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明,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先民已在凤县嘉陵江沿岸繁衍生息。秦始皇26年(前221),境内设故道县,人口已初具规模。西汉时,庶民生育子女免徭役两年,人口增殖,约有5703户,26173人。东汉末,战乱、瘟疫、灾患频仍,人口骤降。至西晋太康元年(280),仅存600余户,3000余人。隋文帝时,经短暂的休养生息,人口渐增。隋炀帝大业5年(609),梁泉县有1613户,8065人。隋末,战乱又起,至唐武德元年(618),降至900余户,4903人。盛唐期间,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丁兴旺。天宝元年(742),凤县属河池郡,郡辖4县,有5918户,27877人。时境内置梁泉、黄花2县约3000户,14000余人。安史之乱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县境仅1358户。北宋初,招抚流亡,鼓励垦荒,社会秩序稳定,人口逐渐恢复。宋元丰年间(1078~1085),凤州领3县,共计38194户,其中客住17900户。宋崇宁元年(1102),梁泉县人口为20381人。南宋时期,金、宋、元频繁交兵,县境沦为战乱之地,人口大减。元皇庆元年(1312),仅有580户,2470人。明代中叶,以里甲设置推算,境内居民约660户,7062人。清顺治六年(1649)颁布《垦荒令》,康熙年间实行“滋生人口,永不加赋”的措施,川楚一带无生计之民,扶老携幼,向秦巴山区迁徙,使凤县户口剧增。道光三年(1823),最高达173400人。后因兵燹天灾,且所垦之地日渐瘠薄,棚民遂远徙。光绪十八年(1892),境内有10073户,42087人。二十三年(1897),又降为7359户,31705人。
民国时期,人口徘徊中有升。民国元年(1912)全县为33901人,12年(1923)为43452人。18~21年(1929~1932)由于饥荒和霍乱流行,人口死亡,外流严重。至24年(1935)有6398户,30496人。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陆续流入县境,仅宽滩、银洞滩垦区和三岔河教养院难民及孤儿就达2000余人。27年(1938)全县人口增至9637户,40858人。35年(1946)11190户,44321人(其中寄籍2135人)。37年(1948年)为11629户,4701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不断改善,工业交通发展,全县人口增长迅速。1950年15496户,50220人;1959年15521户,70462人,1969年19090户,91978人;1979年23820户,112845人;1989年26079户,1089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