政策,发放布票,至1983年停用布票。
11月,县变电站建成供电。
12月,县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成立,全县手工业合作社3个,合作小组11个。
1955年
2月,接收西安七区建国剧社,改名三原新艺剧社。
同月,农村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
3月,“三原县人民政府”改称“三原县人民委员会”。
7月,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迁往西安,中共三原县委机关由盐店街迁入省委党校旧址(现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机关驻地)。
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合作化决议,全县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503个(其中高级社83个),入社户24805户,占农户总数百分之八十七。
1956年
3月,全县1498户个体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资本主义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者组成合营企业51个。
同月,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撤区并乡,全县共设1镇17乡。
4月17日,中共三原县第三届代表大会召开。杜林玉被选为本届县委书记。
5月,三原、泾阳、高陵、富平调整交错的行政区域。
6月1日,按照上级“邮发合一”的决定,县邮局接办报刊发行工作。
夏收期间阴雨不停,小麦发烧、生芽,未收割的小麦株上发芽,损失严重。
7月,暑假,县人民委员会举办全县教师普通话学习会,推广普通话教学。
10月1日,县有线广播站建成,全县始有纸盆喇叭播音。
是月,新《三原报》创刊,每周一期。1959年元月合大县后,改为《三原日报》,1961年停办。1989年元月复刊。
11月,省永乐拖拉机站派出机耕队驻高渠乡,进行机耕示范,本县首开机耕。
1957年
3月,中共三原县委开展党内整风,重点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发动非党群众帮助党内整风。
7月,开展反击右派分子斗争,全县38人被定为右派分子。
县棉花仓库在火车站南建成。
县境内乙型脑炎流行,县医院借用棉花仓库设病床对重危患者集中免费治疗。
8月,南王水库和小道口水库建成,可灌农田2万多亩。
12月,西包公路三原段开始修建,翌年竣工,为砂石路面。
1958年
4月,前嘴子水库工程开工,1960年5月建成,可灌中原农田3.6万亩。
5月23日,三原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7月,全县开展以除四害(蚊子、老鼠、苍蝇、麻雀)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成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各生产队普遍办起公共食堂。
10月,本县、泾阳、高陵、淳化四县以本县为基地,调集3万余劳力,土法上马,大炼钢铁。
全县大办民兵师。公社设团,生产大队编营,小队编连、排,各中学设团或营。
12月8日,泾阳、高陵、淳化三县合并为三原县(即合大县);同时将原本县7个公社并为4个公社。
永乐拖拉机站驻高渠机耕队划归本县,改称三原县拖拉机站。
大程红旗乳品厂(今三原美乐公司)建成投产。
1959年
2月,本县进行第一次农业区划。
5月,县委贯彻中共中央郑州会议精神,人民公社实行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7月6日,三原县火药厂发生爆炸事故。
10月,陕西省棉花现场会议在本县召开。
11月1日,中共三原县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
同月,县面粉厂建成投产。
玉皇阁水库工程开工,1964年11月建成,可灌东原农田4.5万多亩。
12月,肖李村引泾过清倒虹工程竣工。本县清河以北四乡镇受益,可灌农田10万亩。
大佛寺水库动工修建,本县动员万余名民工参加。
1960年
1月,省文化局在本县召开关中地区农村文化工作现场会,观摩本县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并拍摄记录影片。
4月11日,国家科委、农业机械部、农业部在本县召开全国农业机具系列化、农业机械化试点经验交流会。
5月30日,县人委机关由县府巷迁至东渠岸新址(今址)办公。
8月,全县开展“新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10月,中共三原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即十二条)抽调大批干部到农村纠正“一平二调”等“左”的错误。
12月,三(原)——高(陵)公路建成通车。公路全长22公里。
1961年
2月6日,三原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4月,至夏收前,全县普遍发生粮荒,许多社员(农民)拿着衣物等可变卖物外出换粮食。不少人营养不良,患浮肿病。后国家供应职工每人二三斤黄豆,给农村解决部分口粮。
8月,陕西省调整专(区)、县行政区划,恢复泾、三、高、淳原县建制。
11月,县委统战部举办“右派分子”学习班,为24人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2月,全县各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同时逐渐开放市场,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
1962年
1月,撤销大公社,以原来的乡为基础,全县设立17个人民公社。
4月,县委向科级以上干部传达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精神,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8月29日,中共三原县第五届代表大会召开。
10月,改革教育体制,民办教师下放到生产队,实行工分加补贴。
1963年
5月2日,三原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8月10日,县委派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在新庄公社进行农村社教试点。本月,压缩机构,精简人员,全县干部、职工精简百分之三十,下放城镇居民千余人。
9月,省人民政府确定本县为水土保持重点县。
10月,县文卫局组织宣传队医疗队,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县巡回宣传、医疗。
同月,三(原)~旬(邑)公路建成通车。
1964年
2月,县委组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分赴陂西、独李等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至10月结束。
3月,全县各中、小学学习毛泽东春节谈话精神,检查纠正学生负担过重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
7月,县自来水厂建成供水。
同月,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户数3.96万户,总人口21.15万人。
10月,本县抽调200余名干部和农村积极分子,参加长安县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
11月10日,于右任在台北逝世。
12月,西阳地区排水工程建成,改造盐滩地万余亩。
1965年
2月8日,县委召开五届十一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23条)的文件。自此,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统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同月,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召开,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
10月,咸阳地区抽调各县大批干部在本县开展农村“四清”运动,西北局书记处书记胡锡奎在新庄公社蹲点。
12月,本县农村“四清”运动基本结束。
1966年
1月,县社教总团在城隍庙举办阶级斗争展览,进行忆苦思甜和阶级斗争教育。
2月,三原宗教工作队开展宗教界社教运动。
6月13日,南郊中学学生在“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按语发表后,贴出“踢开校党支部闹革命”的大字报。
西北医疗设备厂在三原中医学校旧址(中医学校迁渭南)建厂,1970年10月竣工投产。
15日,渠岸等公社遭冰雹袭击,三千亩棉田被打毁。
同月,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南郊中学。
7月,县委、县人委举办中、小学教师集训会。
8月24日,南郊中学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破除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活动。许多文物古迹被毁坏。
同月,全县各中学跨校成立两个对立的红卫兵组织——三原县红卫兵总司令部(红总司)和红卫兵三原地区造反司令部(红三司)。
9月,本县大部分红卫兵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县委在基督教堂建立红卫兵接待站,解决过往红卫兵的食宿。
10月28日,三原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四级干部会召开。
31日,“南筹”学生向县委静坐示威,要求县委承认犯了方向性错误。
11月,县级机关、各事企业单位及农村纷纷建立起“文化大革命”组织。
1967年
1月8日,三原地区工农革命造反司令部成立(工农司)。
1月31日,“红三司”和“工农司”夺取中共三原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党政财文大权,县党政机关工作被迫瘫痪。
3月,县人民武装部组织成立“三原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会员(三筹)”;县公安机关逮捕“工农司”头头,“工农司”组织解散。
4月初,中央《关于安徽问题的决定》及中央军委十条命令下达之后,已解散的“工农司”恢复,组成“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指挥部”(联指)。
5月1日,“红三司”组织数百名学生在公安局门前静坐,要求释放被捕成员。
5月8日,驻本县军事学院030部队“红纵”公开表态支持“红三司”,并组织千余人在城内游行。
8月16日,“红总司”成立“三原地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总指挥部”(总指),举行万人游行。此后全县组成“联指”和“总指”两大派。
18日,030“红纵”在面粉厂打响武斗第一枪。
27日,030“红纵”中肖荣青等人,武装袭击县委、县人委机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8·27”流血惨案。
9月,“总指”组织人员上京控告030“红纵”罪行。
10月,“8·27”事件后,全县两派组织,分别在陕西省柴油机厂、县拖拉机站和县机械厂制造武斗武器。
1968年
1月,本县两派组织头头在陕西省军区的主持下谈判联合问题,未达成协议。
6月1日,“联指”进攻“总指”指挥部所在地——辕门巷天主教堂;“总指”撤退,天主教堂被焚毁。
2日,“联指”武斗人员在公检法机关纵火、烧毁了档案库保存的旧政权档案和建国后的公检法档案,计24500卷。古建文庙亦被焚毁。
4日,“联指”武斗人员在临履桥南坡抢夺了支援夏收的解放军某排枪支。
8日,“总指”向“联指”驻地发射自制“飞包”,打燃松香库,引烧百货五金仓库。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10日,两派武斗烧毁县医院房屋200余间及大量医疗器械,损失达103万余元。县医院5个月未能开诊。
7月6日,“总指”向“联指”控制的棉花公司发射土炮,烧毁库房一座,棉花4000余担。
本月以来,“联指”先后在西阳等6个公社成立接管委员会,行使“职权”。“总指”武装人员袭击大程、陂西、陵前公社接管委员会,打死3人,打伤数人。
7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133部队进驻本县制止武斗。
8月31日,三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军队代表刘效孔任主任。
9月,全县中、小学全部复课。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别简称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学校。
全县全面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县级部局级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领导干部,公社近百分之九十领导干部被“专政”、或“靠边站”。“清理”中搞刑讯逼供,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
同月,全县农村小学全部下放到大队管理,小学教师亦全部回本大队任教。
1969年
4月,宝鸡峡二期工程复工,本县千余名民工参加施工。
5月15日,县革委会召开首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23日,大程、徐木、独李三个公社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冰雹灾害,灾情严重。
同月,县革委会在铜川黄堡创办三原煤矿。
8月,全县调集万余名民工,修建冯村水库,1971年9月建成,库容1890万立方米。
全县抽调1000余名精壮劳力和百余名干部,组成民兵团参加梅(家坪)七(里镇)铁路修筑工程。
11月,县革委会动员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安家落户,三批共1231户,4759人。
同月,全县开展一打(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三反(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盗窃)运动。以商业部门为重点,对411人做了定性处理。其中冤、假、错案于1980年纠正。
1970年
1月15日,县革委会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历时14天,县、社、大队、生产队干部三千余人参加。
陕西省柴油机厂在本县西郊建成。
3月10日,县革委会在体育场召开大会,对“文化大革命”中有严重罪行的40余人分别判处死刑和有期徒刑(其中冤、错案后予平反)。
同日,以所谓现行反革命罪,逮捕了县委书记薛文华,副书记周宏亮和组织部长张明礼。
8月14日晚,洪水公社三联大队发生大面积土体滑坡,堵塞河道。后经平整,形成三联自然水库。库容80余万方。
8月29日,大程、徐木公社又遭冰雹袭击,玉米、棉花减产七成。
10月31日,航天部红原锻铸厂在嵯峨乡建成投产。
1971年
2月7日,中共三原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军代表刘效孔任本届县委书记。
5月,贯彻毛泽东“6·26”指示精神,县举办第一期赤脚医生训练班,全县各大队建立合作医疗站。
11月5日,县委组织全县群众开展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的运动。
同月,本县规定各集镇均以每月1、11、21为统一集市贸易日。
12月,陕西省医疗仪器厂在县城南关西巷外建成投产。
1972年
3月,城内水渠改道取直,砌石加固。
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县电影院在马道巷北口东建成。
1973年
5月,三原县棉织厂在南关正街建成投产。
6月,本年完成咸宋公路、西韩公路、三淳公路三原境内柏油路面工程。
陵前焦村唐李寿墓龟形墓志出土(后调省博物馆展出)。
陕西汽车标准件厂在本县北城建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