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据宜君县气象站经过27年中(1956~1982)观测:宜君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霜冻、雨涝、干旱、冰雹、暴雨、虫害等。虽然绝收重灾之年少见,但霜冻、干旱、冰雹等灾害的发生频率甚高。从而限制了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给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霜冻(地面温度≤0℃)
历年都有发生,以终霜冻(春霜冻)影响最大,受害的主要是小麦、油菜。霜冻出现初日平均是10月17日,最早是9月26日(1957年);终日平均是3月29日,最晚是5月22日(1959年)。当3月中旬气温降到-7℃、下旬降到-4℃,4月上旬降到-2℃、中旬降到0℃时,即造成终霜冻。因此,预防霜冻的警戒期为4月上旬到下旬。初霜冻10月上旬以前出现。也会影响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灌浆成熟。
二、连阴雨
宜君连续降水5天以上,积降水量≥30毫米的现象历年均有发生。27年中,先后共出现99次平均3.6次/年。最多年9次(1964年)。其中,中期连阴雨(8至15天)出现过52次,长期连阴(16天以上)出现过2次,共占54.5%。连阴雨主要发生在盛夏和前秋两个时期。27年中,7、8两月共发生中期连阴雨23次,短期19次,长期1次;9、10两月共发生中期连阴雨12次,短期11次,长期1次,在小麦灌浆期、收获期和玉米、大豆等秋作物成熟期,其危害性最为明显。
三、干旱
本县雨水虽较充沛,然而由于分布不均,常常出现旱象。27年来共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75次,其中,短期(30~50天)干旱38次,中期干旱(50~100天)35次,长期干旱(100天以上)2次(1956~1957年冬春,1981~1982年秋冬春)。干旱主要发生在秋末至早春(11月至3月)期间。但是这一时期的冬小麦正处于冬眠状态或非旺盛生长期,对水分需求量小。所以,多数年份这段时间的短、中期干旱对农作物危害并不严重。
四、暴雨
27年中,共出现日降水≥50毫米以上的暴雨23次,每次暴雨平均降水62.5毫米;最多年出现过3次,有10年无暴雨。最大暴雨的日降水量为84.5毫米(1975年7月25日),未发生过1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只出现过一次连续两天降水135.4毫米的暴雨。可见,暴雨强度较小,本地暴雨65%与连阴雨伴生,70%发生在7、8月秋作物盛长期。因而这时常发生山洪、河流泛滥和滑坡、崩陷现象,对农田和人畜安全有较大危害。
五、冰雹
27年中,共发生冰雹72次,年平均2.8次;最多年(1967年)发生8次。其中,夏季出现的冰雹占67%,6月份机率最大,共出现30次。冰雹的出现对局部地区的夏、秋田往往会在顷刻间造成难以补救的巨大损失。4、9月份也间或出现冰雹,但颗粒较小,无甚危害。
冰雹的行径,基本上都是从西北来向南或东南方向流动。经多年观测,其路径主要是3条;一条,从黄陵县店头川→宜君偏桥→棋盘→云梦;一条,从桥山林区→宜君山岔乡→高楼坬→焦坪;一条,从黄陵田庄乡→宜君境顺洛河西向南至雷塬以南。其中机率最高是偏桥→棋盘一路,后一条机率小。
六、大风
27年中,出现≥8级(风速17米/秒)以上大风544次,最多年53次(1962年),最少年1次。次数最多是4、5两月,平均占全年次数的30%。夏秋较少。1970年,瞬间大风达36.0米/秒,超过12级。大风不仅对作物造成机械损伤,而且加大土地蒸发量,使旱情加重,影响作物生长。
第二节 灾害
据史志记载,宜君县历史上发生过奇寒、大旱和严重病虫灾害,造成年馑。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县仍多次出现霜冻、冰雹和蚜虫、黄疸等一些病虫灾害。这些灾害之形成,有些主要是由于大气候突变所致。如14至19世纪,世界范围内气候骤冷,出现“小冰期”异常现象。15世纪明成化十二、十三年(1476、1477)七月,陕西“陨霜杀稼”;17世纪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又大雪伤稼,宜君当时因而发生灾荒。有些则主要是由于当地地理条件的影响。宜君山区海拔1200~1500米,成为渭北高原南部的制高点,境内1000米以上,地势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59℃,加之冬春多西北风,所以冬春季节境内气候主要为西伯利亚的冷气团所控制,和陕北山区一样低温时间长,气候干燥,常发生霜冻,有时伴有干旱。夏季南来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县西北部与黄陵、富县、甘泉为连绵浩瀚的森林、林区一日间温度早、午、晚升降变化大,当暖湿气升至林区上空的一定高度,遇天气变化,即冷却凝结成云、雨或冰雹,所以本县几乎年年都程度不同地有来自西北方向的冰雹灾害,其发生机率比其他气候灾害都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宜君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抗御自然灾害,发展生产,采取测防、抗、救等措施,积极组织领导群众抗灾救灾。同时在生产工作中,不断大力进行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改善生态条件;又广泛推广了深翻、深刨、垅沟种植、地膜覆盖等蓄水保墒、保温等先进耕作技术和抗逆性强的各类作物良种,有效地抵御了冻、旱灾害。现在百天以下短、中期干旱对农业生产一般无所影响,百天以上的长期干旱危害程度也明显降低。70年代后期,县上在冰雹经过的主要路线高楼坬梁和宜君梁架设了高射火炮,固定人员观测天气变化,截打雹云,也使冰雹的为害范围得到一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