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植物区系以华北区系成分为主,兼有华中、华东、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东北、喜马拉雅等区系成分。秦岭复杂的生态环境及多种植物区系成分,形成丰富的植物种类和良好的植被环境。本县先民长期的生产活动,对植被产生深刻的影响,山地下部及盆地区,开垦为田,自然植被为人工植被代替。民国时期,宝(鸡)汉(中)公路修通,军阀、木商滥伐林木,森林植被开始衰败。建国后,在工业、农业生产中,都曾对林木进行不合理采伐,森林植被下限上移,竹林面积日渐缩小。每逢暴雨,地表径流加剧,河水暴涨暴落。从50年代中期始,虽注重森林植被的恢复,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恢复发展较慢。
第一节 森林植被
凤县森林覆被率为51.2%,以暖温带松栎混交林为主。栎林以栓皮栎、锐齿栎、槲栎为主。松林以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为主。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天然松栎混交林仅见于深山无人区,河谷盆地栽培有榆、杨、槐、柳树等。
一 亚高山地带(海拔2200米以上)
1.暗针叶冷杉、云杉林分布于屋梁山、紫柏山山脊顶部平缓处,生长有陕西冷杉、甘肃冷杉,属箭竹——冷杉林。辛家山北向山坡亦分布有云杉林。紫柏山部分地段由于人为破坏,发生逆演替,形成残败红桦、毛红桦和灌木林,属石——毛(石质土壤上生长的毛红桦林)、草—灌—毛(草类、灌木林分中的疏林毛桦林)。
2.红桦林分布于海拔1800~2000米,最高可达2200米,属中山地带与亚高山地带的过渡区段。以红桦、毛红桦为主,混有少量冷杉、山杨等树种,属竹—红桦林型。
二 中山地带(海拔1300~2000米)
1.松栎混交林以锐齿栎、辽东栎等栎类为优势,与油松、华山松混交(单株或块状)。海拔1500米以下与油松混交,1500米以上与华山松混交。带内其它落叶阔叶树种有槭、山杨、卜氏杨、漆树等,林下分布灌木。
2.落叶阔叶林该带由于伐针留阔和反复采伐,以次生栎类为优势,漆、槭、杨、白桦、硬杂木与之混交。
三 低山地带(海拔1300米以下)
分布有次生侧柏林、栓皮栎。因人为活动频繁,构成纯林不多。
在演替过程中,部分区域被山杨、白桦等派生林相代替。派生林相再度破坏后,形成干旱灌丛及草坡,是生态恶性循环典型区。
第二节 栽培植被
凤县农业历史悠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栽培植物群落。可分为旱地农作物、水田作物、蔬菜作物、经济林、果园。其中以旱地农作物栽培植被为主。
旱地农田作物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主,油菜、马铃薯、大豆、芸豆次之。其它有花养、苦荞、洋麦、燕麦、大麦、莜麦、高粱、粟谷、小豆、绿豆、豌豆、赤豆、扁豆、黑豆、蚕豆、巴山豆、大麻、青麻、黄麻、荏子、胡麻、花生、蓖麻、向日葵、芝麻、兰花烟、大叶烟等。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主组合;河谷低海拔地区可二年三熟,以冬小麦(油菜)、茬豆、春玉米为主组合;高寒山区三年二熟或四年三熟,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主组合。高海拔地区药材种植有党参、黄芪、当归、地黄、杜仲、天麻等。饲草作物以苜蓿为主,亦有聚合草、甜菜种植。绿肥作物有草木樨、毛苕子、箭舌豌豆、柽麻等。
水田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一熟。1981年水灾后,面积极少。
蔬菜作物以凤州、龙口、双石铺、唐藏等乡镇比较集中,有14科49种156个品种,多为一年两熟。栽培经济林木以落叶经济林为主,主要有杜仲、花椒、漆树、核桃、苹果。果园林以苹果为主,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另有梨、桃、杏、葡萄、柿、核桃、大枣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