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驿大道上均设驿站、递铺,配备马匹、马夫,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转运官物。元代称驿站为“站赤”。时东河桥站,有驿马137匹;草凉驿站,有驿马100匹;凤州站,有驿马13匹;三岔站,有驿马54匹;柴关站,有驿马58匹。明代设东河驿、草凉驿、梁泉驿(凤州城)、三岔驿、松林驿。清代设东河驿,有驿马60匹,马夫30名;草凉驿,有驿马54匹,马夫27名;梁山驿(凤州城),有驿马54匹,马夫25名;三岔驿,有驿马54匹,马夫27名;松林驿,有驿马54匹,马夫27名。驿站由朝廷命官驿丞管理。铺舍承担官差和运输。客运为轿子、滑竿,货运为人背肩挑和畜驮。清末,废驿站,运输方式如故。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为解决运输问题,再兴驿运。民国29年(1940),川陕、华双公路与国际运输相关,划入全国八大驿运干线之一。2月设宝鸡川陕车驮运输所,隶属交通部公路总局,有员工200余人,下设宝(鸡)广(元)、天(水)双(石铺)两总段,宝广总段辖宝汉(中)、汉广(元)两分段;天双总段辖天徽(县)、徽双两分段。宝广线在县境东河桥、黄牛铺、凤州、双石铺、南星设有驿站,在双石铺设立电台一处。民国30年(1941),改川陕车驮运输所为川陕干线驿运主任办事处。31年(1942)改为驿运管理分处。后又改为陕甘干线驿运分处。32年(1943)11月,川陕、陕甘两线分处合并为川陕干线驿运管理分处。34年(1945),战事好转,运输形势缓和,国民政府行政院下令撤销各级驿运管理机构,川陕干线驿运管理分处由西北公路局汉中分局接管。
时驿运运力、运具实行征雇。以民营骡马胶轮大车居多,人力车、驮骡次之。初期征雇胶轮大车500余辆,人力车200余辆,驮骡数百头;民国32年(1943),征雇大车2600辆,人力车千余辆,交通部调拨马车800辆,驮骡千头,并配备退伍军人30名押运。驿运劳力免征兵役。宝鸡——广元间为分段运输,宝鸡——双石铺为轻便铁路运输。双石铺——阳平关由联运主任办事处自备牛车接运,阳平关——广元为水运。
川陕驿运,民国29年(1940)9月开始,月运输量约300吨,500延吨公里;后增为5000吨,162万延吨公里。至32年(1943),全线完成货运量9.13万吨,货运周转量3298.43万延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