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被
本县属暖温带森林草原植被带。天然植被覆盖率较高,达87.3%。其中,森林覆盖率为27.6%。由于本县处于我国东部的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加上县境东西气候差异大,因而植被相应出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植被小区复杂多样。从植被现状来看,由西向东依次可分成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草甸及栽培植被等7个类型。东部残塬沟壑区天然植被基本为草灌植被;中部梁峁丘陵区主要为灌丛草原及灌木草原,仅有片状或疏散的林木植被;各类森林植被的74.7%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土石中山区;局部沟川零星分布有河漫滩草甸、沙生植被。这种多样植被组合,构成本县森林灌丛草原的自然景观。
本县植被生物以华北区系成分为主。其代表种有:油松、辽东栎、山杨和侧柏,为本县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杜梨亦广泛散布在800~1700米山地阳坡和梁峁边缘;臭椿、香椿、家榆、中槐、白桦、水楸、岩榆等分布于村庄附近或伴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还有杭子稍、野丁香、欧梨、白草、黄菅草、柴胡、远志等等,都是灌木草丛中的优势种。本县还侵移渗入有邻近区系中的成分,如喜马拉雅山区系的华山松、山楂、川滇茉莉等;华中成分的漆树,东北成分的小叶杨、山丹、狼尾花等,蒙古区系的柠条、冷蒿、大针菜等。第三纪残余成分中的槐、山胡桃、酸枣、臭椿、紫荆等。其中,柠条、山楂、小叶杨、狼尾花、酸枣等分布较广。另外,还广泛分布有黄土高原特有的阳性耐干旱的植物,如山杏、山桃、文冠果、狼牙刺、沙棘、甘草、艾蒿等等。上述植被成分大多数耐旱力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中生态条件的恶化状况。
二、植物种类
宜君县的种子植物约千余种。
(一)林木
1.用材林木:以西部桥山林区边缘地带分布最多,主要有油松、杜松、华山松、辽东栎、侧柏、旱柳、楸树、中槐、椿类、油树、白桦、青椵、刺槐、野海棠、三角枫、五角枫、山核桃、泡桐、梧桐等。其中油松、栎类、刺槐、山杨、侧柏,是单一或混交构成本县森林的骨干树种,油松和刺槐亦是人工林的主要树种。
2.经济林木:主要有苹果、核桃、柿子、梨、枣、杏、桃、李、葡萄、花椒、桑树、漆树等,以及可以作为果树砧木的杜梨、山杏、山桃、水楸等。其中,核桃、苹果已成为拳头产品。
此外,还有古老的珍贵树种娑罗树、古酸枣树。近年来,还引进有华北落叶松、雪松、水杉、白榆、银杏、雪梨、蜜桃等优良品种。
(二)灌木和草本植物
1.野生纤维植物:主要有马兰、白羊草、白茅、野亚麻、麻叶荨麻、野棉花、蝎子草、洋麻、葎草、黄花柳、杞柳、草木栖、葛滕、南蛇藤、柠条、艿艿草等,可用作造纸、纺织、绳索等原料。
2.野生油料植物主要有:播娘蒿、荠菜、毛梾、欧榛子、榛子、苍耳、文冠果、荆条、鹅耳枥、狼牙刺、艾等,其籽实分别可用于制作肥皂、蜡烛、润滑剂、化妆品配料等。
3.用于制作果脯和果浆等的植物有:沙棘、山楂、欧梨、野葡萄、甘肃海棠、君迁子、山荆子等。其中沙棘根、茎、叶、花、果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称维生素C之王,遍布全县山区,达22.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9%,人均2.7亩,年可产果3655吨,是极其丰富宝贵的野生植物资源。
4.药用野生植物:本县中草药资源较丰富,分布广泛。初步查明有4大类172种。其中根茎类55种,花草叶类48种,籽实类和其他类69种。主要有:连翘、酸枣、山桃仁、毛柏子、黄芩、柴胡、远志、川龙薯芋、生地、党参、丹参、防风、茵陈等。其中,连翘年产4万余公斤,主产地在县南棋盘一带;酸枣仁年产2500公斤左右,主要产地在雷塬乡东南及洛河沿岸一带;山桃仁主产地为城关镇、高楼坬乡,年产4800公斤;柏仁主产地为山岔乡,年产6000多公斤。名牌产品为党参,粗壮个大,色亮味浓,被誉为“宜党”。另外,还散生有甘草、王不留、白头翁、地榆、苦参、蒺藜、蒲公英、苍术、小蓟、何尔泰、紫宛、车前草、枸杞、地黄、兔丝子、马茹子、牛蒡、地肤、野菊、款冬、败浆草、狼尾巴草、野鸡冠花、马斗铃、益母草(还可做红色染料)、野生蔓陀萝等。
5.其他植物: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可作牧草的有57科192种。主要有白茅草、黄菅草、狼牙刺、本氏木兰(油葫芦)、胡枝子、冰草、芦苇、野大豆、草木栖、白蒿、苦菜、大蓬蒿、水芹菜、三棱草、野菀豆、小苜蓿等。此外,还丛生有杭子梢、紫穗槐、铁杆蒿、艾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