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1938年,陕西省政府给本县民众教育馆配发一台收音机。1948年,美国传教士汤姆士在凤州福音堂安装一台收音机。但由于发射设备和收音机构造落后,两台收音机只在偶尔的几次中,模糊地收听到一点声音,以后再未听到什么。
1950年,县人民政府建立收音站,每天定时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西北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给县委、县政府提供消息。1953年底,收音站停止工作。
1956年,成立县人民广播站,属县政府领导。1968年9月,更名为凤县广播站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3月又更名为凤县革命委员会广播站。
1981年,成立广播事业局,与县广播站合署办公。1984年2月,合并成立广播电视管理站。1984年7月,又撤销管理站,成立凤县广播电视局和凤县广播站,合署办公,属县人民政府领导。
1989年,广播站内设编播股、事业股、服务部;各乡镇均设立广播放大站。全站有职工46人。
第二节 广播宣传
一 收音站
1951~1953年,县收音站每晚11点至次日凌晨2点,分别抄收中央广播电台和西北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然后油印成简报,向县委、县政府发送,并办黑板报向群众宣传。收音站共出简报30多期,抄收新闻1059件,用于黑板报的时事新闻310件。
二 广播站
主要靠转播节目和自办节目两条途经实施宣传。
1.转播节目 县广播站每天都以大量时间转播中央和陕西省广播电台节目。早晨转播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午转播省台《对农村广播》,晚上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除这些必转节目外,还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和要求,转播中央和省台的专题节目。
2.自办节目 县广播站为配合本县中心工作,自己采编一些稿子,宣传本县的人和事。1956年,设《凤县新闻》节目,每日播出两次,每次10分钟。1959年增设《文艺节目》,每次播出30分钟。1961~1966年,《凤县新闻》节目由10分钟延长为15分钟。1968年增加《工农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节目。1971年增设《革命大批判》和《学习》节目。1977年增设《农业学大寨》节目。1976年增设《民兵专题》节目。央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继续办《凤县新闻》节目外,又先后举办过《凤县革命斗争史》、《凤县各地》、《民兵建设》、《对农村广播》、《丰禾山下》、《健康与卫生》、《信息与服务》等专题节目和《为听众服务》等服务性节目。
三 放大站
乡(镇)广播放大站的宣传一是转播县站节目,二是不定期举办自办节目。1966年前,各放大站以转播县站节目为主。1976年开始,有6个放大站办《农业学大寨》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节目,但无固定时间。1971年始,双石铺公社举办固定性自办节目,一直坚持6年。1975年,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站推广双石铺公社自办节目经验。会后,南星、黄牛铺、唐藏公社相继举办固定性节目。南星公社还建立稿酬制度。1981年水灾后,各级放大站自办节目停办,后虽恢复,但无固定时间。农忙季节,乡党委和政府利用广播发布通知、指挥生产,则是常有的事。
四 采、编、播
建站初,由站长兼任编辑,来稿由编辑编排后,交播音员直播。
1966年站内设编辑组,人员3名,既是记者又是编辑,每月按规定完成采访和编稿任务。1985年设编辑部,1987年改为编辑股。1989年编辑股有采、编人员4名,播音员2名,全年播出稿件2000余篇,并向上级新闻单位投稿50余篇。
[1] [2] 下一页